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1047)

作品数:23 被引量:279H指数:10
相关作者:吴绍华周生路戴靓陈东湘林晨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7篇土壤
  • 6篇城市
  • 5篇重金
  • 5篇重金属
  • 4篇城市化
  • 4篇城市土壤
  • 3篇土壤重金属
  • 2篇遥感
  • 2篇有机碳
  • 2篇实证
  • 2篇透水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壤封闭
  • 2篇土壤有机
  • 2篇土壤有机碳
  • 2篇净第一性生产...
  • 2篇空间分布特征
  • 2篇NPP
  • 2篇CASA模型
  • 2篇不透水

机构

  • 21篇南京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江西师范大学
  • 2篇江苏省土地勘...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江苏省国土资...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联合工程公司

作者

  • 19篇吴绍华
  • 14篇周生路
  • 4篇陈东湘
  • 4篇戴靓
  • 3篇周华
  • 3篇林晨
  • 2篇王春辉
  • 2篇陈浩
  • 2篇李保杰
  • 2篇魏宗强
  • 1篇吴巍
  • 1篇李志
  • 1篇陈龙
  • 1篇昌亭
  • 1篇任金华
  • 1篇廖富强
  • 1篇肖青亮
  • 1篇金平华
  • 1篇黄贤金
  • 1篇李吉进

