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ZH100)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刘大涛更多>>
相关机构:遵义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萨特
  • 2篇读经
  • 2篇重读
  • 2篇重读经典
  • 1篇哲理
  • 1篇哲理小说
  • 1篇思想启蒙
  • 1篇启蒙
  • 1篇启蒙主义
  • 1篇文学
  • 1篇文学接受
  • 1篇小说
  • 1篇写实
  • 1篇写照
  • 1篇禁闭
  • 1篇改革开放初期
  • 1篇《墙》
  • 1篇《死无葬身之...
  • 1篇《禁闭》
  • 1篇创作意图

机构

  • 4篇遵义师范学院

作者

  • 4篇刘大涛

传媒

  • 1篇学术探索
  • 1篇唐山学院学报
  • 1篇湖南科技学院...
  • 1篇四川文理学院...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萨特《死无葬身之地》在中国的文学接受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在我国学者对萨特的《死无葬身之地》评论文章中,他们大多认为,剧中的五位游击队员是萨特塑造的英雄形象,他们虽然在反法西斯时失去了生命,但是却死得其所。此外,有人用"可能与不可能"的范畴去分析萨特这一剧作,并以人在处境中的"自由选择的艰难性"来说明"自由选择的不可能"。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刘大涛
关键词:萨特《死无葬身之地》文学接受
“萨特热”与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启蒙被引量:1
2012年
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持续十年之久的"萨特热",无疑是西学东渐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它是启蒙知识分子借用萨特的存在主义学说作为新启蒙主义的思想资源的结果。萨特存在主义学说中所建构的自由与责任相结合的新的道德主体,即能够捍卫个人的自由、尊严与权利,又心怀责任意识的道德主体,也正是我们新兴的市场经济需要培育的道德主体,然而,随着启蒙运动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中断,"萨特热"随之迅速退潮,道德主体的成长也因此而受到了重创。当今所发生的一系列丧失道德底线的恶劣事件,使得整个社会不得不承受启蒙中断的伦理学后果。
刘大涛
关键词:启蒙主义
重读经典:萨特的《墙》在中国被引量:1
2012年
《墙》是萨特的成名之作,也是受到我国文学界最早关注的萨特的一部文学作品。在我国学术刊物上见到的关于《墙》的评论文章约20篇,这些文章基本上是采用从作品到作者的文学批评方法,即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来推测作者的创作意图。不过,它们在推测萨特创作《墙》的意图时,却又得出了两种不同的结论。一种认为,《墙》是萨特创作的一部反抗西班牙法西斯政权的写实之作;另一种则认为,《墙》是一部萨特用来阐述他的存在主义理论的哲理小说。而且在如何理解"墙"的象征意蕴上,它们的解释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刘大涛
关键词:萨特《墙》创作意图哲理小说
重读经典:萨特的《禁闭》在中国被引量:1
2011年
《禁闭》是萨特最具世界影响力一部剧作,也是最具争议性的一部剧作。在萨特的文学作品中,这部剧作受到了我国学者的更多关注,评论文章近50篇。这些文章基本上是对剧中"他人就是地狱"的阐释而展开,主要分为三种情况:萨特对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写照;源于我们运用他人的判断来评价自己;从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体系来理解其内涵。
刘大涛
关键词:重读经典《禁闭》写照存在主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