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 作品数:149 被引量:1,030H指数:17
- 相关作者:单新建程朋根朱守彪郝重涛姚陈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院东华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理学更多>>
- 2012年北苏门答腊西海域M_W8.6地震的孕震机理及其对地震活动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2012年4月11日在北苏门答腊的西部海域附近发生了MW8.6特大地震和2小时后的MW8.2强烈地震,这是到目前为止震级最大的板块内部走滑型地震。本文根据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及研究结果,对这次地震的孕育背景进行了分析,认为本次地震尽管发生于印度洋板块的沃顿海盆内(巽它海沟西南),但该地区断层发育、中强地震活跃、变形情况复杂,特别是印度洋板块在向NW方向运动时速度由南向北逐渐减小,这种差异运动导致在板块内部产生剪切应力,因此在板块内部近SN向的断层及附近区域不断积累弹性应变能;同时2004年的MW9.2地震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对该次地震造成了应力加载,起到了触发作用,最终导致了本次特大左旋走滑型地震的发生。此外库仑应力变化计算表明,MW8.6地震在MW8.2地震的震源区附近的库仑应力增大,增加值超过0.05MPa,因此对MW8.2地震起到了触发作用。计算结果进一步显示,该次地震对其周围陆地影响较小,苏门答腊岛处于地震影响区中,库仑应力降低了0.03MPa,发生强余震的风险下降。主震后的余震活动的空间分布与库仑应力增加区一致。本次MW8.6特大地震后,全球范围内的M≥5.5地震活动性出现了大幅度的上升,而该现象在本世纪以来其他5次M≥8.5的强震之后并未出现;同样,该次特大地震对中国大陆的地震活动性也有一定的影响,震后中国大陆地区M>4.5地震活动水平明显增高。
- 缪淼朱守彪
- 关键词:孕震机理地震触发地震活动性
- 忽略TTI介质对称轴倾角的可行性被引量:3
- 2012年
- 假设横向各向同性(TI)介质的对称轴是垂直的(VTI)或者水平的(HTI)能给实际资料处理带来便利,然而实际TI介质的对称轴往往是倾斜的(TTI),忽略对称轴倾角可能给各向异性参数提取和成像带来偏差,因此需要研究是否能、以及什么条件下能忽略TTI介质对称轴倾角.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数值分析研究了与TTI介质弹性性质最接近的VTI介质(OAVTI)的弹性常数和各向异性参数与原TTI介质的弹性常数和各向异性参数之间的联系与差别.结果表明:OAVTI介质各向异性参数与原TTI介质各向异性参数之间的差别可统一表示成F(α0/β0,ε,δ,γ)ξ2的形式,其中F(α0/β0,ε,δ,γ)是无量纲各向异性参数(ε,δ,γ)的线性函数,ξ是对称轴倾角;ξ的大小对各参数的误差起主导作用,一般不建议忽略20°~25°以上的对称轴倾角;当ξ较小时,即使是对强各向异性的TTI介质作VTI近似,引起的P波各向异性参数误差也很小,因此在纵波资料处理中忽略TTI介质对称轴倾角通常是可行的;即使在小ξ条件下,倾斜对称轴对SV波也有显著影响,因此在转换波资料处理中,不建议忽略TTI介质的对称轴倾角.本文的研究为分析忽略TTI介质对称轴倾角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简便的判据.
- 李磊郝重涛
- 关键词:TTI介质各向异性横向各向同性
- 大地电磁数据揭示的1303年洪洞8级地震区精细结构被引量:1
- 2022年
- 文中利用相位张量分解技术、三维NLCG反演方法对一条跨过1303年洪洞8级地震区、长160km的大地电磁剖面的数据进行了分解和反演计算,再结合研究区及其附近的形变场、最新地震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结果以及2008年1月—2012年12月的小地震精定位结果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霍山山前断裂是研究区内明显的大型电性边界带,在中深部表现为低阻特征,贯穿了整个地壳尺度,该断裂为NNE走向的右旋正断裂,可能是划分鄂尔多斯地块和华北地块的基底断裂。以霍山山前断裂为界,西侧鄂尔多斯地块表现为层状的稳定构造环境,而东侧华北地块的中下地壳岩石圈破坏严重且存在减薄的趋势。大地电磁探测结果支持1303年洪洞8级地震的发震断裂为霍山山前断裂的观点,地震可能发生在霍山山前断裂下方的低阻体中,震源深度可能介于10~20km之间。1303年洪洞8级地震的孕震环境可能受多重因素控制,研究区东侧中下地壳可能存在的软流圈物质不断上涌引起了华北地块的区域拉张作用,进而导致霍山山前断裂发生倾向滑动可能是地震的主控因素。
- 赵凌强詹艳王庆良孙翔宇韩静操聪张松蔡妍
- 关键词:大地电磁临汾盆地
- 基于InSAR分析2015年尼泊尔M_W7.8地震形变场特征及断层滑动分布反演被引量:2
- 2020年
-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MW7.8地震,本文基于震前、震后两景Sentinel-1A雷达影像,采用D-InSAR两轨差分干涉法提取了此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同震形变场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主边界逆冲断裂(MBT)和主前锋逆冲断裂(MFT)附近,形变场整体表现为自西北向往东南方向延伸近150 km的纺锤形包络状,以大面积隆起抬升形变为主,视线向最大隆升形变达1.18 m,抬升区北侧存在一小沉陷区,以InSAR观测值定位同震最大形变中心。基于均匀介质弹性半空间模型(Okada模型)与InSAR观测数据反演了断层滑动分布。反演结果表明该地震属于典型逆冲型地震,发震断层为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MHT),同震破裂从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MHT)向上沿着主前锋逆冲断裂(MFT)传递。基于InSAR同震形变场局部形变细节,结合震区地质背景、断裂分布及断层运动特征,获得了同震破裂拟出露地表迹线。
