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JL088)

作品数:5 被引量:248H指数:5
相关作者:黄勤曾元江琴杨爽曹汐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新型城镇化
  • 2篇产业转型
  • 2篇产业转型升级
  • 2篇城镇化
  • 1篇新型城镇化建...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文明
  • 1篇生态文明建设
  • 1篇碳排放
  • 1篇推进生态文明...
  • 1篇能源
  • 1篇能源消费
  • 1篇文明建设
  • 1篇经济带
  • 1篇可持续发展
  • 1篇环境经济
  • 1篇环境经济手段
  • 1篇CO2排放
  • 1篇LMDI模型
  • 1篇产业结构

机构

  • 5篇四川大学

作者

  • 5篇黄勤
  • 1篇刘登娟
  • 1篇江琴
  • 1篇杨爽
  • 1篇曾元
  • 1篇曹汐

传媒

  • 1篇经济纵横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华东经济管理
  • 1篇财经科学
  • 1篇城市问题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瑞典环境经济手段经验借鉴及对中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启示被引量:10
2013年
瑞典环境经济手段依据环境质量目标体系而制定,全面贯穿并深刻融入到瑞典经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并通过多方位措施保障其实施,为瑞典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生态文明国家战略的实现需要制度建设,而中国生态文明制度面临目标体系单一、环境经济手段不完善、多元治理机制乏力等问题,需要借鉴瑞典经验来完善其制度。文章分析了瑞典环境经济手段作用机理,揭示其推广意义,总结中国环境经济手段的成绩与不足,阐述瑞典环境经济手段对中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启示。
刘登娟黄勤
关键词:环境经济手段
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被引量:40
2014年
产业转型升级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根本动力和基本保障。当前,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布局失衡、产业发展与城镇化进程脱节、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缓慢等问题,影响了新型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提升。通过推进产业结构演进、促进产业功能升级、引导产业空间转移、促进产城融合发展以及加快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等措施,加强新型城镇化的产业支撑。
黄勤杨爽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
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4
2015年
中国正在进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基于文献统计和分析,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实践模式、突破领域、制度保障、实现机制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述评,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展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演进、实践成效、现实问题和发展趋势。已有研究为把握生态文明的本质规律,树立生态文明价值理念,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有益指导。但是,还存在着研究比较分散、深度不够、创新性工作缺乏、方法单一等问题。新时期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迫切需要综合多维度研究的成果和方法,加强研究的系统性,重构和创新理论范式和分析框架,开展实践调查和案例分析,并将"五位一体"下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选择、制度建设、评价标准等方面的研究推向深入。
黄勤曾元江琴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被引量:20
2016年
实现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的转变,产业转型升级是根本动力。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迈入工业化中后期,产业结构演进的复杂性和空间差异性决定了:产业转型升级不仅仅是指产业之间的结构演进,还包括产业内部的功能升级、产业布局优化以及发展方式的转变。适应中国国情的产业转型升级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吸纳、溢出、协调和环境等多重效应。充分释放这些效应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分层次、有差别地推进产业结构的演进;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产业价值链;引导和加强环境友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以城市群和产业园区为载体,促进产业集群与城市群互动发展和产城融合发展;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快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黄勤曹汐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长江经济带碳排放驱动因素及其空间特征——基于LMDI模型被引量:25
2017年
本文运用LMDI模型将1995—2014年长江经济带能源消费CO2排放增量的驱动因素分解为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四大效应"。结果表明,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变化对CO2排放表现为正效应,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对CO2排放则表现为负效应,各效应对CO2排放的累积贡献率绝对值由大到小依次是:经济规模效应、能源强度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地区的碳排放因素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差异,下游经济规模扩张对CO2排放的增长影响最为明显,产业结构变化对中上游CO2排放的正效应较为明显,能源强度对减少CO2排放的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中游、下游、上游。据此,本文从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可再生能源及提高能源管理效率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黄勤何晴
关键词:能源消费CO2排放LMDI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