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06BAB15B05)

作品数:8 被引量:279H指数:6
相关作者:郭丽英刘彦随王道龙邱建军王介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土地利用
  • 2篇粮食生产
  • 2篇环渤海
  • 2篇环渤海区域
  • 2篇耕地
  • 2篇耕地变化
  • 2篇渤海区域
  • 1篇一体化
  • 1篇中国粮食生产
  • 1篇人口规模
  • 1篇土地利用类型
  • 1篇土地利用战略
  • 1篇土地资源
  • 1篇农业
  • 1篇农业结构
  • 1篇京津
  • 1篇京津冀
  • 1篇京津冀一体化
  • 1篇经济社会
  • 1篇经济社会发展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北京市社会科...
  • 1篇天津市城市规...

作者

  • 4篇郭丽英
  • 3篇邱建军
  • 3篇刘彦随
  • 3篇王道龙
  • 2篇梁昊光
  • 2篇王介勇
  • 1篇王艳霞
  • 1篇翟荣新
  • 1篇张勇
  • 1篇张红亮

传媒

  • 2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资源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人文地理
  • 1篇北京社会科学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年份

  • 1篇2011
  • 7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中国粮食生产与耕地变化的时空动态被引量:161
2009年
【目的】揭示1990-2005年中国粮食生产与耕地变化的时空动态特征,以及粮食生产对于耕地变化的敏感性。【方法】构建重心拟合模型和敏感度分析模型,对比分析耕地面积重心和粮食产量重心动态关系。【结果】中国粮食生产重心和耕地分布重心在空间上均表现为"北进中移"的态势,在移动方位上大致具有同向性。耕地重心沿着"西北—西南—东北"的轨迹共移动了17.3km,粮食产量重心沿着"东北—西南—东北"的轨迹移动了223.3km,两个重心之间的距离和粮食产量大致呈反向变化。当两者距离拉近时,粮食产量减少,当两者距离增大时,粮食产量增长。【结论】区域粮食产量增长受粮食单产、粮食播种面积等非耕地总量因素的影响日益明显;粮食产量变化对耕地变化的敏感性呈增强趋势。化肥、农药等物质投入的报酬递减趋势日益明显,粮食增产对耕地资源的依赖性也日益增强。保障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亟需创新机制和政策。
刘彦随王介勇郭丽英
关键词:粮食生产耕地变化
环渤海区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被引量:26
2009年
利用环渤海区域1985年、1995年和2000年3期TM卫星遥感解译数据,在GIS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支持下,对该区域1985年~2000年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其变化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耕地是区域主导的景观类型,1985年、1995年和2000年耕地分别占景观类型总面积的55.96%、53.70%和55.64%;林地、建设用地是区域优势景观类型,林地分别占景观类型总面积的21.12%、22.13%和20.95%,建设用地分别占景观类型总面积的10.48%、11.83%和11.70%;1985年~1995年、1995年~2000年两个时期,林地和建设用地景观的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与耕地景观变化趋势正好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耕地与林地、建设用地景观类型之间的互动转换关系;两个时段土地利用景观斑块数、斑块密度、边界密度、多样性指数、聚集度和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过程,分维数、蔓延度指数和分离度的变化呈现出先减后增的过程。1985年~2000年土地利用景观斑块数、分维数、多样性指数、分离度和均匀度指数处于降低趋势,而斑块密度、边界密度、蔓延度和聚集度指数呈现出增大趋势,反映了该区域内土地利用景观类型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各组分的复杂性降低,大斑块增多,各景观之间的不均匀性增大,不稳定性增强。
郭丽英王道龙邱建军
关键词:土地利用环渤海区域
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结构变动特征及区域差异分析被引量:18
2009年
2005年东部沿海地区农、林、牧、渔产值比重是49.5︰3.2︰29.7︰17.6,农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本文分析了农业结构系数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GDP的关系,揭示了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结构变动特征及其地域差异性,发现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农业部门的变动趋势和农业结构的变化率;并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了地区间农业部门的比较优势,这也是未来区域农业结构优化布局的主要依据。
翟荣新刘彦随梁昊光
关键词:农业结构
京津冀一体化对首都人口规模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人口规模预测的主要功能,是反映该区域经济、社会、人口发展的基本走势,包括未来集聚的程度、增长速度、主要结构变动的情况。本文首先对该区域现有的人口数据进行了必要的校核;其次,对京津冀区域总人口增长和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与特点进行分析,阐述未来影响区域总人口增长和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变化趋势;最后,采用多模型预测,给出了区域及各城市总人口规模的预测值。
梁昊光
关键词:京津冀人口规模
河南省粮食生产态势及其能力提升对策被引量:18
2009年
河南省是全国最大的粮食主产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96-2007年河南省相关统计数据,在阐述河南省在全国粮食生产战略地位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南省粮食生产态势,揭示了影响粮食生产潜力开发的主导因素;按照新时期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导向,着眼河南省耕地变化趋势、农业生产管理和提高粮食单产水平等关键环节,提出突破粮食生产中的障碍因素,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郭丽英王道龙邱建军
关键词:粮食生产耕地变化
环渤海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20
2009年
利用环渤海区域1998,2000,2003,2005,2007年份的分县土地利用详查变更数据,选取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城乡居民及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在GIS技术与定量模型支持下,进行了环渤海区域不同时段及其内部不同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格局的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7年,环渤海区域水域、耕地减少幅度较大;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动态度为0.93%;环渤海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郭丽英王道龙邱建军
关键词:土地利用类型环渤海区域
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与城乡协调发展关系--以天津东丽区为例被引量:5
2009年
在大城市边缘区,土地资源对于支撑快速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天津市东丽区为例,对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东丽区耕地减少的速度加快,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逐渐扩大,其未来城市化的关键是促进农民的非农化。近年来,新农村建设"迁村并点"的逐步实施,使得农村居民点用地趋向集约化。提出了保障东丽区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土地利用战略与对策。
张勇张红亮王介勇王艳霞
关键词: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大城市边缘区
中国土地利用战略创新及其模式体系被引量:29
2009年
研究目的:在分析中国土地利用战略创新宏观背景基础上,探讨中国特色的土地利用战略基本架构和模式体系,拓展土地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系统分析和专家决策支持方法。研究结论:构建了多层次土地利用战略的"环扇模型",包括核心域、目标域、主体域和环境域;揭示了中国土地利用战略的多层级、多目标特点,包括宏观战略层、区域调控层和地区操作层;提出了基于不同功能导向的中国土地利用"八大"战略;梳理出不同战略之间的"二层二结一连通"互动关系型式,对深化土地科学理论层面的创新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刘彦随
关键词:土地资源土地利用战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