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项目

作品数:24 被引量:325H指数:10
相关作者:刘志宏胡明毅万传彪张立国孙春燕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吉林大学长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8篇盆地
  • 8篇地层
  • 7篇松辽盆地
  • 6篇海拉尔盆地
  • 5篇油层
  • 5篇三角洲
  • 5篇扶余油层
  • 5篇凹陷
  • 5篇北部
  • 5篇层序
  • 4篇断层
  • 4篇断陷
  • 4篇松辽盆地北部
  • 4篇浅水
  • 4篇浅水三角洲
  • 4篇褶皱
  • 4篇乌尔逊
  • 4篇贝尔凹陷
  • 4篇层序地层
  • 4篇沉积相

机构

  • 1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0篇吉林大学
  • 9篇长江大学
  • 4篇东北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油
  • 1篇长安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沈阳地质矿产...
  • 1篇大港油田
  • 1篇中国石化胜利...
  • 1篇中海石油(中...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9篇刘志宏
  • 8篇胡明毅
  • 5篇万传彪
  • 4篇张立国
  • 4篇孙春燕
  • 3篇林东成
  • 3篇王孔伟
  • 3篇李春柏
  • 3篇任延广
  • 3篇柳行军
  • 3篇韩信
  • 3篇陈宪保
  • 2篇孙春燕
  • 2篇张宏
  • 2篇邓庆杰
  • 2篇杨建国
  • 2篇胡忠贵
  • 2篇卢双舫
  • 2篇王文革
  • 2篇王丹玲

