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3CSH025)
- 作品数:9 被引量:72H指数:5
- 相关作者:贾玉娇吴海琳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现代城市管理之痛:城管和小商贩矛盾探析被引量:6
- 2014年
- 为化解城管和小商贩之间的矛盾,执法方式创新成为城管转型的应有之义。然而,随着现代城市管理水平的日益提高,二者矛盾非但未能得到纾解,反而导致出现小商贩"逆袭"城管的病态情形。在既有的"政策良方"下,久治不愈的城管和小商贩矛盾成为现代城市管理之痛。其背后的制度原因为,社会保障不足导致可持续生计维持系统脆弱与现代城市管理理念下另类生计模式的取消;更为深层的结构原因是社会阶层结构失衡、劳动力供需结构失衡以及现代国家和社会关系格局的失衡。
- 贾玉娇
- 关键词:城市社会管理可持续生计
- 国家与社会:构建何种治理秩序?——基于中国社会管理研究的反思被引量:6
- 2014年
- 社会管理作为源于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时代命题,开启了新历史发展条件下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塑进程。中国社会管理理论研究可以提炼为两大研究范式:社会治理范式和国家治理范式,其中前者是以国家和社会的二元分野为理论假设,揭示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张力关系,推动社会与国家平等基础上的合作共治;基于中国复杂国情对"强国家"需要的传统与现实,后者强调在多元主义框架中实现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它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政府的控制与引导下实现社会与政府共治。分析既有理论研究集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取向和不足之处,可以为政府进行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提供理论参考及支持。
- 贾玉娇
- 关键词:社会治理社会管理
- 单位制度变迁中身份认同的社会建构——以S厂“三线家属工”为例被引量:8
- 2019年
- "三线家属工"是三线建设时期形成的特殊群体,伴随国家现代化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进程,作为具有"类工人"属性的"家属工"群体处境及身份认同经历了复杂的变迁过程,但现有相关学术研究并不充分。本文以S厂"三线家属工"为例,探析三线建设初期、大集体时期、单位制消解时期以及后单位制时期其身份认同所呈现出的不同样态,揭示群体身份认同建构中多元社会因素交互博弈的动态过程。"三线家属工"身份认同研究有利于我们在历史脉络、社会境遇和群体心态中深刻理解单位制度变迁过程的复杂性,了解单位制变迁、国有企业改制、地理空间迁移及集体身份转换等一系列社会变革因素对群体身份感知与认同建构的复杂作用机制,从而透析社会转型中个人、组织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整合与再造过程。
- 吴海琳刘思瑶
- 关键词:三线建设家属工身份认同社会建构
- 中国社会结构分析范式的演进与反思被引量:2
- 2014年
- 中国转型期的社会结构分析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它是在对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新特征和新形势进行捕捉和判断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先后经历了分析范式的讨论→分层主导→分析范式的再讨论三个发展阶段。其中在第三个发展阶段中,利益群体的发展不仅为研究者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社会结构变迁的视角,而且它所表征的社会发育还有可能成为推动社会均衡的重要力量。
- 贾玉娇
- 关键词:阶级阶层社会结构
- 利益群体:推动社会均衡的结构力量
- 2014年
- 与政治学中的"利益集团"不同,本文中的利益群体是指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且以社会成员合法权益维护为连接纽带的群体,它能够促进矫治政府、市场与社会机制发育失衡的弊端,具有推动社会均衡的结构性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利益主体的结构性表达外显为利益群体,但它并非是利益组织化的结果,正相反绝大多数利益群体是利益非组织化的结果。由此可见,利益群体的发育缺少必要的外部制度支持,而这不仅会限制利益群体社会均衡功能的发挥,还会导致其误入歧途。因此,需要在必要的制度引导和规制下,循序渐进地推动利益群体社会均衡功能由"自发"向"常态"转型。
- 贾玉娇
- 关键词:社会结构利益分化社会均衡
-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现代国家治理能力提升路径研究被引量:22
- 2015年
- 社会管理是在我国社会发育滞后于市场发展、发展时间短、发育水平参差不齐等背景下的现实抉择。虽然经过近十年的社会管理理论创新与实践,我国形成了各具地域特色的社会管理模式,同时在推动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的结构性前提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但是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国政府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推动国家治理手段由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转型,顺应了我国新时期的新特点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因此,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是对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社会矛盾的准确把握与及时纾解,是现代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路径。
- 贾玉娇
- 关键词:社会管理社会治理
- 社会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基层实践——一项基于文献的梳理和思考被引量:4
- 2014年
- 通过梳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社会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总结并反思社会管理研究范式与基层实践模式,阐述社会管理理论创新与基层实践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提出既有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集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取向、不足之处、创新过程中的结构性障碍,以及实现"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型的社会发育新动向,从而为政府进行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提供理论支持。
- 贾玉娇
- 关键词:社会管理
-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目标、条件及关键议题被引量:5
- 2014年
- 与传统社会相比,现代社会所具有的复杂性以及随之产生的风险性是空前的,这加大了现代国家治理难度。两大强势主导力量——国家和市场——纷纷式微,二元治理格局困境急需突破。在此背景下,多中心治理模式应运而生。这一理论的突出贡献在于克服了政治与行政之间的简单分离倾向,走出了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线性区分逻辑,提倡多元主体合作、协商、伙伴关系式的水平治理结构。随着中国社会分化加剧,政府和市场治理弊端日益加重,创新社会治理成为提升中国国家治理有效性的应有之义。对此,应加强社会共享机制、社会监督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利益协调机制以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的完善创新。
- 贾玉娇
- 关键词:社会治理
- 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与解决思路被引量:20
- 2017年
- 老龄问题已成为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重要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必将推动经济社会发生整体变革。其中,养老服务体系的建成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具有难度与挑战。伴随养老服务顶层设计纷纷出台,一场围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老龄化社会重塑已经开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养老服务事业获得快速发展,但是在取得初步发展成绩的同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需要进行阶段性理清。老年人既具有生命历程的时间厚度,还具有嵌入于社会生活系统的空间延展性。有基于此,需要围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理念、结构、制度、政策与实践等层面展开问题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为新形势下国家制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战略提供参考。
- 贾玉娇
- 关键词: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