传媒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土壤学报
  • 2篇地理科学
  • 2篇环境保护科学
  • 2篇Pedosp...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土壤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现代城市研究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扩张过程对土壤重金属积累影响的定量分离被引量:10
2011年
定量提取人为活动对土壤重金属积累的影响是进行土壤污染模拟的基础。本文研究了1949年来宜兴城区的扩张过程及在其影响下土壤中Cd、Cu、Pb和Zn等重金属的积累过程。利用变量分离法提取了重金属含量中的人为影响分量和自然背景分量,并估算了城市扩张影响下的积累通量。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宜兴城区扩张快速,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随着城市建设年限的增长而升高。变量分离法较成功的解释了重金属元素积累的影响因素,Cd、Cu、Pb和Zn的人为影响分量的均值分别占各实测含量均值的16.6%、18.4%、33.22%和2.7%。空间分布上4种重金属元素的趋势分量沿城市扩张方向均表现出明显的递减趋势,而自然背景分量无明显的空间变化趋势,主要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最后,进一步推算了土壤重金属元素输入通量空间变化方程,这可为进一步模拟城市化背景下重金属积累提供有效的参数。
吴绍华周生路潘贤章赵其国
关键词:重金属城市化通量
南京市道路交通粉尘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3
2014年
本次研究以南京市为例,研究道路粉尘中的重金属含量,并分析其空间分布模式。在南京市依据用地类型的不同选取了个22点位采集粉尘样本,并对其中的Cr、Cu、Ni 、Pb、Zn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道路粉尘重金属在商业区用地上的含量最高的,在公园绿地区类型上的含量最少,而且粉尘中重金属含量随着样点城市化时间变长而升高。
王君櫹何旦番唐静吴绍华
关键词:粉尘重金属
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的碳足迹研究——以江苏省为例被引量:7
2013年
高速公路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但其生态环境效益尚不甚明晰。特别是对于于高速公路建设与运营的碳足迹研究不多。选取江苏省为研究区域,在合理预测未来交通需求的基础上,定量分析8条干线高速公路在2001年-2050年间建设、运营和通行的碳足迹变化。结果显示:整体上,省内干线高速公路生态效益良好,2031年前能完全回收碳排放并产生正的生态效应;分路段来看,京沪高速(G2)广陵以南段、沪蓉高速(G42)、常台高速(G15W)、常合高速(S38)、京沪高速(G2)广陵以北段等2030年前即可回收碳排放,碳减排效益可观,而沈海高速(G15)至2050年仅能回收约一半的碳排放,碳减排效益不明显。同时研究揭示,高速公路碳减排效益与经济效益似线性相关,即车流未饱和情况下,高速公路生态效益的发挥直接受断面流量控制,与经济效益保持较好的同步性。综上,本文的理念和方法可应用于与生态评价相关的研究中,数据可推广至与研究区域相似的地域,从而为高速公路事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借鉴。
赵恺彦吴绍华蒋费雯毛吾兰
关键词:高速公路碳足迹生态效益评价
长三角城市群地域扩张的时空特征——基于“近十年来DSM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为揭示长三角城市群地域扩张的时空规律,基于DSMP/OLS夜间灯光数据提取了1999-2010年城镇地域边界,通过定量方法研究了该城市群地域扩张的时空规律。研究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重心位于苏州市辖区内,以上海为中心的苏南地区仍然是该区域的城镇发展核心区域,城市群西南部分扩张较快;(2)城市群地域扩展趋于一体化,蔓延程度增强,城镇首位度增大,上海市中心城市辐射作用凸显;(3)城市群主要沿交通主干线呈"Z"字型线性模式扩展。
昌亭吴绍华
关键词:长三角城市群OLS景观指数
城市土壤封闭对有机碳库影响的时空变化模拟被引量:4
2017年
随着全球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城市化过程引发的大面积土壤封闭,导致土壤功能退化,进而影响城市生态系统。通过构建城市封闭土壤碳循环模型,考虑土壤温度,水分,有效氮含量以及各项理化性质等影响土壤有机碳在封闭条件下分解的影响因素,模拟南京市1980年至2010年城市封闭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库的时空变化过程,揭示人工封闭对于城市土壤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南京市1980年至2010年封闭土壤的有机碳含量显著减少,2010年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均值为6.7 g/kg,比开放土壤低54.7%。土壤有机碳含量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快速城市化的地区。由于封闭土壤阻碍了土壤有机碳的来源,造成封闭土壤有机碳含量持续减少,1980年至2010年间城市土壤有机碳库的总量减少约0.32 Tg。城市封闭对土壤有机碳影响的时空变化模拟可为研究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效应与城市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陈浩吴绍华陈东湘周生路李保杰施亚星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土壤土壤封闭土壤有机碳
基于Cokriging的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研究——以昆山市为例被引量:2
2013年
土壤重金属来源及空间分布是土壤学及环境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地统计学是土壤元素空间变异研究的有效方法以昆山市土壤重金属分布为例,先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提取与重金属含量显著相关的因子,再利用协同克里格方法研究了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相互关系,最后比较协同克里格与普通克里空间预测的精度。研究表明Hg、As、Cu、Pb的精度分别提高了2.75%、2.13%、0.17%和0.43%,cr、Zn和Cd 3种元素空间预测精度没有显著提高。
刘波陈东湘
关键词:重金属土壤影响因素
苏南地区净第一性生产力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被引量:6
2013年
通过CASA模型对苏南地区1999年和2008年净第一性生产力(NPP)进行估算,分析NPP时空变化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①1999—2008年,苏南地区NPP时空变化显著,19个市县的NPP均为减少:昆山减少量最大(以C计)242.04 g/m2,扬中最小(以C计)70.94 g/m2;NPP减少量高值区位于太湖流域,低值区位于苏南西北部。②与1999年相比,2008年6种地类的平均NPP都在下降:建设用地和耕地减幅最大,分别为55.69%、45.74%;NPP减少量高值区耕地和建设用地转化斑块最为突出,低值区减少量主要源于林地和草地的转化。这与太湖流域城市群迅速扩张下农用地转换为建设用地趋势明显的土地利用方式在空间上吻合。③NPP变化与耕地变化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0.523。林地-水域、耕地-水域、林地-草地、耕地-草地这4种转换方式下NPP损益较大。
戴靓彭慧吴绍华林晨黄丽华
关键词:LUCCNPPCASA模型
中国省际粮食贸易及其虚拟耕地流动模拟被引量:21
2016年
模拟核算中国省际2010-2012年平均粮食贸易隐含的虚拟耕地资源流动量,并从资源利用角度分析粮食交易的合理性,为粮食贸易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在各省粮食供需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线性优化,模拟省际粮食贸易。中国省际粮食贸易的虚拟耕地资源流动量达1747.4×104hm2,东北、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主要的虚拟耕地资源调出区,华南及西南地区是主要的调入区。分别从生产者及消费者的角度核算虚拟耕地资源流动量,前者比后者多出近250×104hm2。研究表明,中国省际粮食贸易隐含的虚拟耕地资源流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区域耕地资源不平衡,然而对于某些种植效率高的地区来说,粮食输入贸易流却带来了总体耕地资源消耗的增加。
贲培琪吴绍华李啸天周生路
关键词:虚拟耕地省际贸易资源消耗粮食安全
典型土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空间分布特征及环境行为研究进展被引量:34
2014年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由于具有致癌性、致畸性和致突变效应的"三致性",近年来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综合分析了有机氯农药(OCPs)、多氯联苯(PCBs)、二英类(PCDD/Fs)、多环芳烃(PAHs)及多溴联苯醚(PBDEs)等几种典型土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对土壤POPs的挥发作用、吸附/解吸、迁移、生物降解、化学降解等环境行为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指出了这些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POPs的物质属性、土壤理化性质及周围环境等共性影响因素及其它因素.此外,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指出控制土壤POPs污染的根本手段在于管理措施的完善.
王春辉吴绍华周生路虞燕娜
关键词:环境行为土壤污染
城市不透水面遥感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12年
不透水面作为衡量城市化程度和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受到人类越来越多的关注。不透水面的大小、位置、几何形状、空间布局以及透水面与不透水面的比率,显著影响了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利用多种遥感数据和方法进行不透水面的提取和制图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从传统遥感方法、基于光谱与几何特征方法、人工智能方法等方面总结了不透水面的遥感提取方法,介绍和评析了各种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范围,并对未来城市不透水面的提取方法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任金华吴绍华周生路林晨
关键词:遥感数据融合城市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