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I04B06)

作品数:13 被引量:220H指数:8
相关作者:姜保国张殿英付中国张培训陈建海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骨折
  • 4篇手术
  • 4篇近端
  • 3篇手术治疗
  • 3篇肱骨
  • 3篇股骨
  • 2篇术后
  • 2篇锁定接骨板
  • 2篇肱骨骨折
  • 2篇肱骨近端
  • 2篇内固定
  • 2篇接骨
  • 2篇接骨板
  • 2篇近端骨折
  • 2篇假体
  • 2篇骨板
  • 2篇骨折固定
  • 2篇骨折固定术
  • 2篇固定术
  • 2篇关节

机构

  • 10篇北京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宁波市第二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自贡市第四人...

作者

  • 10篇姜保国
  • 8篇付中国
  • 8篇张殿英
  • 7篇张培训
  • 5篇陈建海
  • 4篇党育
  • 4篇王天兵
  • 3篇薛峰
  • 3篇白露
  • 3篇徐海林
  • 3篇安帅
  • 3篇杨明
  • 2篇韩娜
  • 2篇寇玉辉
  • 2篇王光林
  • 2篇殷晓峰
  • 2篇顾航宇
  • 2篇熊建
  • 2篇芦浩
  • 1篇王志永

传媒

  • 9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创内固定稳定系统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髁上假体周围骨折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内固定稳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髁上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纳入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间收治的采用切开复位股骨远端LISS内固定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8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髁上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对患者术后的膝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等进行评定。结果:随访时间3~39个月,平均11个月。8例患者未出现伤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假体未见松动,至随访时骨折愈合好。患膝术后关节活动度平均为0~94°,患膝外翻角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膝关节功能平均HSS评分为79.38分,Lysholm评分为80.25分,优良率均为87.5%。结论:LISS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髁上假体周围骨折一种有效的方法,结合植骨及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早期恢复,结果满意。
熊建付中国张殿英姜保国王天兵徐海林薛峰陈建海党育张培训杨明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假体和植入物股骨
多孔钛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组织学和力学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多孔钛(titanium,Ti)支架材料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疗效。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切除兔双前肢桡骨中下段1 cm连同骨膜的骨质造成骨缺损,选择左侧前肢为实验侧,右侧前肢为对照侧。实验侧缺损区植入多孔钛,对照侧缺损区植入多孔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于术后8、12、24周行组织学和组织形态学观察,进行图像分析,测其新生骨面积,术后12、24周时行力学测试。结果:组织学显示:两组孔内长入大量新生骨质,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在12、24周时实验侧新骨细胞长入量和骨重建效果与对照组接近。两组种植体均与骨组织实现骨紧密结合,未见纤维间隔。组织形态学结果也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新生骨面积(S bone)占植入区总面积(S total)的百分比(S)在新生骨质长入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2、24周时3点弯曲实验显示,12周时最大承载负荷(N)分别为107.34±27.44(Ti组)和93.42±21.18(HA组);24周时最大承载负荷分别为118.56±24.65(Ti组)和102.15±23.37(HA组)。实验组力学性能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2)。结论:多孔钛支架材料可以促进新骨的形成并有利于长段骨缺损的修复,其促进新骨生成能力和修复节段性骨缺损效果与多孔羟基磷灰石相似。
张红芳赵超勇范红松张晖裴福兴王光林
关键词:骨代用品生物力学
肱骨近端骨折锁定接骨板治疗术后并发症分析被引量:47
2011年
目的:对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的肱骨近端骨折病例共计83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53例,平均年龄66.4岁(33~89岁)。术后平均随访23.5个月(10~51个月),采用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肩关节前屈、外展、内旋活动度评价术后肩关节功能。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并发症组与非并发症组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活动度。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年龄组、不同骨折类型及是否有内科合并症组间的内固定相关及非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在全部83例患者中,共1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3例合并两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8.1%,其中浅表感染1例、延迟愈合1例、术后大结节移位2例、接骨板撞击肩峰3例、螺钉穿出3例、肱骨头坏死3例、肱骨头内翻畸形愈合6例,有4例合并两种或以上并发症。四部分骨折发生内固定相关并发症(P=0.009)及非内固定相关并发症(P=0.003)的几率均远高于较为简单的骨折类型。相比较而言,年龄和内科合并症对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影响。结论: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虽疗效较为肯定但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骨折的严重程度及患者的年龄是影响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合理的术前评估与计划、规范的手术操作,是避免并发症发生的有效途径。
