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70090)

作品数:7 被引量:72H指数:5
相关作者:王跃招陈彬曾晓茂郑渝池莫邦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性染色体
  • 1篇沙蜥
  • 1篇沙蜥属
  • 1篇属间
  • 1篇青海沙蜥
  • 1篇染色
  • 1篇染色体
  • 1篇蜥蜴
  • 1篇蜥蜴亚目
  • 1篇鬣蜥科
  • 1篇拓扑
  • 1篇拓扑结构
  • 1篇物种
  • 1篇系统发育
  • 1篇系统学
  • 1篇两栖
  • 1篇两栖动物
  • 1篇麻蜥
  • 1篇脊椎动物
  • 1篇角蟾科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泰山医学院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扬州大学
  • 1篇四川省环境保...

作者

  • 5篇王跃招
  • 4篇曾晓茂
  • 4篇陈彬
  • 2篇莫邦辉
  • 2篇郑渝池
  • 1篇袁水全
  • 1篇吴贯夫
  • 1篇郭骁才
  • 1篇戴鑫
  • 1篇刘志君
  • 1篇刘志君
  • 1篇方自力

传媒

  • 3篇四川动物
  • 1篇动物分类学报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遗传
  • 1篇Zoolog...

年份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沙蜥属一有效种贵德沙蜥及红原沙蜥的分类研究(蜥蜴亚目:鬣蜥科)被引量:21
2002年
形态、染色体特征聚类分析表明过去归入青海沙蜥的天祝、贵德居群被聚为一支 ,而青海沙蜥的其它居群和红原沙蜥聚为另一支 ,证明贵德、天祝居群与青海沙蜥有显著区别 ,应当恢复贵德沙蜥Phrynocephalusputjatia为有效种。贵德沙蜥与青海沙蜥的主要鉴别特征是前者的尾长大于吻肛长 ,后者的尾短 ,小于吻肛长 ,前者背鳞 10 0枚以上 ,后者背鳞不到 10 0枚。红原沙蜥Phryno cephalushongyuanensis与青海沙蜥的染色体和形态特征相似 ,应归隶青海沙蜥。
王跃招曾晓茂方自力吴贯夫刘志君Theodore J.PapenfussRobert J.Macey
关键词:沙蜥属蜥蜴亚目鬣蜥科青海沙蜥
沙虎属Teratoscincus系统学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1年
沙虎属是壁虎科中比较特化的沙生蜥蜴类 ,主要分布在中亚及其临近地区的低海拔荒漠中。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和实物标本 ,对沙虎属的形态分类概况、染色体研究及分子生物学进展进行了初步总结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沙虎属尚待研究的问题。
陈彬王跃招
关键词:壁虎科系统学
伊犁沙虎的骨骼系统研究被引量:6
2001年
本文研究了伊犁沙虎 (Teratoscincusscincus)的骨骼系统 ,对其各部分骨骼的构成、形态和位置作了详细的描述 。
陈彬王跃招
关键词:骨骼系统骨骼形态
介绍一种透明骨骼标本染色法被引量:30
2002年
陈彬王跃招
关键词:脊椎动物标本制作
基于16S rRNA序列的角蟾科部分属间系统关系被引量:8
2004年
采用最大似然法 (ML法 )、最大简约法 (MP法 )、邻接法 (NJ法 )对来自角蟾科Megophryidae (A nura) 8属 17种及外群 2种共 2 5条 4 0 0bp左右的线粒体 16SrRNA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用于分析的所有角蟾科物种形成两大支 ,第一支包括Megophrys ,Brachytarsophrys和Atympanophrys ,第二支包括Leptobrachium ,Leptolalax ,Scutiger ,Oreolalax和Vibrissaphora。支持将角蟾科划分为两大类群 ,即第一支属于Megophryini族 ,第二支属于Leptobrachiini族。根据分子钟模型初步推测两类群间的分歧时间大致为 14 2~ 18 7百万年前。在Megophryini族中 ,基因树的拓扑结构不支持Atympanophrys建立后的Megophrys为单系 ;而在Lep tobrachiini族中 ,Leptolalax为一有效属 。
郑渝池莫邦辉刘志君曾晓茂
关键词:拓扑结构系统发育角蟾科物种
两栖动物酒精标本DNA模板的快速提取被引量:2
2003年
本文以中国角蟾属 4个种的蝌蚪酒精固定标本为材料 ,取尾部肌肉组织 0 1g,滤纸吸干组织块表面的酒精 ,在研钵中用剪刀剪碎 ,液氮研磨成粉 (必要时可加少量石英砂 ) ,转入 1 5ml离心管 ,加入 1 0ml提取缓冲液( 0 5 %SDS ,10mmol/LTris HCl,10 0mmol/LEDTA ,pH 8 0 ) ,37℃温浴h ,5 0 0 0r/min离心 10min ,取上清转入另一 1 5ml离心管 ,氯仿 /异戊醇 ( 2 4:1)抽提两次 ,上清液加 2倍体积预冷 ( - 2 0℃ )的无水乙醇沉淀DNA ,12 0 0 0r/min离心 3min ,无菌条件下风干后 ,5 0 μlTE溶解 ,4℃保存备用。以通用引物PCR扩增 12SrRNA和 16SrRNA基因部分片段并测序。本文不采用蛋白酶K提取酒精保存标本的DNA模板 ,全部流程只需 3个小时 ,可同时提取数十个乃至数百个标本 ,并且所提取的DNA模板适合短片段PCR扩增。
莫邦辉袁水全郑渝池郭骁才曾晓茂
关键词:两栖动物DNA模板测序
六种麻蜥核型的研究被引量:9
2004年
报道麻蜥属(Eremias,Lacertidae)6种15个不同居群的染色体核型及银分带核型。丽斑麻蜥(E.argus)、快步麻蜥(E.velox)、敏麻蜥(E.arguta)、密点麻蜥(E.multiocellata)、网纹麻蜥(E.grammica)的核型一致:2n=38=36I+2m,NF=38;虫纹麻蜥(E.vermiculata)2n=38=12V+2sI+22I+2m,NF=50。中国麻蜥属的核型可分为3个类型:(1)丽斑麻蜥型(2)山地麻蜥(E.brenchleyi)型(3)虫纹麻蜥型。虫纹麻蜥核型演化有两种可能性(1)经历三倍体阶段,并通过罗伯逊易位形成;(2)通过染色体臂间倒位形成,倒位成因可能和天山山脉以及青藏高原的隆起有关。密点麻蜥、快步麻蜥、敏麻蜥、网纹麻蜥、虫纹麻蜥均观察到一对NOR于一对较小染色体对上。雌雄个体中均未发现性异型染色体。
戴鑫曾晓茂陈彬王跃招
关键词:麻蜥核型NOR性染色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