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东莞市科技项目

作品数:61 被引量:325H指数:10
相关作者:周亚民刘赴平师玲玲陈俞强王德文更多>>
相关机构: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市中心血站东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生物学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传感
  • 4篇护理
  • 3篇植入
  • 3篇疗效
  • 3篇激素
  • 3篇妇女
  • 3篇感器
  • 3篇超声
  • 3篇传感器
  • 2篇蛋白
  • 2篇多普勒超声
  • 2篇信息化
  • 2篇休克
  • 2篇血清
  • 2篇血糖
  • 2篇血症
  • 2篇压缩感知
  • 2篇指标体系
  • 2篇射频
  • 2篇石英晶体

机构

  • 13篇东莞理工学院
  • 6篇湖南大学
  • 6篇东莞市中心血...
  • 6篇东莞市人民医...
  • 4篇东莞职业技术...
  • 3篇广东工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华...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东莞广州中医...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广东科学技术...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湖南民族职业...
  • 1篇广东省微生物...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台州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东莞市太平人...

作者

  • 5篇周亚民
  • 5篇刘赴平
  • 4篇师玲玲
  • 4篇陈俞强
  • 3篇刘怡俊
  • 3篇郭剑岚
  • 3篇秦拯
  • 3篇王德文
  • 2篇赖小平
  • 2篇李双飞
  • 2篇曹洪麟
  • 2篇管志伟
  • 2篇黄向旭
  • 2篇许惠芯
  • 2篇李耿
  • 2篇王峥峰
  • 2篇张敏敏
  • 2篇王瑞江
  • 2篇邹建军
  • 2篇何锦添