付中国邓磊白露陈建海张培训党育张殿英姜保国
关键词:肱骨骨折骨板
解剖锁定接骨板(LCP)治疗11例粉碎尺骨鹰嘴骨折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解剖锁定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粉碎的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8月至2011年5月收治粉碎尺骨鹰嘴骨折11例,平均年龄52岁,按照Mayo分型:ⅡB型9例,ⅢB型2例。全部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进行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以Broberg&Morrey评分评定患肘功能。结果:经过2~20个月(平均8.4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获得愈合,愈合时间为7~18周(平均愈合时间11周)。Broberg&Morrey评分结果:优4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0.9%。1例患者出现异位骨化,1例患者出现活动度明显受限。结论:解剖锁定接骨板LCP治疗粉碎的尺骨鹰嘴骨折,可达到牢固固定及早期活动,并最终获得满意疗效。
杨明张殿英付中国陈建海王天兵熊建姜保国
关键词:尺骨骨折骨板
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人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 系统评价关节置换术和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人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 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年1月至2009年9月),荷兰医学文摘(1966年1月至2009年9月),Cochrane图书馆(2008年第1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截止2009年9月),中国学术期刊网(截止2009年9月),手工检索相关参考文献及中文期刊,收集所有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比较治疗老年人(〉60岁)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后应用RevMan4.2.8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8个RCT,包含256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关节置换术术后2年再手术率(RR=0.13,95%CI 0.09~0.17)、5年再手术率(RR=0.11,95%CI 0.06~0.22)及术后2年主要并发症发生率(RR=0.20,95% CI 0.15~0.27)、5年主要并发症发生率(RR=0.18,95% CI 0.1 1~0.30)均低于内固定术.但二者术后1个月和2年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R=1.42,95%CI 0.89~2.24;RR=1.01,95%CI 0.86~1.18).结论 与内固定术相比,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可明显降低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再次手术率,但两种术式的术后2年病死率无明显差异.
杨建涛王钢陈平雁游景扬陈滨任高宏秦煜黎润光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META分析
下胫腓联合损伤治疗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对比不同固定方法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8月采用不同固定方式治疗的104例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男69例,女35例;平均年龄34.7岁.其中石膏固定组24例(Ⅱ度损伤18例,Ⅲ度损伤6例),拉力螺钉固定组48例(Ⅱ度损伤25例,Ⅲ度损伤23例),胫腓骨钩固定组32例(Ⅱ度损伤19例,Ⅲ度损伤13例).疗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定.所有患者评定疗效的时间点均为治疗后6个月.结果 石膏固定组石膏固定时间为6~12周,AOFAS评分:优4例,良8例,可6例,差6例,优良率为50.0%;拉力螺钉固定组取出螺钉时间为术后8~12周,AOFAS评分:优12例,良18例,可8例,差10例,优良率为62.5%,其中有5例患者在术后11周发现拉力螺钉断裂;胫腓骨钩固定组取出腓骨钩时间为8~12周,AOFAS评分:优16例,良14例,可2例,优良率为93.8%. 结论 对于Ⅱ度和Ⅲ度的下胫腓联合损伤,采用腓骨钩固定的效果要明显好于传统的石膏固定和拉力螺钉固定.
张培训徐海林张殿英付中国张宏波姜保国
关键词:踝关节手术治疗