传媒

  • 4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世界地质
  • 2篇地质科学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地质与资源
  • 1篇海洋地质动态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内江科技
  • 1篇地学前缘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地质通报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的地质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被引量:103
2006年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是叠置于内蒙大兴安岭古生代碰撞造山带的中新生代盆地。依据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孢粉组合,确定下白垩统自下而上的地层层序为兴安岭群、铜钵庙组、南屯组、大磨拐河组、伊敏组。研究区主要发育4个方向的构造带,其中北东向、北东东向和南北向断层带形成较早且长期活动,控制了盆地的形成;北西向断层带形成较晚,对上述3个方向构造主要起改造作用。研究区的构造主要是在早白垩世经历了4个变形阶段形成的,不仅控制了油气运移、成藏和分布,而且晚期构造对早期形成的油气藏主要起破坏或改造作用。研究区的不整合面是重要的油气运移通道和良好的储集空间。乌尔逊-贝尔凹陷的4个方向构造带和不整合面是研究区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刘志宏万传彪任延广李春柏张宏柳行军
关键词:地层层序油气成藏规律海拉尔盆地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储层物性特征及控制因素被引量:37
2009年
贝尔凹陷铜钵庙组一南屯组的储层类型为中一低孔低渗型,存在两个异常高孔隙发育带:第一异常高孔隙带为1300-1800m,第二异常高孔隙带为2400~2700m。异常高孔隙发育带的控制因素为:①火山碎屑物质对孔隙的保存及其溶解形成的次生孔隙;②碎屑颗粒包壳对原生孔隙的保存;③大气水淋滤形成的次生孔隙;④有机酸溶蚀形成的次生孔隙。其中大气水淋滤形成的次生孔隙对异常高孔隙的贡献较小。由于贝尔凹陷内有机质热解产生的有机酸主要溶蚀对象是火山碎屑岩,且火山碎屑岩溶蚀产生的各种阳离子是绿泥石和伊利石的主要组成元素,所以贝尔凹陷异常高孔隙发育的根本控制因素是储层岩石类型的特殊性。
曹瑞成曲希玉文全鲍春艳刘剑营刘娜刘立
关键词:储层物性火山碎屑岩溶蚀海拉尔盆地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挤压构造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9
2009年
海拉尔盆地是叠置于内蒙古—大兴安岭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之上的中—新生代盆地,总体上呈北东向展布,由三坳、两隆五个一级构造单元组成,自西向东依次为扎贲诺尔坳陷、嵯岗隆起、贝尔湖坳陷、巴彦山隆起和呼和湖坳陷,其中乌尔逊凹陷、贝尔凹陷是位于贝尔湖坳陷凹陷南部的两个二级构造单元。研究表明,乌尔逊—贝尔凹陷在早白垩世大磨拐河期—伊敏期早期、伊敏期末期分别经历了北西-南东向、近东西向两次较长时间的挤压作用,使伸展断陷中的部分控陷正断层发生反转作用,在研究区形成了新的断层传播褶皱、断层转折褶皱以及叠瓦构造和双重构造、突发构造、构造三角带等。由于挤压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的不同及隆升速率与同构造生长地层沉积速率的比值在空间上的差异,同挤压地层层序在不同构造部位也表现出不同的沉积特点,其构造特征与造山带十分相似。乌尔逊—贝尔凹陷中两次挤压构造的发现,说明中国东北地区的地壳厚度在早白垩世并非一直处于伸展减薄状态,而是在上述两次挤压时期地壳处于叠置增厚的特点,在空间上形成挤压坳陷型盆地和陆内(板内)造山带相间分布的构造格局。
刘志宏柳行军王芃吴相梅朱德丰万传彪
关键词:断层相关褶皱生长地层地质意义乌尔逊-贝尔凹陷海拉尔盆地
大庆长垣以东朝长—双城地区扶余油层沉积微相特征被引量:1
2015年
在岩芯观察描述的基础上,依据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生物化石及测井曲线响应特征等标志,对大庆长垣以东朝长—双城地区扶余油层沉积相类型及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内扶余油层(Kf)发育浅水三角洲相和曲流河相两种沉积相类型,进一步可以划分为5种亚相和11种微相,主要砂体类型为河床边滩沉积、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在此基础上结合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将扶余油层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和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编制了层序地层格架内研究区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并分析了其平面展布和垂向演化规律。研究表明,垂向上沉积水体表现为由深逐渐变浅再变深的过程,在MSC4下降半旋回至MSC5上升半旋回沉积时期,达到最浅。该时期全区范围内发育河床亚相和三角洲平原亚相,河道砂体规模最大,为储集砂体发育的最佳时期。
刘诗宇胡明毅潘勇利戴危艳孙春燕
关键词:松辽盆地扶余油层浅水三角洲沉积微相
海拉尔盆地贝西斜坡北部白垩系南屯组层序界面识别与地层格架研究被引量:17
2009年
应用陆相断陷湖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芯等资料,对海拉尔盆地贝西斜坡北部地区层序界面、三级层序内的最大湖泛面和首次湖泛面进行识别,建立了南屯组层序地层格架,划分出两个三级层序(层序I、层序Ⅱ),每个三级层序又划分为3个体系域,其识别标志为地震、露头、测井等资料上的特征,层序I的体系域为N1-HST、N1-TST、N1-LST,层序Ⅱ的体系域为N2-HST、N2-TST、N2-LST,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南屯组层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即构造断裂活动、气候条件、湖平面升降和物源供应。
李占东卢双舫周件林
关键词:层序界面层序地层格架体系域南屯组海拉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巴楚地区褶皱构造特征被引量:13
2004年
研究区位于塔里木盆地西部 ,主要跨越巴楚断隆和阿瓦提凹陷两个构造单元。寒武纪以来 ,研究区主要发育 3个时期、两个方向的褶皱构造。第一期北西向褶皱构造为轴向北西的断层转折褶皱 ,形成于中寒武世—泥盆纪 ,它们当时都是一些“水下隆起” ,在全区均有分布。第二期南北向褶皱构造为规模相差较大、轴向近南北的断层转折褶皱和少量断层传播褶皱 ,形成于晚二叠世 ,发育于吐木休克断裂带附近及其以北的区域 ,西部背斜构造的幅度、规模都较东部大。第三期北西向褶皱构造为轴向北西的断层传播褶皱 ,形成于老第三纪—现在 ,发育于吐木休克断裂带附近及其以南的区域。吐木休克断裂带是形成于老第三纪—现在的右行聚合型走滑断裂带 ,对研究区发育的褶皱构造主要起破坏和改造作用。研究区的伸展作用过程发生于早二叠世 ,塔里木盆地进入了克拉通内裂谷形成阶段 ,出现广泛分布的基性火山岩和基性侵入岩体、岩墙。
刘志宏王孔伟迟元林王文革林东成张立国葛百成
关键词:断层转折褶皱断层传播褶皱走滑断层生长地层
方正断陷三维区沉积演化特征被引量:6
2010年
应用层序地层学分层基础下的沉积学原理,依据各种数据,进行了各级层序单元的识别与划分,在本区识别出扇三角洲相、湖泊相和湖底扇相3类沉积相,进一步划分为8种沉积亚相和16种沉积微相;通过地震相研究及砂体的预测,进行了各层段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由方正断陷边缘和依汉通断裂向方正断陷中心推进的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
陈宪保韩信
关键词:方正断陷沉积相
徐家围子深层气田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动力学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采用压力下黄金管封闭体系生烃模拟试验和以CramerⅢ模型为核心的碳同位素动力学软件,获取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泥岩和煤生成甲烷的碳同位素动力学参数,结合地质背景进一步探讨徐家围子深层天然气的气源、生气期、运聚成藏模式等。研究结果表明:沙河子组煤系地层(泥岩及煤)主要生烃(甲烷)期在100~73Ma年前,相当于泉头组沉积末期至四方台组沉积期;徐深1井营城组地层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值与泥岩成甲烷、煤成甲烷的累积碳同位素值很接近,反映出该气藏与沙河子组煤系地层具有亲缘性,且气藏属于长期聚集而成。
徐立恒陈践发卢双舫黄世鹏郑小杰
关键词:甲烷
松辽盆地北部安达区块扶余油层沉积微相特征及展布规律研究
2015年
通过精细的岩心观察描述,利用岩相和测丼相等标志研究沉积微相类型,确定了工区主要为曲流河-浅水三角洲沉积,进一步划分为5种亚相、10种微相。在单井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震相资料及砂体厚度统计数据,说明了层序格架内沉积相的展布规律。研究表明,砂体主要发育于曲流河道、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中;垂向上,自下而上为一次湖退一湖侵的沉积过程。
马晓旭胡明毅
关键词:沉积微相展布规律微相特征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区块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头台油田扶余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以松辽盆地头台油田扶余油层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42口取芯井的分析,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原理,结合岩性、电性资料,进行层序地层的划分,识别该地区短期基准面旋回类型,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并分析沉积相类型及展布。得出该地区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和湖泊相沉积,进而识别出其多种沉积微相类型。扶余油层泉四段发育两种短期基准面旋回类型,并细分出6种亚类。划分出Q4MSC1~Q4MSC3三个四级层序,Q4SSC1~Q4SSC7七个五级层序,并建立层序地层格架,绘制细分层单元沉积微相图,为寻找有利砂体展布提供预测。
薛纯琦胡明毅孙春燕孙春燕王丹玲
关键词: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层序地层格架三角洲沉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