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720046)
- 作品数:11 被引量:54H指数:4
- 相关作者:张方玉杨伟荣更多>>
- 相关机构:江苏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 论荀子德性幸福的实现路径
- 2014年
- 在德性幸福的主体之维上,荀子更多地把普通人可以企及的君子人格作为幸福的主体,由成人之道塑造德性人格进而实现德性幸福。在德性幸福的规范之维上,荀子更加重视外在的礼乐制度的功能,强调通过礼乐对大众的行为矫正、情欲调节进而实现德性幸福。在德性幸福的实践之维上,荀子具体地提出了"积善"、"注错"等可操作的道德实践,由切实可行的道德活动锤炼德性、实现幸福。主体之维、规范之维、实践之维以"成人"为中心构成德性幸福的实现路径,德性人格与德性幸福内在相通。
- 张方玉
- 关键词:荀子
- 幸福教育: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自觉与生活建构被引量:1
- 2014年
- 幸福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关键词,也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与"培育幸福公民"紧密连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而以人为本的幸福观则全面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自觉追求、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践指向、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在意蕴,现实地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活指向。幸福教育应当着力于引导健康向上的校园生活、理性尊严的公民生活、创新进取的职业生活、美满和谐的家庭生活,从而构建与倡导一种富有时代意义的幸福观。
- 张方玉
- 关键词:幸福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论现代德性幸福的主体之维被引量:1
- 2014年
- 现代消费主义无限复制着种种触手可及的快乐,或廉价或奢靡的欲望满足几乎成为幸福生活的内涵。这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古典德性幸福的回归与复兴的时代背景。现代德性幸福传承儒家"君子之乐"的精神典范,着眼于幸福生活的主体之维,致力于培育与塑造自觉、自愿、自律、自由的现代人格,以克服当下社会幸福主体的迷失与异化。自由人格与幸福主体的精神境界内在关联,它们内在地决定着主体的理性思维、价值理想、生活模式、审美趣味与人生追求。培育与塑造幸福主体的自由人格,改善与提升幸福主体的精神境界,倡导现代社会的德性幸福,是对"生活何以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一问题在社会存在的主体维度上的积极回应,同时也是儒家传统德性幸福观与马克思"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学说相结合以构建现代幸福观的有益尝试。
- 张方玉
- 关键词:消费主义自由人格
- 反窥“疏离型”幸福的形态变化——以“获得感”为诠释语境被引量:1
- 2017年
- "疏离型"幸福是由中国传统文化机制产生的一种特殊幸福形态。近代民族危机的加深与传统文化机制的破裂,迫使中国人转变"内向用力"的超越方式,借以完成中国社会的痛苦转型。"疏离型"幸福随之经历了由传统形态到现代形态的变革。工业文明与物质主义的发展促进了财富积累,却也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的疏离和与幸福的距离,个体再次丧失幸福的体验基础。和平发展时期的幸福体验要想获得定在,需要发挥国家和社会的调节作用,"获得感"的提出成为新时期诠释幸福的全新语境。"意义获得感"与"实在获得感"的平衡路径既体现"疏离型"幸福的时代特点,也彰显中国人内外超越的人生智慧。
- 张方玉杨伟荣
- 德性幸福与功利幸福的融合致思——论荀子对儒家幸福原则的改良
- 2014年
