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2012SZ0014)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闵理周勇张闻力屠重棋唐凡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髋部
  • 2篇髋部骨折
  • 2篇骨微结构
  • 2篇骨折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 2篇MICRO-...
  • 1篇选择性
  • 1篇生物力学
  • 1篇生物力学研究
  • 1篇肿瘤
  • 1篇骶骨
  • 1篇骶骨肿瘤
  • 1篇骶髂
  • 1篇骶髂关节
  • 1篇髂关节
  • 1篇高选择性
  • 1篇骨盆
  • 1篇骨肿瘤
  • 1篇关节

机构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河南中医学院...
  • 1篇成都军区总医...

作者

  • 3篇屠重棋
  • 3篇张闻力
  • 3篇周勇
  • 3篇闵理
  • 2篇唐凡
  • 2篇罗翼
  • 2篇石锐
  • 2篇彭静
  • 2篇张学磊
  • 1篇姜勇
  • 1篇文艺
  • 1篇邹昌
  • 1篇段宏
  • 1篇曲波

传媒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骨质疏松髋部骨折区影像学参数与骨微结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髋部骨折区骨微结构参数与影像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为影像学间接评估髋部松质骨微结构变化提供依据。 方法以2012年6月-2013年1月收治的16例低能量创伤致股骨颈骨折并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作为试验组;以同期5例骨盆骨折青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行髋部薄层CT扫描,Mimics10.01软件分析股骨近端松质骨体积/髓腔体积(cancellous bone volume/marrow cavity volume,CV/MV);试验组行健侧髋部薄层CT扫描及骨密度检测,并于置换术中切取股骨颈张力侧松质骨,行Micro-CT扫描分析微结构参数,包括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TV)、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Tb.N)、骨小梁距离(trabecular spacing,Tb.Sp)、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连接密度(connect density,Conn.D)、结构模型指数(structure model index,SMI)。分析影像学参数及骨微结构参数间的相关性。 结果试验组骨密度值为0.491~0.698 g/ cm2,平均0.601 g/ cm2;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其中10例为骨质疏松,6例为骨量减少。试验组髋部CV/MV为0.670 1 ± 0.102 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0.885 0 ± 0.089 1 (t= —4.567,P=0.000)。试验组CV/MV与骨微结构参数BV/TV、Tb.Th、SMI相关(P 〈 0.05),与Tb.N、Tb.Sp、Conn.D不相关(P 〉 0.05);BV/TV与Tb.Th、Tb.N、Tb.Sp、SMI相关(P 〈 0.05),与Conn. D不相关(P=0.075);骨密度值与各骨微结构参数之间均无相关性(P 〉 0.05)。 结论骨质疏松患者股骨近端CT参数CV/MV明显降低,并且与松质骨的BV/TV、Tb.Th、SMI存在相关性,该指标能一定程度上反映骨微结构变化;而股骨颈骨密度与骨微结构参数间无相关性。
彭静周勇闵理张闻力罗翼张学磊邹昌石锐屠重棋
关键词:骨质疏松髋部骨折骨微结构MICRO-CT
骶骨高选择性分段切除对骨盆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通过对保留不同平面骶骨的新鲜人骨盆模型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分析骶骨切除平面与骨盆稳定性的关系,明确骶骨切除保留至何种程度时需行腰骶髂稳定性重建。方法选用6具正常成年男性新鲜尸体腰5-骨盆标本,采用200 N增量分级加载,以1.4 mm/min速率平稳加载直至1 000 N,依次测试保留完整骶骨及不同平面骶骨切除骨盆模型的最大主应力、剪切应力、位移及刚度变化,比较各组间的差异。最后测量1/2S1组骨盆环的极限载荷,记录骨折发生部位和骨折类型。结果随骶骨切除平面增高,最大主应力、剪切力及骶骨下沉位移在各测试点均有不同程度增大,骨盆的轴向刚度不断减小。当切除平面达骶1时,变化明显,尤其以经过骶1下1/4~下1/2时变化显著,与完整骶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骶1椎体下1/2平面切除后,骨盆的极限载荷是(2 375.97±162.41)N,骨盆的破坏形态为经骶髂关节或骶椎的骨折。结论骶骨切除范围与骨盆环的稳定性密切相关,随着骶骨切除平面升高,残留骶髂关节各种应力急剧增高,骨盆的稳定性明显下降。当骶骨切除涉及骶1椎体时,极易发生骨折,需要进行腰骶髂局部重建以增强骶髂关节的稳定性。
罗翼姜勇张学磊唐凡周勇闵理张闻力段宏屠重棋
关键词:骶骨肿瘤骶髂关节生物力学
骨质疏松髋部骨折区骨微结构变化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髋部骨折区张力侧骨小梁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实验组选择16例低能量创伤致股骨颈骨折需要行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术前行健侧髋部骨密度检测。因活体取材困难,故选取5根青年同种异体股骨为对照组。在实验组与对照组股骨颈张力侧骨小梁中,切取5 mm×5 mm×10 mm的松质骨,行Micro-CT扫描分析微结构参数。分析两组之间微结构参数的差异及实验组患者微结构参数与骨密度之间关系。结果实验组微结构:骨体积分数(BV/TV)0.0645±0.0259,骨小梁数量(Tb.N)(0.8078±0.2212)mm-1,骨小梁厚度(Tb.Th)(0.0836±0.0212)mm,骨小梁距离(Tb.Sp)(1.2197±0.4492)mm,连接密度(Conn.D)1.8577±1.0217,结构模型指数(SMI)1.7780±0.5168。对照组微结构:BV/TV0.1470±0.0633,Tb.N(1.2692±0.1376)mm-1,Tb.Th(0.1201±0.0414)mm,Tb.Sp(0.6810±0.1129)mm,Conn.D 3.3585±1.7851,SMI 0.8781±0.666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髋部张力侧松质骨小梁显著破坏,各微结构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微结构参数与骨密度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骨质疏松髋部骨折区张力侧骨小梁明显破坏,这可能是髋部骨折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彭静石锐闵理张闻力文艺唐凡曲波周勇屠重棋
关键词:骨质疏松髋部骨折骨微结构MICRO-C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