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项目(LJ10017)

作品数:10 被引量:66H指数:6
相关作者:董健李熙雷周晓岗马易群李超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项目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腰椎
  • 3篇胸腰椎
  • 2篇腰椎间盘
  • 2篇手术
  • 2篇疏松性
  • 2篇退变
  • 2篇退变性
  • 2篇肿瘤
  • 2篇椎间盘
  • 2篇老年
  • 2篇脊柱
  • 2篇骨折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 2篇骨质疏松性
  • 2篇骨质疏松性骨...
  • 2篇复发
  • 1篇带头
  • 1篇定量超声
  • 1篇多节段

机构

  • 10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0篇董健
  • 6篇李熙雷
  • 4篇马易群
  • 4篇周晓岗
  • 3篇李超
  • 3篇王会仁
  • 2篇林红
  • 2篇姜允琦
  • 2篇周健
  • 1篇袁维
  • 1篇李娟
  • 1篇熊敏
  • 1篇蒋继乐
  • 1篇段平国
  • 1篇尹望平
  • 1篇齐青
  • 1篇赵明东
  • 1篇陈农
  • 1篇潘志宏

传媒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4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退变疾病的中长期疗效评价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退变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自2004年6月~2008年1月收治的302例多节段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均一期行腰椎后路手术,分别给予单纯开窗髓核摘除、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棘突间动态固定系统(Coflex)、腰椎后路动态钉棒固定系统(Semi-Rigid Rod)等不同手术方法以及TLIF与Coflex,动态钉棒固定与TLIF相结合等术式。结果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20.3个月,所有患者腰腿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无断钉及融合器移位等并发症。结论多节段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治疗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年龄、症状、体征及患者自身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动态固定与融合手术相结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袁维李熙雷董健周晓岗马易群周健王会仁
关键词: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多节段
骨髓基质干细胞联合血管束植入构筑血管化组织工程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联合动静脉血管束植入异种脱蛋白松质骨(xenogeneicdeproteinisedcancellousbone,XDCB)构筑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为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从兔髂嵴抽骨髓培养制备兔BMSCs,将第3代BMSCs种植于多孔XDCB并进行成骨诱导2周。手术中分离兔隐动、静脉血管束(vascularbundle,VB),以备穿过有孔的XDCB中。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其中12只游离双侧兔隐动静脉血管束,共24侧;另外12只兔仅切开股骨外皮肤植入异种骨,共24侧。实验分4组(n=12),A组为单纯材料植入皮下组(XDCB组),B组为干细胞植入材料组(XDCB+BMSCs组),C组为血管束植入材料组(XDCB+VB组),D组为干细胞+血管束植入材料组(Ⅺ)CB+BMSCs+VB组),各组交叉配对。分别于术后2、4、8周行大体解剖、碱性磷酸酶(J岫)活性检测、茜素红(ARS)染色、组织切片等检查,观察各组移植物血管化情况。结果D组血管化组织工程骨组可见到血管新生、部分新生骨情况优于B组,也优于C组,而A组的异种骨中未测及相应血管化及成骨效能。结论BMSCs联合动静脉血管束植入XDCB构筑的血管化组织工程骨有一定的成骨效能,并且可见到材料内部血管化,为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提供了新的思路。
赵明东林红蒋继乐潘志宏熊敏尹望平董健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血管束血管化
定量超声在骨质疏松中的应用及评价被引量:6
2011年
定量超声技术具有设备成本及检查费用低、无电离辐射、简便快速、可携带、可反映骨的微结构等优点,在评价松质骨状况和诊断骨质疏松症方面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重视。但由于骨超声仪器之间差别较大,难以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故定量超声技术在骨质疏松方面的临床应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从技术原理、测量部位、临床价值及质量控制方面对定量超声在骨质疏松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研究以及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李超齐青董健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性骨折
胸腰椎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被引量:4
2011年
通常对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是以病灶刮除或分块切除的方式切除,而对于脊柱转移瘤只在有神经压迫症状后才予以姑息切除,这样的手术方式必然存在局部肿瘤的高复发率。近年来,随着肿瘤理论研究、肿瘤分期系统的进步和外科技术水平的提高,对脊柱肿瘤治疗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全脊椎切除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脊柱原发恶性和孤立性转移性肿瘤的治疗,尤其是全脊椎整块切除,能彻底切除肿瘤有效减少肿瘤对周围组织的污染,明显减少肿瘤复发率,
