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880161)

作品数:31 被引量:145H指数:8
相关作者:张舒予周灵肖婉赵丽朱永海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淮南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9篇视觉
  • 13篇视觉文化
  • 5篇教育
  • 5篇共同体
  • 5篇共享
  • 4篇学习共同体
  • 4篇文化
  • 4篇媒介素养
  • 4篇课程
  • 3篇影像
  • 3篇知识
  • 3篇知识建构
  • 3篇素养教育
  • 3篇媒介
  • 2篇学习网站
  • 2篇视觉素养
  • 2篇视觉文化与媒...
  • 2篇专题学习网
  • 2篇专题学习网站
  • 2篇组织记忆

机构

  • 29篇南京师范大学
  • 5篇中国传媒大学
  • 3篇淮南师范学院
  • 2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河南大学
  • 2篇江苏开放大学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宿州职业技术...

作者

  • 27篇张舒予
  • 6篇周灵
  • 6篇肖婉
  • 4篇赵丽
  • 3篇朱永海
  • 2篇聂竹明
  • 2篇王念春
  • 2篇赵慧臣
  • 2篇邓红影
  • 1篇杜华
  • 1篇魏三强
  • 1篇何春建
  • 1篇王玥
  • 1篇兰国帅
  • 1篇刘和海
  • 1篇申灵灵
  • 1篇薛雁丹
  • 1篇王莉莉
  • 1篇吴文涛
  • 1篇裴培

传媒

  • 14篇现代远距离教...
  • 4篇现代教育技术
  • 3篇电化教育研究
  • 1篇中国青年研究
  • 1篇中国电化教育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高等理科教育
  • 1篇当代教育科学
  • 1篇教学月刊(中...
  • 1篇江苏开放大学...

