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308085QD69)

作品数:5 被引量:64H指数:4
相关作者:段春锋曹雯李永生缪启龙柳克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省气候中心安徽省气象局黑龙江省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降水
  • 2篇多模式
  • 2篇气候
  • 2篇气候模式
  • 1篇地闪
  • 1篇地形
  • 1篇汛期
  • 1篇汛期降水
  • 1篇夜雨
  • 1篇月降水
  • 1篇月气温
  • 1篇云地闪
  • 1篇日变
  • 1篇日变化
  • 1篇日数
  • 1篇闪电
  • 1篇闪电密度
  • 1篇时空分布特征
  • 1篇气温
  • 1篇主汛期

机构

  • 6篇安徽省气候中...
  • 2篇安徽省气象局
  • 2篇黑龙江省气候...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黑龙江省气象
  • 1篇鞍山市气象局

作者

  • 6篇段春锋
  • 2篇曹雯
  • 2篇徐敏
  • 2篇李永生
  • 1篇柳克
  • 1篇丁小俊
  • 1篇缪启龙
  • 1篇罗连升
  • 1篇程智
  • 1篇付敏
  • 1篇王莹

传媒

  • 2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气象科技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第32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安徽省寒露风初日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气候趋势预测被引量:9
2014年
利用安徽省沿江江南日平均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安徽省寒露风初日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9月气温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利用逐步回归法构建基于前期物理因子的区域寒露风初日趋势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气候平均态下,寒露风初日江南早于沿江,沿江东部早于西部,1981—2010年相对1961—1990年寒露风初日平均值明显推迟2~3天;在气候变暖背景下,1961—2013年沿江江南大部地区寒露风初日呈现推迟趋势,其中沿江东部最为显著,其次是江南东部和南部,再次是江南北部。寒露风初日与9月平均气温不论是气候平均态和多年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型,还是两者在1961—2013年的时间演变特征均十分一致,为利用9月平均气温趋势预测寒露风初日趋势提供科学依据。1961—2013年区域寒露风初日虽然趋于推迟,但仍会出现异常偏早的情况。构建了基于前期物理因子的区域寒露风初日趋势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不论在1981—2010年交叉检验时段,还是在2011—2013年独立检验时段,对于寒露风初日趋势的预测正确率明显优于目前业务上直接利用9月平均气温距平符号的趋势预测方法。
段春锋徐敏曹雯付敏
关键词:寒露风
多模式对东北地区月降水预测性能对比评估被引量:2
2016年
基于中国、美国、欧洲和日本的4种气候模式对1983—2010年东北地区降水的回报试验结果,利用2011—2014年东北地区业务应用的结果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东北地区172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采用距平相关系数(ACC)、趋势异常综合评分(Ps)和距平符号一致率(Pc)3种定量方法对比评估了4种模式对东北地区月降水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EC模式和CFSv 2模式与BCC模式和TCC模式相比,EC模式和CFSv 2模式对东北地区月降水的总体预测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预测技巧。从空间上来看,CFSv 2模式各月Pc的分布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模式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CFSv 2模式对东北地区初夏典型旱涝年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对典型涝年的预测效果优于典型旱年。
李永生段春锋王莹
关键词:气候模式月降水
安徽省云地闪密度与雷暴日数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5
2018年
利用1961—2015年安徽省雷暴日数资料和2010—2015年ADTD系统闪电定位数据,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基本单位,采用线性和幂两种计算模型分析安徽省年平均云地闪密度N_g与雷暴日数T_d的关系,并与《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2010—2015年安徽省雷暴日数与1961—2015年雷暴日数的观测数据无显著性差异,幂模型比线性模型更适用于表征安徽省年平均云地闪密度和雷暴日数的关系。利用雷暴日数据结合规范两种计算公式得到的安徽省各县区年平均云地闪密度与实际观测的云地闪密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公式N_g=0.024T_d^(1.3)计算的云地闪密度的样本平均相对误差为31.65%,低于N_g=0.100T_d计算的云地闪密度的样本相对误差44.03%。拟合公式N_g=0.0281T_d^(1.369)计算的安徽省年平均云地闪密度与实际观测的云地闪密度接近,较规范中的两类公式N_g=0.024T_d^(1.3)和N_g=0.100T_d更适用于安徽地区。
朱浩孙浩王凯江梦天段春锋程向阳
关键词:云地闪雷暴日数闪电密度
中国夏季夜雨的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34
2013年
夜雨作为降水日变化中的特殊现象,是一种独特的气候资源。论文借助2 046个经质量控制的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中国夏季夜雨空间分布特征,并比较分析不同典型夜雨区和非典型夜雨区的降水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夜雨现象站点多且分布较广。降水峰值时间多出现在下午和后半夜,其中东部多发生在下午,西部多发生在后半夜;夜雨现象最明显的区域是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此外在山脉及附近区域也普遍存在,北方和西部最明显;而夜雨现象不明显的区域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区域;中国大部分地区夜间的降水前半夜少于后半夜,而青藏高原东部、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区呈现前半夜多于后半夜。地形对降水日变化的主要影响为双日波特征,降水峰值不仅出现在下午,也出现在后半夜;其次,波动性更大。山区夜雨的成因与独特地形的热力差异引起的山谷风环流有关,而下午的峰值与太阳辐射加热大气引起的热对流有关;高原夜雨与山区不同,可能与夏季对流性的积状云比较多有关。
段春锋曹雯缪启龙柳克
关键词:降水日变化地形夜雨夏季
NCC海气耦合模式对安徽省主汛期降水预测评估
本文基于国家气候中心海气耦合模式季节预测业务系统开展的1983~2012年数值回报试验数据和实时预报数据、安徽省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77个台站气象观测资料,评估NCC海气耦合模式对安徽省主汛期降水量气候平均态的模拟能力,利...
段春锋徐敏程智罗连升丁小俊
关键词:降水预测
文献传递
多模式对东北地区月气温的预测性能对比评估被引量:4
2016年
基于BCC的DERF 2.0(中国)、CFSv2(美国)、EC(欧洲)、TCC(日本)4种模式开展的1983—2010年对东北地区的回报试验结果、2011—2014年业务应用结果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东北地区172个台站气象观测资料,利用距平相关系数(ACC)、趋势异常综合检验(PS)评估和距平符号一致率(PC)3种定量方法对比评估了4种模式对东北地区月气温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EC模式和CFSv2模式与BCC模式和TCC模式相比,对月气温的总体预测效果较好,有一定的预测技巧。从空间上来看,CFSv2的PC在前半年表现的比后半年的略好,PC超过80%的范围比较大。CFSv2和EC模式对东北地区夏季典型低温年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王莹李永生段春锋
关键词:气候模式月气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