陈农李熙雷董健
关键词:脊柱肿瘤外科治疗胸腰椎全脊椎切除肿瘤复发率病灶刮除
老年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策略被引量:1
2013年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疾病,是老年人慢性腰腿痛常见疾病之一。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DLSS发病率不断升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日常活动,甚至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老年患者多伴内科疾患,所以老年人DLSS的治疗具有特殊性。现就老年人DLSS的治疗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段平国董健
关键词: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常见疾病慢性腰腿痛平均寿命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被引量:8
2013年
一、概述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矿密度减低和骨微结构破坏,致使骨骼强度降低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该病非常隐匿,有些患者直到由于一些轻微外伤导致了骨质疏松性骨折时才得知自己患上此病。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包括压缩性骨折和爆裂性骨折,压缩性骨折最为多见。
姜允琦王会仁董健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性骨折压缩性骨折老年骨折危险性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合并足下垂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在合并足下垂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自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进行手术治疗的76例合并足下垂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按照术后处理方法不同分为2组:联合组36例(应用mNGF联合甲钴胺治疗1、单纯组40例f单纯应用甲钴胺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后一般情况,比较2组治疗后1周、4周、12周、12个月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神经功能(感觉功能和肌力1恢复情况。结果患者获得12~54个月(平均24.8个月)随访,无一例死亡,均无创口感染,平均8个月时植骨融合。治疗后1周、4周、12周及12个月时2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各时间点联合组VAS评分亦明显低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4周、12周及12个月时联合组感觉功能改善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1周外其余时间点联合组肌力改善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NGF与甲钴胺联合使用能促进合并足下垂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林红姜允琦李超马易群李熙雷周晓岗董健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足下垂神经生长因子甲钴胺
脊柱转移性肿瘤的外科治疗被引量:8
2011年
以往对脊柱转移瘤,主要采用放疗或化疗,只在存在神经压迫症状时才予以姑息切除,即部分切除肿瘤,解除肿瘤压迫引起的神经症状。这样的手术方式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率高,同时由于未完整切除肿瘤,术中术后出血多,手术创伤大,患者难以耐受手术。鉴于此,许多学者在处理脊柱转移性肿瘤时仍较为保守。
李熙雷董健
关键词:脊柱转移性肿瘤胸腰椎椎弓根截骨生存期肿瘤局部复发
带头灯的手术显微镜辅助与开放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被引量:6
2011年
开放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过多切除腰椎后部结构,常导致术后腰椎不稳并使腰痛加重。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各种内镜技术应运而生,但其学习曲线长,对术者手术技巧要求高。我科近年来开展了带头灯的手术屁微镜辅助显微外科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周健马易群董健李熙雷周晓岗王会仁
关键词:髓核摘除术手术显微镜头灯腰椎后部结构
单纯后路与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手术与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是否有同等疗效。方法收集了2003年5月至2008年10月我院骨科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58例资料,其中单纯后路手术组30例,一期前后路手术组28例,均采用标准疗程三联或四联抗结核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随访临床疗效、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随访时间为43~108个月。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引流天数及引流量等方面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单纯后路组1例术后3年出现肋骨结核及窦道,1例术后4年出现其他部位结核,手术部位均未见复发。后凸Cobb角矫正均较满意。结论两种术式治疗短节段胸腰椎结核疗效相当,单纯后路手术创伤较小,疗效满意,适用于不能耐受前路手术及双侧腰大肌脓肿的患者。
李娟董健李熙雷周晓岗马易群李超
关键词:胸腰椎结核腰大肌脓肿病灶清除后路内固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