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3033021)

作品数:3 被引量:179H指数:3
相关作者:雷振宇胡素云蔚远江何登发张立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西南石油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逆冲
  • 2篇扇体
  • 2篇逆冲断裂
  • 2篇前陆
  • 2篇前陆冲断带
  • 2篇侏罗纪
  • 2篇冲断带
  • 1篇三叠
  • 1篇三叠纪
  • 1篇同生断裂
  • 1篇盆地
  • 1篇准噶尔盆地
  • 1篇准噶尔盆地西...
  • 1篇西北缘
  • 1篇构造层
  • 1篇构造层序
  • 1篇二叠纪
  • 1篇北缘
  • 1篇层序

机构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西南石油学院

作者

  • 3篇何登发
  • 3篇蔚远江
  • 3篇胡素云
  • 3篇雷振宇
  • 2篇张立平
  • 1篇李德生
  • 1篇尹成
  • 1篇董大忠
  • 1篇许世军

传媒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扇体形成演化与扇体油气藏勘探被引量:85
2007年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广泛发育二叠纪—侏罗纪冲积扇、水下扇、扇三角洲等砾质粗碎屑沉积,其形成演化严格受不同时期活动的同生断裂控制。二叠纪以乌尔禾组扇体最为发育,呈由盆缘向盆地方向逐渐增强的前展式推覆冲断及渐进式扇体迁移响应模式。三叠纪—侏罗纪以百口泉组、克拉玛依组扇体最为发育,呈由盆内向盆缘方向逐渐减弱的退覆式冲断活动及后退式扇体迁移响应模式。已知扇体油气藏主要富集于水下扇扇根及扇中、扇三角洲平原及前缘4个亚相带,及二叠系佳木河组、乌尔禾组、三叠系百口泉组、克拉玛依组、侏罗系八道湾组、头屯河组6个层位。二叠—三叠纪扇体含油层多、规模大、储量丰度高,侏罗纪扇体反之。受断裂、不整合、岩相岩性、物性4种因素控制,扇体主要形成断块、地层不整合及构造岩性油气藏。断阶带及扇根—扇中相带主要发育构造(断块)油藏,为扇体与断层相配置的垂向运聚成藏模式;斜坡区及扇中—扇缘相带主要发育岩性油藏,为扇体与不整合相配置的侧向运聚成藏模式。西北缘扇体成藏条件好,探明程度总体较低,剩余资源潜力大,进而指出了七大有利勘探区块和方向。
蔚远江李德生胡素云雷振宇何登发
关键词:逆冲断裂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准噶尔西北缘前陆冲断带三叠纪—侏罗纪逆冲断裂活动的沉积响应被引量:43
2005年
笔者从冲断活动的产物———各种成因扇体(冲积扇、水下扇、扇三角洲)出发,由160口单井剖面、15条联井剖面、8个层位平面渐次展开了准噶尔西北缘前陆冲断带三叠—侏罗纪逆冲断裂活动的沉积响应研究。三叠纪扇体在乌尔禾—夏子街地区发育叠置程度最好,T1b到T3b,其由盆内向盆缘老山方向退缩迁移明显,并具T1b到T2k1由盆缘向盆内、T2k2到T3b由盆内向盆缘迁移的2个进退波动变化。侏罗纪扇体在八道湾组最为发育,总体叠置关系较差,J1b到J2t,均呈由盆内向盆缘老山退缩沉积的退覆式迁移特征。三叠纪到侏罗纪,总体为由强到弱的退覆式冲断活动及扇体迁移模式,即随主要同生控扇断裂分布由盆缘向老山方向退缩迁移,冲断活动强度由盆缘向盆地方向逐渐减弱直至停息;相应地,各期扇体平面上分布规模渐小,总体呈由盆内向盆缘老山退缩迁移的沉积响应,两者耦合性良好。各类扇体的沉积分布受不同时期同生断裂活动的严格控制,其时空叠置及迁移规律的差异是红山嘴—车排子、克拉玛依—百口泉及乌尔禾—夏子街各构造带冲断作用地域性及作用强度差异性的沉积响应。进而引入“活动性指数”的概念与方法,对前陆冲断带同生断裂的冲断活动强度进行了定量化统计分析,并根据冲断推覆事件的地层、沉积标识划分出T1b-T3b、J1b-J2x、J2t三套构造层序,识别出三叠—侏罗纪的3个逆冲推覆幕、6次逆冲推覆事件。
蔚远江胡素云雷振宇何登发张立平许世军
关键词:逆冲断裂前陆冲断带扇体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前陆冲断带二叠纪逆冲断裂活动的沉积响应被引量:71
2004年
笔者从 16 0口单井剖面、15条联井剖面及 5个层位平面渐次展开了准噶尔西北缘前陆冲断带二叠纪逆冲断裂活动的沉积响应研究。各种成因扇体 (冲积扇、水下扇、扇三角洲 )在佳木河组和上乌尔禾组地层中最为发育 ,其沉积分布严格受不同时期活动的同生断裂控制。由早二叠世佳木河期至晚二叠世上乌尔禾期 ,扇体在克拉玛依—夏子街地区叠置程度较好 ,由盆缘向盆内迁移、推进明显 ;在车排子—中拐地区叠置程度相对较差 ,局部略呈向盆缘老山收缩、后退趋势 ,表明红山嘴 -车排子断裂带与克拉玛依 -百口泉断阶带、乌尔禾 -夏子街断褶带逆冲活动的强度及地域迁移性有明显差异。二叠纪总体为一由弱到强的前展式推覆冲断及渐进式扇体迁移模式 ,即随同生控扇断裂由老山向盆缘的前展式推覆活动 ,相应地 ,各构造带扇体逐渐由盆缘向盆地方向发育、推进 ,扇体面积不断扩大 ,显示出明显的渐进式迁移的沉积响应 ,两者形成良好的耦合性。进而引入“活动性指数”的概念与方法 ,对前陆冲断带同生断裂的冲断活动强度进行了定量化统计分析 ,据二叠纪冲断推覆事件的地层、沉积标识 ,识别出 3个逆冲推覆幕、7个逆冲推覆事件 ,划分出 P1 j— P1 f、P2 x— P2 w、P3w三套构造层序 ,并指出在 P1 f、P2 x及P2 + 3w各时期 ,由红山嘴 -车?
蔚远江何登发雷振宇尹成张立平胡素云董大忠
关键词:同生断裂二叠纪构造层序冲断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