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BZJ005)

作品数:8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赵晓兰吴潮郭舒然李文冰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传媒学院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报刊
  • 4篇中文报刊
  • 4篇传教士中文报...
  • 1篇新文体
  • 1篇新闻
  • 1篇新闻史
  • 1篇新闻史研究
  • 1篇研究个案
  • 1篇史料
  • 1篇史料考辨
  • 1篇晚清
  • 1篇晚清报刊
  • 1篇文体
  • 1篇问题辨析
  • 1篇西学
  • 1篇历史文献
  • 1篇历史文献资料
  • 1篇考辨
  • 1篇教士
  • 1篇个案

机构

  • 7篇浙江传媒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5篇赵晓兰
  • 2篇吴潮
  • 1篇郭舒然
  • 1篇李文冰

传媒

  • 2篇浙江学刊
  • 2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学术月刊
  • 1篇图书馆理论与...

年份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小孩月报》史料考辨及特色探析被引量:3
2010年
由范约翰创办的《小孩月报》,是我国最早的画报,它将当时的西方文明以生动明易的形式传输给中国儿童。由于与《小孩月报》同时期还存在着另外两份同名报刊,我国报史学界在以往的研究中对其间关系有所混淆,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揭示该刊的刊物特色,有助于推动对报刊史的研究。
郭舒然吴潮
关键词:新闻史研究传教士中文报刊
馆藏珍贵历史文献资料整理与利用的类型研究——以传教士中文报刊为研究个案被引量:2
2010年
以传教士中文报刊为研究个案,分析目前国内馆藏珍贵历史文献资料保存、整理与利用的类型与方式,探讨图书馆如何有效借助信息化时代的科技成果,开掘多种利用途径,使馆藏的珍贵历史资料文献发挥其最大的效能。
吴潮
关键词:馆藏文献传教士中文报刊
我国早期报刊新闻的产生及其演变
2009年
19世纪上半叶,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中文报刊将新闻引入中国,并将西方的新闻理论与实践带进中国。19世纪下半叶中文商业报刊兴起后,报刊新闻有了很大的发展,尽管新闻文体出现了混乱状态,但它为下一世纪的快速发展作好了准备。
赵晓兰
关键词:传教士中文报刊
从传播西教到传播西学——传教士中文报刊办刊宗旨的演变被引量:4
2008年
19世纪,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了大量中文报刊。最初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为代表,以宣传宗教,传播教义为目的。至《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其办刊宗旨中宗教内容已退居次要地位,传播科学知识成了主要内容。1840年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办刊的活动有了更大的发展,他们继续调整办刊宗旨与方针,不再以宣传宗教,而完全以传播西学为宗旨。而西学也有了扩大,除了科学技术知识,又介绍了大量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人文与社会科学的知识。传教士们的这一转变有其深刻的社会与历史原因:其一是为了消除中国人的排外心理,协调与中国人的关系;其二仍然是为了迂回地宣传宗教。
赵晓兰
关键词:传教士中文报刊西学
十九世纪我国报刊评论的产生及其发展被引量:2
2008年
十九世纪上半叶,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近代报刊将报刊评论引入中国。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人自己的报刊评论诞生,并出现了报刊评论文体——新文体。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报刊评论在维新运动的推动下得到很大发展,为二十世纪报刊评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赵晓兰
关键词:报刊评论新文体
晚清报刊与中国古代报纸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中国古代报纸邸报,是封建政府维护统治的工具。19世纪下半叶,晚清报刊逐渐走向成熟,完成了由古代报纸向近代报刊的转型。
赵晓兰李文冰
关键词:晚清报刊
论《中外新报》被引量:2
2010年
《中外新报》是鸦片战争后出现的第二份传教士中文报刊,也是浙江的第一份近代报刊。由于该刊在中国大陆已经失传,在国外也只有残本,因而对它的研究远逊于同时期的《遐迩贯珍》与《六合丛谈》,报史学界在《中外新报》的创刊日期、停刊日期、主办者、刊期等方面长期说法不一,对该刊的内容也基本没有研究。对这些问题进行阐析,还原《中外新报》的本来面目,有助于改变研究滞后的状况。
赵晓兰
关键词:《中外新报》问题辨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