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0LZUJBWZY091)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刘占虎李宝刚张艳娥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民社
  • 3篇公民
  • 3篇公民社会
  • 2篇社会
  • 2篇社会转型
  • 1篇政治
  • 1篇政治参与
  • 1篇旨趣
  • 1篇制度化
  • 1篇制度化政治参...
  • 1篇中国公民
  • 1篇中国公民社会
  • 1篇社会管理
  • 1篇社会管理创新
  • 1篇重建历史唯物...
  • 1篇主义
  • 1篇王权主义
  • 1篇唯物
  • 1篇唯物主义
  • 1篇维度

机构

  • 5篇兰州大学

作者

  • 5篇刘占虎
  • 1篇张艳娥
  • 1篇李宝刚

传媒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管子学刊
  • 1篇唯实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重庆邮电大学...

年份

  • 5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论王权主义传统下现代公民社会的建构与生成被引量:2
2011年
公民社会的生成是现代社会政治体系趋于合理化的重要路径,也是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考量中国公民社会的生成进度,不仅要看相关民间组织(NGOs)的数量和增长态势,而且重在考察公民个体及其社会意识在促进政治体系良性发展方面的实际作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之王权主义视界中的权力本位、臣民意识、民本思想、崇圣观念等传统因素则是现代公民主体以及公民意识生成的内在蔽障。这就要求在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克制传统王权主义对公民社会生成的消解,由权力本位转向权利本位、臣民意识转向公民意识、民本观念通向民主观念,逐步实现公民主体重塑和公民社会的生成。
李宝刚刘占虎
关键词:王权主义中国公民社会社会转型
基于公民社会的社会管理创新维度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公民社会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逐步兴起,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社会管理模式的变迁。与传统的"大政府、小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国家或政府管理,而与当代中国发展指向"强政府、强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则应是政府与社会间伙伴式的多元治理。中国公民社会兴起呼唤源自社会本身的自我管理,它与源自国家或政府的社会管理共同构成当代中国社会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走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之路、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和体制,必须牢牢把握社会转型向度,积极转变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理性看待公民社会,充分发掘民间组织的自我管理潜能;合理利用网络媒介,借助网络舆情拓展社会治理新平台。
刘占虎
关键词:公民社会社会管理伙伴关系
范式革新抑或历史超越——评析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和旨趣被引量:1
2011年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是马克思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考察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性总结。20世纪前后,马克思主义在多元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新的挑战;马克思之后的东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以不同的视角在坚守和发展马克思思想或"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哈贝马斯以交往行动理论为基石"重建"被僵化的历史唯物主义,为历史唯物主义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面临着重建后的无奈和矛盾。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最终旨趣来看,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跨越时空的,哈贝马斯的理论建树更多的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范式革新,而不是历史超越。
刘占虎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哈贝马斯交往理论
论《老子》道之本体论的和谐意蕴及现代指向被引量:1
2011年
《老子》最早赋予"道"以完整和深刻的哲学本体论意义。道的哲学本体论具有三重基本内涵,即追寻作为世界统一性的终极存在、知识统一性的终极解释、意义统一性的终极价值。三重内涵的融通合一即是和谐的意义和旨趣所在,体现为天人和谐、人际和谐和群体和谐。《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本原,德是万物分享形上之道而各自获得的本性,二者皆以和谐为内核,和谐是道的基本特征和存在状态。和谐的终极价值以人的意义统一性为逻辑基点,和谐的终极存在以道的世界统一性为生成维度,和谐的终极解释以道的知识统一性为治理向度。
刘占虎
关键词:《老子》本体论
公民社会生成与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治理向度被引量:1
2011年
现代社会的转型是社会秩序趋向动态稳定与公民权益普遍发展的统一,公民普遍化政治参与和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是现代政治体系的合理化的重要特征。在社会转型过程凸显的公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体系趋向合理化的伴随产物。公民社会的生成与社会政治体系的合理化是同一实践过程,亦是治理公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逻辑向度。公民社会依存的社会中间力量生成有助于理顺国家政府与社会领域的依存维度,以及公民社会内含的公民主体意识和公民文化有助于培育理性的政治参与主体。考量中国公民社会的生成进度,不能仅仅看在政府主导构建下的可量化的相关民间组织的数量及增长态势,而应侧重于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以历史的视界动态地考察公民社会组织在促进中国"社会-政治体系"合理化方面的实际功用。
刘占虎张艳娥
关键词:公民社会社会转型非制度化政治参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