传媒

  • 5篇东莞理工学院...
  • 3篇深圳中西医结...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输血杂志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当代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皮肤病与性病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国野生植物...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广西植物
  • 1篇计算机应用研...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系统仿真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良冰冻血小板制备方法的评价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东莞市中心血站冰冻血小板制备及复融的情况,评价改良的冰冻血小板制备方法对复融后血小板不可逆聚集的影响。方法统计2010—2011年两年我站使用75%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作为冷冻保护剂制备冰冻血小板后的复融情况,并以此作为实验组,统计2008—2009年两年我站使用二甲基亚砜原液制备冰冻血小板后的复融情况,并以此作为对照组。实验组血小板袋内加入75%二甲基亚砜溶液后,置-50℃速冻机速冻1h,再转移到-80℃低温冰箱保存,即改良法;对照组血小板袋内加入二甲基亚砜原液后直接在-80℃低温冰箱保存,即经典法。复融后,肉眼观察发现血小板出现不可逆聚集,判为不合格。结果实验组冰冻血小板复融后的血小板不可逆聚集率为0.37%(5/1352),而对照组冰冻血小板复融后的血小板不可逆聚集率为7.94%(98/1234),两组之间的血小板不可逆聚集率的差异有极显著性垆〈0.01),改良法制备的冰冻血小板在临床使用中未见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采用75%的二甲基亚砜溶液作为冷冻保护剂添加到血小板悬液内,-50℃速冻lh,再转移至一80%低温冰箱保存的冰冻血小板制备方案血小板不可逆聚集率较低,是一个较好的制备冰冻血小板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叶柱江何子毅陈金凤黄志森邓穗英
关键词:冰冻血小板速冻
东莞市林下经济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2023年
目的:通过对东莞市域内林下经济植物资源系统调查,摸清当地林下经济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保护和利用建议。方法:依据广东省植物调查技术规范,通过野外实地线路调查,结合内业鉴定和资料整理,对其科属分布、生活型、应用价值类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东莞市野生林下经济植物资源共有148科451属735种,其中具有药用价值的种类有614种,具有作为蔬菜或水果食用价值的有83种,具有观赏价值的有172种,保护/特有植物49种。结论:东莞市有着丰富的野生林下经济植物资源,开发潜力大,但开发利用率较低,林下种植产业发展薄弱。应以林药模式为主、林下游憩和林菜模式为辅,发展科学合理的林下经济。
李果惠严朝东陈跃洲黄小清蔡学东陈红锋
关键词:林下经济药用植物观赏植物植物资源
脐血混合培养纯化人间充质干细胞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体外分离、混合培养纯化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适宜体系,观察该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收集孕足月新生儿脐血,每3份脐血[(70—100)ml/份]混合;采用1.077 g/ml的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以1 500 r/min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中的单个核细胞,在Mesencult培养基中贴壁培养筛选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变化,细胞计数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抗原表达,分析细胞周期;体外诱导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成脂、成骨分化。结果密度梯度离心法所获得的单个核细胞,在培养基中培养约3—5 h开始出现贴壁生长,24 h后贴壁细胞增多,呈明显纺锤状,10 d后开始出现细胞克隆,3周后呈漩涡状生长。原代培养时间为15 d,P1代倍增时间为26 h。流式细胞仪鉴定:贴壁生长的细胞表达CD29、CD44和CD105,不表达CD34、CD45。分化潜能鉴定体外培养细胞可以成脂、成骨分化。结论所贴壁培养出的细胞的生长形态、流式表形、分化潜能具有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征,混合培养可以提高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成功率,实验中采用的培养体系适宜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师玲玲刘赴平王德文许惠芯幺俊卿崔四平陈少彬
关键词:体外分离单个核细胞生物学特性
岗梅总皂苷含量测定方法建立及不同部位含量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考察岗梅中皂苷的提取方法并建立不同部位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和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及不同部位中得到的总皂苷含量。以18-去氢乌苏酸为对照品,香草醛、冰醋酸和高氯酸为显色剂,在555 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结果:采用50%乙醇、回流1.5 h的方法提取较完全。18-去氢乌苏酸在20.3~121.8 ug/m 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0.0083X-0.02,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8%,RSD%为1.92%(n=6),岗梅根、茎、叶中总皂苷的含量分别为3.93%、3.31%、3.38%。结论:分光光度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岗梅总皂苷的含量测定。岗梅根、茎、叶中均含有一定量的皂苷。
彭敏桦张敏敏沈雅婕赖小平李震华李耿
关键词:岗梅总皂苷分光光度法
超支化聚己内酯的制备与表征
2014年
在Novozyme 435固定化脂肪酶催化下,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引发己内酯(ε-CL)开环聚合反应,得到分别以双键和羟基封端的直链聚己内酯(PCL)产物;利用α-溴代异丁酰溴与开环聚合产物的端羟基发生酯化反应,得到大分子型AB*单体;再以CuCl/bpy(联吡啶)为催化体系,令大分子型AB*单体通过自缩合乙烯基聚合反应(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形式),成功合成了超支化聚己内酯目标产物。
刘啸天范洪波刘传生罗群
关键词:酶促开环聚合超支化聚合物
全科团队服务模式对高脂血症干预效果的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全科团队服务模式对高脂血症的干预效果。方法依据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100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传统专科干预模式开展护理干预,观察组于对照组干预基础上进行全科团队服务模式下的干预管理。比较分析两组干预前后高脂血症认知情况、饮食及健康管理依从性、血脂控制情况。结果 1干预后,观察组高脂血症知识掌握良好率为90.0%,显著优于对照组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观察组饮食及健康管理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血脂指标均明显高于本组干预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科团队服务模式应用于高脂血症管理过程中,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王进雄颜碧扬方莉萍谭林
关键词:高脂血症血脂饮食
一种机器视觉的瓶罐缺陷检测系统设计被引量:16
2016年
针对目前瓶罐缺陷检测依赖人工检测的低效率、低质量和不稳定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多传感器融合的瓶罐缺陷检测系统。通过多传感器融合,相机对不合格瓶罐缺陷产品进行图像采集,采用VS2010配合Open CV库对图像进行一系列数学形态学的分析处理,并将结果反馈在控制端,经过剔除装置剔除不合格产品到收集箱。该系统成功地与人工进行检测试验对比,且能有效地对瓶罐产品进行高效率、高合格率的检测,达到了瓶罐产品封装检测生产线自动化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童季刚廖菲罗良传
关键词:机器视觉多传感器
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对鼻息肉TGFα、TGFβ_1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调控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BUD)对鼻息肉TGFα、TGFβ_1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调控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53例鼻息肉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BUD组27例,术后1周开始应用BUD鼻腔喷雾(400μg/d)。对照组26例,术后不使BUD及其它类固醇药物。经鼻内窥镜鼻息肉切除术后第8周门诊复查时钳取筛窦腔内的增生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其形态学改变,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两组增生组织中TGFα、TGFβ_1及CD34的表达,对CD34阳性血管进行微血管记数。并对两组随访1年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增生组织的形态学改变与鼻息肉相类似。第8周对照组增生组织TGFα、TGFβ_1及CD34高表达,微血管多,BUD组增生组织中TGFα、TGFβ_1及CD34低表达,微血管少。两组TGFα、TGFβ_1及微血管记数比较相差显著(P<0.01),随访1年试验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治愈率、复发率及总有效率均为P<0.05)。结论TGFα、TGFβ_1及微血管增生与鼻息肉的发生发展有关,BUD可通过对TGFα、TGFβ_1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的调控而对鼻息肉病发挥积极的治疗作用,能有效预防复发。
何锦添钟景良管志伟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鼻息肉转化生长因子Α微血管
变态反应性鼻炎等离子射频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2008年
目的探讨鼻内镜等离子筛前神经切断加下鼻甲消融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按各组方案分别予以鼻内镜等离子筛前神经切断加下鼻甲消融术与微波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显效率78%,对照组分别为68.8%及39.6%,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鼻内镜等离子筛前神经切断加下鼻甲消融术治疗变应性鼻炎,治疗部位准确、术中出血少、不良反应轻、并发症少、疗效显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何锦添王玉芬管志伟
关键词:鼻炎变应性常年性鼻甲导管消融术
虾公岩水库污染源调查分析及防治对策
2013年
在对虾公岩水库进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卫星图像数据以及与有关管理部门的座谈,对水库的现状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污染物来看,COD和NH3-N污染率指数分别为16.61%和83.39%,氨氮是虾公岩水库污染物的主要贡献者;各污染源污染率指数大小顺序为农田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鱼塘污染源>工业污染源,最后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蔡勋江黄奂彦谢毅文朱雨川
关键词:水库污染污染源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