复杂类型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评价复杂类型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并分析其疗效影响因素。方法2000年6月-2006年8月,收治复杂类型髋臼骨折54例。男44例,女10例;年龄20~75岁,平均39.1岁。车祸伤40例,高处坠落伤8例,重物压砸伤6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折。后柱伴后壁骨折5例,横形伴后壁骨折25例,T型骨折2例,双柱骨折2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5~72d。术中采用Kocker-Lagenbach入路23例,髂腹股沟入路3例,前后联合入路28例。均采用AO重建钢板和螺钉内固定。结果5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2~74个月,平均31.3个月。23例解剖复位,19例满意复位,10例复位差,复位优良率80.77%。术中髂外静脉撕裂1例,行静脉修补后痊愈;坐骨神经损伤2例,术后口服甲钴胺,1例完全恢复,另1例随访18个月部分恢复。末次随访时,重度异位骨化6例,1例行异位骨切除术,余保守治疗后功能恢复;创伤性骨关节炎9例,1例行全髋关节置换,余保守治疗骨关节炎无进一步恶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例,2例行全髋关节置换,1例股骨头未塌陷未作特殊处理,2例放弃全髋关节置换。改良Merled’Aubigné-Postel功能评分优良率75.00%。患者SF-36生命质量综合评分较一般人群低,但一般健康状况、生命力、情感角色和心理健康4个维度与一般人群相当。logistic回归分析示髋关节脱位复位时间、骨折复位质量以及创伤性骨关节炎是影响术后功能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性复杂类型髋臼骨折疗效满意。髋关节脱位后复位时间、骨折复位质量及创伤性骨关节炎是影响术后功能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
董长超吴刚王光林杨天府方跃刘雷薛建利
关键词:髋臼骨折手术影响因素
创伤性脑损伤对骨折愈合影响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估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建立脑损伤对骨折愈合影响的动物模型,并进行稳定性评估。方法:8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骨折合并脑损伤组(A组)和单纯骨折组(B组),再按5个不同时间点(6 h、1周、2周、1个月和2个月)进行取材评估,每次取8只,损伤后观察各组的组织学、神经行为学和影像学等变化。结果:A组脑损伤后大鼠90%出现偏瘫,死亡率为10%(4/40)。脑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NSS)显示造成中度脑损伤,2周后脑损伤虽有所恢复,但NSS评分值趋于稳定。光镜下脑创伤区血脑屏障破坏,神经元广泛变性坏死。伤后1周、2周、1个月和2个月A组和B组骨痂体积测量结果分别为60.03±28.05和32.80±11.04、78.54±15.16和51.36±23.02、93.01±10.65和72.38±20.38、115.26±40.00和60.30±13.34,单位为mm3,A组和B组在2周(P=0.036)、1个月(P=0.006)和2个月(P=0.010)时骨痂体积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1周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结论:实验制作的动物模型定量准确,确实可信,稳定性及可重复性好,是研究骨折与颅脑损伤相关性的有效平台。
陈旭红白露顾航宇陈博黎庆钿安帅王志永邓玖旭寇玉辉张培训殷晓峰韩娜姜保国
关键词:骨折愈合脑损伤
可降解生物套管小间隙套接法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可吸收生物套管小间隙套接法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30例新鲜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经过知情同意后采用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两组,各15例,试验组采用可降解的甲壳质生物套管进行套接法修复,对照组采取传统的神经外膜缝合修复。对术后的神经恢复情况进行临床观察,根据沈宁江和英国医学委员会推荐的评分方法,计算功能恢复的综合优良率,术后6个月进行电生理检查。结果:30例患者中28例得到随访,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4例。套管套接组手术操作简单,平均缝合时间[(8.0±0.8)min]比传统神经外膜平均缝合时间[(10.0±0.6)min]缩短20%,套管套接组伤口如期愈合,未见排异反应或过敏反应及异常引流。术后6个月的电生理检测结果:生物套管套接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恢复率77.37%,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恢复率70.09%;传统神经外膜缝合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恢复率61.69%,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恢复率56.15%;感觉、运动神经恢复率的比较分别采用Fisher’s精确概率法,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觉神经恢复率P=0.678,运动神经恢复率P=0.695)。神经修复后6个月的综合优良率显示:套管套接组优良率78.57%,传统神经外膜缝合组优良率28.57%,经Fisher’s精确概率法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可吸收生物套管小间隙套接法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操作简单,临床效果明显好于传统的神经外膜缝合,具备临床替代神经外膜缝合的可行性。
张培训寇玉辉韩娜党育薛峰王天兵徐海林陈建海杨明卢浩殷晓峰白露王艳华安帅张殿英付中国姜保国
关键词: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神经再生生物相容性材料
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多中心社会学与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了解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相关社会学特点。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病历查询及随访的方式获取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生活习惯、慢性病史、骨折部位以及住院时间,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随访143例患者,男性52例,平均年龄41岁,女性91例,平均年龄61岁;社会学特点中的患者受伤特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致伤能量高低对住院时间有明显影响。结论:减少骨折发生和骨折危害可以从避免摔倒、增强保护意识、治疗骨质疏松相关疾病、治疗影响运动功能的内科疾病等方面考虑。桡骨远端骨折有其自身的社会学和临床特点,应根据不同特点进行防治。
颜勇卿张培训王天兵陈建海姜保国
关键词:桡骨骨折社会学疾病特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