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
欢迎来到维普•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880101)
作品数:
3
被引量:7
H指数:2
相关作者:
李春玉
孙凤华
更多>>
相关机构:
通化师范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化科学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3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3篇
文化科学
主题
2篇
思想品德
2篇
品德
2篇
SOLO
1篇
心理
1篇
心理学
1篇
心理学家
1篇
学生学业
1篇
学生学业评价
1篇
学业
1篇
学业评价
1篇
思想品德课
1篇
思想品德课程
1篇
品德课
1篇
品德课程
1篇
理学
1篇
理学家
1篇
教学实验
1篇
教学实验研究
1篇
教育
1篇
教育评价
机构
3篇
通化师范学院
作者
1篇
李春玉
1篇
孙凤华
传媒
1篇
通化师范学院...
1篇
教学与管理(...
1篇
才智
年份
1篇
2018
1篇
2014
1篇
2013
共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基于SOLO理论的《思想品德》教学与评价动态融合的理论基础与原则
被引量:1
2018年
SOLO理论即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对学生思维结构的评价可以通过其回答问题进行了解。SOLO理论与中学《思想品德》课程相融合,其基础为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思想品德》课程的评价特点,在评价中要遵循个性化、全面化以及多元化原则。
宋铁莉
李霁
SOLO理论在教学与评价的动态融合中的意义:以思想品德课程为例
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文献法和教育研究法,针对SOLO理论在教学与评价的动态融合过程中的意义进行考察,结果显示:SOLO理论起源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为中国新课程中的过程性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创生奠定了良好基础;基于SOLO的教学与评价的过程性回溯,过程性评价凸显拓展了教学质量、回流导向和学会评价等三个层面的功能;基于SOLO理论追求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与评价的动态融合具有理论意义、实践价值。
孙凤华
关键词:
教育评价理论
Solo分类评价法在学生学业评价中的优势与局限
被引量:4
2013年
Solo分类理论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近些年来,国内很多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对solo分类理论的基本思想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实验研究。
李春玉
关键词:
SOLO分类
学生学业评价
教学实验研究
SOLO
心理学家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