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临床创新基金

作品数:42 被引量:571H指数:13
相关作者:郑树国李建伟刘宏吴雄飞范毓东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切除
  • 10篇腹腔
  • 10篇腹腔镜
  • 9篇切除术
  • 8篇肝切除
  • 7篇肿瘤
  • 7篇肝切除术
  • 6篇疗效
  • 5篇手术
  • 5篇细胞
  • 5篇镜检
  • 5篇腹腔镜检
  • 5篇腹腔镜检查
  • 4篇乳腺
  • 4篇临床疗效
  • 4篇结石
  • 4篇解剖性
  • 3篇胆管
  • 3篇胆管结石
  • 3篇胆管结石病

机构

  • 38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贵州省人民医...
  • 2篇四川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作者

  • 11篇郑树国
  • 7篇吴雄飞
  • 7篇李建伟
  • 7篇刘宏
  • 6篇郭鹏
  • 6篇范毓东
  • 4篇张波
  • 4篇陈健
  • 3篇徐述雄
  • 3篇赵洪雯
  • 3篇李晓伟
  • 3篇李敛
  • 3篇余荣杰
  • 2篇别平
  • 2篇肖乐
  • 2篇孙兆林
  • 2篇江湛
  • 2篇肖红
  • 2篇姜军
  • 2篇张毅