年份

  • 2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8篇2013
  • 7篇2012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知识建构的有效途径:基于作品创作的协作学习被引量:5
2013年
基于作品创作的协作学习以小组共同创作作品的形式开展协作学习,将实践创作与协作学习密切地结合起来,能有效发挥实践参与和深度合作的双重作用,以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深度建构,提高学习者的实践能力,以及促进创新知识产品的形成。文章在阐述基于作品创作的协作学习典型实践案例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作品创作的协作学习的特征,并剖析了其对促进学习者知识建构的意义。
肖婉张舒予
关键词:知识建构
视觉文化人才培养的特色与价值被引量:2
2013年
南京师范大学视觉文化研究所是一个由导师、博士生、硕士生组成的研究团队。研究团队在多元目标引导下,在和谐的环境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研实践途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培养了一批协同创新的研究型人才和各具特长的应用型人才,促进了视觉文化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反思探析视觉文化人才培养的特色,蕴含着可供挖掘的研究生培养的普适性价值。
肖婉张舒予
关键词:视觉文化学习共同体
可视化分析方法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中应用的元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文章对中国知网上自2007年至2012年刊发的33篇在教育研究领域中可视化分析论文进行元分析。通过分析论文年份、作者、发表期刊、学术机构等信息,研究论文的作者组成、高产机构、以及期刊分布情况;通过分析文献内容,研究可视化分析的数据来源、应用领域、工具、方法、图形等情况,概括可视化分析方法在在教育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特点,指出可视化分析方法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中应用的不足,提出改善可视化分析方法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建议。
赵慧臣王玥张舒予
关键词:教育研究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
论视觉文化专题学习网站的组织记忆机制转变与价值实现
2013年
组织记忆是网络时代专题学习网站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当下专题学习网站的组织记忆机制存在着静态预设过多,动态生成零散的问题,视觉文化专题学习网站在设计改进中注意实现从静态预设到动态生成的组织记忆机制转变,促进学习者和网站与知识之间的有效动态交互关系的形成,实现生态化组织记忆机制。这种机制转变的价值主要在于实现了知识的去中心化,唤醒了学习者的主体性;生成了生态化知识组织,激发了学习者的创新思维;推动了从共享到共生的知识建构,促进了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邓红影张舒予
关键词:专题学习网站视觉文化
课程群协同进化视野下的《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建设被引量:7
2012年
不同课程伴随学科的分化与综合而交叉融合形成课程群,使得原本独立的课程与课程群内其他相关课程形成一种新的竞争与互补关系。建设好课程群,实现"一荣俱荣"的协同进化,成为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自身既具有综合性特征,又与摄影、摄像、多媒体设计等其他课程紧密关联而构成课程群。因此,从课程群协同进化的视野来分析《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论文从为什么、是什么与怎么做三方面探讨《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如何通过协同进化促进竞争、形成互补。
赵慧臣杜华张舒予
关键词:视觉文化媒介素养课程群协同进化
论视觉文化视域中影像美学研究的起点
2012年
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正在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影像"是构成视觉文化的最重要元素。剖析和反思人类的影像审美与创造活动,应当首先探析明确其研究的起点:影像的真实性与假定性问题。
周灵张舒予
关键词:视觉文化假定性
新媒体环境下人类“观看”行为透析被引量:1
2015年
在新媒体环境下,人类的"观看"行为具有了一些新的特征:观看的对象越来越多样化、观看的环境趋向于符号化、观看的方式越来越技术化,观看者之间也呈现出更强的互动性。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新媒体环境是以信息的形式、内容、传播以及观者主体间的关系为载体影响人类的"观看"行为的。由于新媒体环境对人类的"观看"行为产生既有冲击、又有迎合的影响,人类"观看"行为的结果呈现出正反两面性效应。深刻剖析新媒体环境下人类"观看"行为的新特征、媒介动因与正反效应,能为新媒体时代下视觉素养与媒介素养教育提供有力参考。
肖婉张舒予
关键词:新媒体观看视觉视觉文化
基于社交媒体的在线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以人人网为例被引量:2
2015年
当前,社交媒体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的重要交流工具,利用社交媒体开展在线学习活动能实现在生活中学习、在社会交往中学习。文章以社交媒体工具人人网为例设计并实施在线学习活动,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与内容分析法探究了学习者参与度和交互质量,并得出基于社交媒体的在线学习活动设计的4点启示:依据学习情境设计学习者的命名机制以促进参与度;设计即时讨论促进讨论活动的时效性;设计竞争激励策略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设计自我管理机制促进社区管理的规范性。
肖婉张舒予兰国帅周灵
关键词:社交媒体在线学习活动人人网
从共享到共生: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知识建构演进与实践策略被引量:16
2012年
"从共享到共生"的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知识建构,是南京师范大学视觉文化研究所在多年国家精品课程教学与专题网站建设的实践中凝练的学术命题,其发展大体上经历三个相辅相成的阶段:从"知识共享"到"知识创生",再到"知识共生",最后逐渐形成一种"共生文化"。强调知识建构的本质是社会知识增值,而个体学习是知识建构的一个"副产品",知识的社会增值也是个体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体现。借助于专题学习网站进行知识建构,既可以克服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构建的"无知识内容抓手(无内容)"整合,又可以克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无技术环境支撑(无技术支撑)",成为切实有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形式;同时,借助于专题学习网站搭建"组织记忆"的团队学习,实现跨时空"从共享到共生";显现出了人—技术—内容之间的整合以及资源库的增长机制,知识的增长、积累与创新机制和互动机制与共生关系。最后,阐述了"从共享到共生"的专题学习网站的知识建构的七个基本内涵,也即实践推进"从共享到共生"的推进策略。
朱永海张舒予
关键词:共享知识建构专题学习网站组织记忆团队学习
慕课理念下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一、引言 学习共同体是指由学习者、教师、专家等组成,为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彼此在学习过程中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某些学习任务的学习团体.
周灵薛雁丹
关键词:网络学习共同体学习资源学习团体学习者教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