- 徐小波马超洪顺英连达军张迎峰
- 关键词:D-INSAR滑动分布反演
- 豫北安阳市区及水冶镇城市地面沉降的时间序列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地面沉降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已成为我国城市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对地面沉降进行大范围、持续、动态监测是城市智慧建设与管理、维护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预防、预警城市地质灾害发生的有力保障。PSInSAR技术克服了常规DInSAR技术的时间、空间失相干等影响,采用二维线性(或非线性)模型、时空滤波方法去除长时间观测序列干涉图中的相位噪声,对高相干点的差分干涉相位回归分析,即可获取大面积地表形变动态演化信息。本文以豫北安阳地区为实验区,对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近两年时间的11期ENVISAT/ASAR SAR数据进行PSInSAR处理,获得安阳地区地表沉降速率场。研究发现,安阳城区及西郊都存在明显的地面沉降,城区有龙安、殷都、北关、文峰4个区因超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其中最大沉降位于文峰区,沉降速率达-38 mm/a,而西郊水冶镇因矿区地下开采而缓慢下陷形成沉降场,其最大沉降速率达-32 mm/a。
- 徐小波马超屈春燕单新建连达军孟秀军
- 关键词:PSINSAR超采地下水沉降速率时间序列
- 国产尾标定位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 2019年
- 对中国石油大学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尾标定位系统的组成及运行原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介绍了该尾标定位系统在海洋拖缆作业中的应用,包括其核心软硬件的设计和主要工作流程.通过陆上模拟实验,对其电台传输距离和稳定性及定位精度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尾标定位系统能够连续稳定地传输数据且能够实现厘米级的相对定位精度,可以满足实际生产中海上拖缆作业对导航定位的需求.
- 王柏杨秦轲单瑞吴会胜王振杰曹凤海
- 关键词:GNSS性能分析
- 新疆皮山M_S6.5地震——发生在西昆仑山前的一次褶皱地震被引量:10
- 2017年
- 皮山MS6.5地震发生在西昆仑山前的皮山逆断裂-褶皱带上,该构造带的变形特征以地层的褶皱弯曲为主,在背斜顶部发育的一系列正断层是背斜顶部局部拉张应力产生的弯矩断层。根据皮山地震应急科考资料,结合精定位后的余震空间分布信息、震源机制解和深部石油剖面等资料认为,皮山MS6.5地震是1次逆冲型破裂事件。本次地震在地表没有产生明显的地震断层,但在背斜顶部形成多条与背斜走向一致的地裂缝;这些裂缝是地震致使背斜隆升褶皱,在背斜地层转折部位弯曲褶皱幅度最大的地带产生的构造裂缝,是背斜活动的直接反映;本次地震属于1次典型的褶皱地震。西昆仑山前的构造变形以上地壳地层的缩短和增厚为主,地震孕育模型属于典型的薄皮推覆构造,本次地震发生在推覆体前缘的皮山背斜上,推覆体根部断裂尚未发生破裂,其未来的地震危险性值得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 吴传勇李金刘建明胡伟华吴国栋常想德姚远向志勇
- 关键词:西昆仑
- 原像Occlusion运算的交换性
- 2016年
- 设a_γ=(a,γ)和b_δ=(b,δ)是两个原像,且b■a.通过集运算,得到a_γ和b_δ关于occlusion运算能交换的充要条件,特别得到在δ■γ的情形下aγ和bδ能交换的充要条件,并给出正反两方面的例子.
- 沈晨王清河宋冬梅
- 关键词:点集拓扑
- 基于不同时空尺度多源遥感数据的新疆于田地区地震热异常分析
- 2022年
- 针对2000年以来新疆于田地区5次M_(s)5.0以上地震,采用MODIS地表温度数据与NO-AA卫星长波辐射数据,从不同时间、空间尺度对震前热红外异常特征进行提取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次地震的两种数据均提取出明显的热异常,两种数据异常提取结果具有一定的时空关联.基于以上不同时空尺度热红外特征分析结果,总结提出了一种多时空尺度的异常判别方法.基于该方法对于田及周边地区2018-2020年连续3年的热红外数据进行扫描,开展M_(s)5.0以上地震热红外异常的回溯性检验应用,共检验出19次异常,其中12次对应地震发生,7次错报,此外有7次漏报.通过不同时空尺度多源遥感数据对震前热红外异常特征进行综合提取,能够减轻环境因素干扰,提取出有效的热异常特征.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多时空尺度地震热红外异常判别提供支撑.
- 杜宸孙珂
- 关键词:MODISOLR于田地震热异常
- 重庆荣昌地区注水诱发地震加密观测被引量:17
- 2011年
- 荣昌地区地震活动性原本很弱,历史上无5级以上地震的记载。但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随着工业部门将采集天然气过程产生的污水通过废井回灌,该区地震活动明显增强,震级逐渐增大,并于1997年发生了5.2级地震,从而为研究注水诱发地震提供了理想的场所。由于该地区仅有一个地震台,监测能力和定位精度很低,难以满足研究工作的需求。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会同日本地质调查所和重庆市地震局于2008年7月在荣昌地区架设了6套流动台站,对该区地震活动进行连续观测。在提高监测能力的同时,使地震震源的定位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为深入研究地震时空分布特征及注水诱发地震的机制提供了基础。
- 王小龙马胜利雷兴林余国政王强郭欣桑原保人今西和俊
- 关键词:诱发地震地震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