传媒

  • 14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中华消化外科...
  • 4篇重庆医学
  • 4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中华乳腺病杂...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华肝脏外科...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8篇2013
  • 1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Glisson蒂横断式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8
2015年
目的 探讨Glisson蒂横断式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68例行Glisson蒂横断式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全身麻醉,腹腔镜下根据肝蒂走行的解剖学标记,完整分离并阻断Glisson蒂内的门静脉三联结构,以不解剖Glisson蒂内的管道结构的方式分离Glisson蒂后再离断肝实质.肝胆管结石病患者根据合并肝外胆道病变情况行术中胆道镜探查和(或)取石,并放置T管.肝脏良性病变标本破碎后经腹部12 mm Trocar孔取出;肝脏恶性肿瘤标本,经腹上区Trocar孔扩大切口或者耻骨联合上横切口完整取出.采用电话和门诊随访,根据患者疾病的良恶性复查相关指标,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9月.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68例患者中,64例完成Glisson蒂横断式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4例中转开腹.68例患者的手术方式分别为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30例,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术19例,解剖性肝右后叶切除术10例,解剖性肝右前叶切除术9例.68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24±117) min,术中出血量为(413±349) mL,围术期输血率为5.9% (4/68),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3.0±0.5)d,术后住院时间为(8.0±3.0)d.无围术期死亡患者,6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29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直径为(4.4±1.6)cm,切缘距肿瘤距离为(2.0±0.9)cm.病理学诊断:肝胆管结石病22例,肝海绵状血管瘤12例,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1例,肝脏腺瘤1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肝脏多发囊肿1例,肝结核1例,肝细胞癌27例,胆管细胞癌2例.6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 ~ 6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4个月.39例肝脏良性疾病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结石或病灶残留及复发;29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术后1�
余钒郑树国李建伟陈健范毓东郭鹏王小军
关键词:肝肿瘤肝胆管结石病腹腔镜检查肝切除术
核酸适配体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1990年Tuerk等1]报道了一种新的寡核苷酸筛选技术。该技术与PCR扩增相结合,在体外人工构建的短链核苷酸文库中筛选出能与噬菌体T4DNA聚合酶特异性结合的RNA配体。其原理基于生物自然进化机制,即:变异、选择和复制,故被命名为指数富集的配基系统进化(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技术,筛选出的短链DNA或RNA配体称为适配体。
姚远张波
关键词:适配体核酸
全腹腔镜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治疗肝硬化肝癌被引量:30
2014年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被誉为肝胆外科领域革命性突破,通过第1步手术刺激剩余肝脏再生,第2步手术行根治性切除,为不能行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提供了在1次住院期间获得根治性切除的机会.2014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1例合并肝硬化的右肝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评估行右半肝切除术后剩余肝脏体积占标准肝脏体积的26.9%.采用全腹腔镜ALPPS方案:第1步手术行腹腔镜下右侧Glisson蒂悬吊,门静脉右支结扎,肝后间隙放置绕肝带,正中裂原位肝实质完全离断.第1步手术后13 d再次计算剩余肝脏体积占标准肝脏体积的40.6%.于第1步手术后14 d行第2步手术:腹腔镜下采用直线切割闭合器离断右侧Glisson蒂及肝右静脉,处理右半肝周围韧带,完整切除右半肝及肿瘤,于耻骨上横切口取出标本.切缘距离肿瘤1.5 cm.患者第1步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第2步手术后并发右侧胸腔积液行穿刺引流,于第2步手术后第9天痊愈出院.术后1个月门诊复查肝功能正常,无肝脏占位性病变和胸腔积液.全腹腔镜ALPPS治疗肝硬化肝癌安全可行,手术效果良好.
郑树国李建伟肖乐曹利郭鹏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
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培养被引量:5
2013年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从生物向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以及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得到升华。新形势下的医患关系时刻考验着每个医务人员,特别是国家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患者的知情权得以维护,出现了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比较突出的现状。为了改善、缓和紧张的医患关系,医疗机构必须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渠道,医务人员必须具备有效的沟通技巧和能力,正确处理好患者日益增长的合理需求、过高期望与现有医疗环境、医学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
张波罗阳陈瑶林钟劝黄君富姚春艳陈庆海府伟灵
关键词:医患沟通医学检验专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患关系紧张现代医学模式
IL-15通过Bcl-xl抑制CD4^+CD25^+调节性T细胞凋亡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IL-15抑制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凋亡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应用IL-15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磁性细胞分离法分离人外周血中的Tregs,流式细胞仪检测该细胞纯度。将Tregs细胞培养液中加入Dynabeads CD3/CD28T cell expander,依据是否加入细胞因子分为三组:对照组(不加入任何细胞因子);IL-2组(100U/ml)和IL-15组(50ng/ml)。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3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因子存在下Tregs抑制CD4+CD25-效应T细胞(Teff)增殖的免疫功能,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内Bcl-2、Bcl-xl及p-Bad(ser112)的变化。结果分选后Tregs纯度为95.2%,胞内因子染色Foxp3在Tregs中的表达率为94.2%。IL-2组和IL-15组的细胞凋亡率(即凋亡细胞与细胞总数之比)分别为(11.32±0.43)%和(9.89±5.38)%,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7.12±1.43)%,P<0.001。在细胞因子存在的情况下,IL-2组活化的Teff增殖较对照组和IL-15组显著性强,P<0.001;此时Tregs抑制Teff增殖的功能较对照组和IL-15组下降,P<0.001;而在IL-15存在的情况下,IL-15组活化的Teff增殖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IL-15组Tregs对Teff增殖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Western-Blot显示三组TregsBcl-2表达水平相当;但是IL-2组和IL-15组的Bcl-xl和p-Bad(ser112)表达较对照组显著性上调。结论 IL-15能抑制Tregs凋亡,其作用与IL-2相当,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Bcl-xl的表达和Bad(ser112)的磷酸化,而且IL-15存在的情况下,Tregs抑制功能明显比IL-2存在时强。
