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A752012)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李瑾陈华刘增美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主题

  • 1篇他者
  • 1篇自我
  • 1篇族裔
  • 1篇族裔性
  • 1篇文学
  • 1篇文学接受
  • 1篇美国华裔
  • 1篇美国华裔文学
  • 1篇米德
  • 1篇跨文化
  • 1篇跨文化研究
  • 1篇互动论
  • 1篇华裔
  • 1篇华裔文学
  • 1篇符号互动
  • 1篇符号互动论

机构

  • 2篇山东财经大学

作者

  • 1篇李瑾
  • 1篇刘增美
  • 1篇陈华

传媒

  • 1篇齐鲁学刊
  • 1篇山东外语教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族裔性对美国华裔文学接受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族裔文学是相对主流文学而言的,族裔性作为族裔文学的根本属性是一种"差异"符号,在传播和接受过程中具有双重影响,它可以促进族裔文学的接受,也可以导致族裔文学的独白。美国华裔文学在美国的接受是伴随着"族裔性"减弱而进行的,而华裔文学在中国的接受却是一个"中国化"的过程,彰显了华裔文学的族裔性。尽管我国学者的"中国文化情结"深化了华裔文学的研究,但对的族裔性的过分关注却限制了华裔文学接受范围的扩大,这一现象值得关注。
刘增美陈华
关键词:美国华裔文学族裔性
从米德的符号互动论看跨文化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传统跨文化研究方法因其二元论的简单极性而受到质疑。文化涉及到各种符号之间的关系,跨文化研究就是研究不同文化符号意义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所以跨文化研究需要一个立体的互动视域。米德的符号互动论从自我出发,关注他者,试图揭示语言符号及其使用者的观念和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与跨文化研究探讨不同文化间人们的观念、行为、文化的异同及其因果关系的目的一致。将符号互动论用于跨文化研究,虽未尽完善,但可以为之提供有效的分析方法和手段。
李瑾
关键词:互动论自我他者跨文化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