- 荀子的幸福观由儒家精英转向社会大众,对于"孔颜之乐""君子之乐"奠定的德性原则有所改良。在性伪之辨上,荀子以性恶论为基础,由"性伪之分"起始而至于"以伪饰性",构建了"合性伪"的幸福原则;在理欲之辨上,荀子对"礼"的起源做了理性主义的解释,由"养人之欲""给人之求"起始而至于"以道制欲""合于文理",构建了"统理欲"的幸福原则;在义利之辨上,荀子调整了孔孟思想中义利之间紧张冲突的状况,由人性"生而好利"起始而至于"以义制利""先义后利",构建了"兼义利"的幸福原则。"合性伪""统理欲""兼义利"致力于实现德性原则与功利原则的融通,"两得"成为荀子幸福原则的特质所在,从而使儒家幸福观呈现出德性幸福与功利幸福"双峰并峙"的局面。
- 张方玉
- 关键词:荀子
- “孔颜之乐”与罗素“幸福之路”比较——现代德性幸福的大众化何以可能被引量:5
- 2015年
- 作为儒家德性幸福的典范,"孔颜之乐"具有鲜明的道德精英特质。而罗素的"幸福之路"则把目光投向普通大众,并依据观察与经验提出了造成不幸福的种种原因,进而为一般民众指出了通向幸福的康庄大道。"幸福之路"与"孔颜之乐"的参照和比较,在道德精英与平民大众之间、在德性完善与"心灵鸡汤"之间、在理想境界与现实生活之间,为儒家古典德性幸福的现代化和大众化提供了富有启示价值的致思路径。
- 张方玉
- 关键词:孔颜之乐大众化
- 论孟子德性幸福的理想境界被引量:5
- 2013年
- "君子有三乐"是孟子德性幸福的经典表述,"家庭和谐、内心康宁、教育英才"构成了儒者的三种基本幸福。然而在其"所欲"、"所乐"、"所性"的幸福序列中,"君子所性"才最后完成儒家终极的德性幸福。孟子既承认天命对人间生死祸福的主宰作用,但更强调"立命"、"正命"和"求在我者",内在心性的作用与道德主体的力量更受重视。德性幸福根源于道德主体的本心,由"尽其心"、"知其性"而达到"知天"的境界;德性幸福秉持着"浩然之气"的培育,进而实现"塞于天地之间";德性幸福贯穿以"反身而诚"的修养,从而实现人生的"乐莫大焉"。对于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寻求安身立命的人生价值、提升现实人生的精神境界,孟子的德性幸福观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张方玉
- 从“孔颜之乐”到“君子之乐”——孟子幸福观的四重向度被引量:4
- 2014年
- 与孔子以"孔颜之乐"、"曾点之志"为典范的德性幸福观有所不同,孟子提出了以儒家君子为指向的"君子之乐"、以内在心性为指向的"心性之乐"、以君王诸侯为指向的"君王之乐"、以庶民百姓为指向的"民生之乐"。四重向度的幸福观始终贯穿着德性幸福、功利幸福之间的对峙与融通。其中既包含着道德精英的幸福理想,也包含着社会大众的幸福追求;既涵盖着幸福的内在向度,也涵盖着幸福的外在层面;既有理想的幸福境界,也有现实的幸福生活。孟子理想幸福的多重向度为构建现代社会的幸福观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源。
- 张方玉
- 关键词:幸福观
- 瞿秋白之幸福气象:“疏离型”幸福的圆融形态
- 2017年
- 瞿秋白有着自身独特的心理嬗变和奋斗历程。这一历程使他的"疏离型"幸福观以其独特的文化气度呈现出别样的幸福境界,文化气度源于儒、释、道三位一体的精神架构,幸福境界也随幸福形态的交叉转变而体现出层次性和融合性。以赴苏联考察学习为时间节点,表现出的传统和现代前后两种"疏离型"幸福形态,共同构成了瞿秋白宏大磅礴的幸福气象。其中,"疏离型"幸福的传统形态以其作为"旧士文人"的特殊身份和独特境遇,展现出既有儒家、也有道家、还有佛家的人生圆融智慧和"即世间而出世间"的弹性幸福境界。激扬的个性、文人的情怀和边缘化的立场既体现疏离特性,又突出生态圆融,更彰显幸福形态,是得以窥探其人生轨迹的三个典型方面。
- 张方玉杨伟荣
- 关键词:瞿秋白
- “获得感”的价值彰显被引量:39
- 2016年
- "疏离型"幸福是由中国传统文化机制产生的一种特殊幸福形态。近代民族危机的加深与传统文化机制的破裂,迫使中国人转变"内向用力"的超越方式,借以完成中国社会的痛苦转型。"疏离型"幸福随之经历了由传统形态到现代形态的变革。工业文明与物质主义的发展促进了财富积累,却也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的疏离和与幸福的距离,个体再次丧失幸福的安放基础。生态文明时期的幸福体验要想获得,需要重塑传统文化的心理机制,也需要发挥国家和社会的调节作用,"获得感"的提出成为新时期诠释幸福的全新语境。"意义获得感"与"实在获得感"的平衡路径既体现"疏离型"幸福的生态内含,也彰显中国人内外超越的人生智慧。
- 杨伟荣张方玉
- 关键词: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