徐述雄李晓伟孙兆林何坚陈丽萍吴雄飞刘宏
关键词:白介素15凋亡调节性T细胞
肾移植受者外周血中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在评价其免疫状态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结合转移体内迟发超敏反应检测法初步探讨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的比例对亲体肾移植受者免疫状态评估的作用。方法收集西南医院肾科门诊随访的2005-2008年间手术的亲体肾移植供者和受者各30例,进行转移体内迟发超敏反应检测(trans-vivo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assay,Transvivo-DTH)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将患者分为耐受组和排斥组;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2组中受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CD4+CD25+FoxP3+Treg比例。结果耐受组和排斥组裸鼠掌肿胀(同时注入受者PBMCs和供者抗原的脚掌)厚度分别为(1.72±0.44)×10-2、(8.05±2.26)×10-2mm,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2组受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的比例分别为(9.23±1.79)%和(1.03±1.04)%,耐受组明显高于排斥组(P<0.05)。耐受组和排斥组裸鼠脚掌皮下炎性水肿的厚度均与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的比例呈负相关(P<0.05,r分别为0.82和0.87)。结论受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的比例能够反应受者T细胞对供者抗原发生免疫反应的程度。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的比例在发现移植受者是否已有耐受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韩容何跃刘宏吴雄飞
关键词:TREG免疫
新辅助化疗对腔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症及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评估新辅助化疗对腔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科收治的183例乳腺癌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8例先接受新辅助化疗再行腔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NCT组),85例直接行腔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率及淋巴结转移率],术后并发症(感染、乳头或皮瓣坏死及上肢水肿发生率),以及远期疗效(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病死率)的差异,其中,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的比较采用,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并根据患者随访时间和死亡情况制作累积病死率曲线图。结果NCT组与对照组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前哨淋巴结活检率及淋巴结转移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81、1.468、-0.725,X^2=1.137、1.022;P=0.704、0.144、0.469、0.286、0.312)。两组患者术后感染(P=0.475)、乳头或皮瓣坏死及上肢水肿发生率(X^2=0.005、1.117,P=0.946、0.291)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51个月(9~77个月),两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P=1.000)、远处转移率及病死率(r=0.123、0.009,P=0.726、0.925)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辅助化疗不增加腔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做新辅助化疗也不影响腔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远期疗效。
梁全琨张永松钟玲范林军
关键词:化学疗法乳腺肿瘤手术后并发症
子宫体部手术后不良瘢痕形成的预防措施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3年
子宫体部手术是妇产科常见手术,主要包括:剖宫产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畸形矫治术等。由于子宫平滑肌细胞再生能力弱,子宫体部手术后,手术切口由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替代,最终瘢痕愈合。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影响子宫瘢痕的稳定性,尤其是妊娠后子宫肌层组织发生系列变化,将明显影响子宫瘢痕稳定性。
陈诚常青
关键词:剖宫产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妊娠子宫破裂
全乳大切片观察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浸润性生长特征变化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浸润特征及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浸润特点的改变。方法采用全乳大切片技术对比研究病理分期为Ⅰ~Ⅲ期93例行术前化疗与31例未行术前化疗乳腺癌的浸润特征。结果对照组皮肤皮下浸润阳性35.5%,发生大导管浸润者25.8%,对肿瘤周围血管浸润者38.7%,肿瘤微血管计数(MVD)17.2±9.5;新辅助化疗后皮肤皮下浸润阳性9.7%,大导管浸润阳性8.6%,肿瘤周围血管浸润阳性11.8%,MVD8.0±4.4,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显著减轻乳腺癌对周围组织的浸润,可增加保乳机会。
张毅周艳郭美琴郭德玉封传悦姜军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47例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分析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4年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行左半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9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47例,开腹左半肝切除术46例。对比分析2种手术方式患者术中、围手术期及随访数据资料,评价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是否具有安全性与可行性。结果腹腔镜与开腹的肿瘤直径分别为(56.57±24.56)mm与(64.11±33.39)mm,P=0.2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时间分别为(217.53±60.22)min与(306.80±119.91)mi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和开腹术中失血量分别为(350.21±197.98)m L与(556.74±471.41)m 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输血率腹腔镜和开腹分别为12.8%与32.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ICU时间、术后胃肠道恢复功能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均短于开腹左半肝切除,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与开腹分别为14.9%与23.9%,P=0.2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与3年生存率腹腔镜为91.5%、83.0%,开腹为84.8%、76.1%。术后1年与3年无瘤生存率腹腔镜为74.5%、59.6%,开腹为65.2%、54.3%。结论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是安全可行的,可作为左半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标准术式推广应用。
钟爱陈健郑树国范毓东李建伟郭鹏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原发性肝癌临床对照试验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