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1857)

作品数:3 被引量:49H指数:3
相关作者:杜君吴志远张昆朱宇韩彬彬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肝癌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清
  • 1篇异常凝血酶原
  • 1篇用药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生长因子表达
  • 1篇牛黄
  • 1篇人工牛黄
  • 1篇腺癌
  • 1篇小鼠
  • 1篇小鼠乳腺
  • 1篇小鼠乳腺癌
  • 1篇联合用
  • 1篇联合用药
  • 1篇磷酰胺

机构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潍坊医学院附...

作者

  • 3篇杜君
  • 2篇张昆
  • 2篇吴志远
  • 1篇齐军
  • 1篇王海
  • 1篇王黎明
  • 1篇李学祥
  • 1篇张春
  • 1篇王慜杰
  • 1篇刘立国
  • 1篇汪颖
  • 1篇吴健雄
  • 1篇王宏洁
  • 1篇曲春枫
  • 1篇韩彬彬
  • 1篇朱宇
  • 1篇朱嫦琳
  • 1篇李芳芳

传媒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肝癌患者白介素-23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白细胞介素-23(IL-23)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用定量PCR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IL-23在肝癌患者和肝血管瘤患者中的表达差异,用定量PCR的方法和EHSA的方法研究IL-23和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与肝血管瘤组相比,不管在mRNA水平还是在蛋白水平,肝癌组的IL-23均明显高表达(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IL-23的表达与VEGF呈正相关(P<0.05)。结论肝癌患者中IL-23表达显著升高,且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表明IL-23在肝癌血管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杜君刘立国张昆吴志远王黎明吴健雄曲春枫
关键词:白介素-2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癌
血清PIVKA-Ⅱ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4
2014年
目的检测肝癌患者血清中的人异常凝血酶原即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PIVKA—Ⅱ)的浓度,并评价其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PIVKA—Ⅱ和AFP检测试剂盒,分别对136例治疗前的肝癌患者(包括80例早期肝癌和56例中晚期肝癌),56例肝炎患者和136例健康者血清样本进行检测。运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PIVKA—Ⅱ和甲胎蛋白(AFP)的检测效能,并确定PIVKA—Ⅱ检测肝癌的临界值。比较PIVKA—Ⅱ和AFP检测肝癌的灵敏度和准确率。结果健康组、慢性肝炎组、早期肝癌组和中晚期肝癌组的血清PIVKA—Ⅱ的中位浓度分别为18.0(15.0~20.0)mAU/ml、18.0(14,0~23.0)mAU/ml、345.0(31.8~3787.0)mAU/ml和1008.5(30.3~25788.0)mAU/ml,早期肝癌组显著高于健康组(P〈0.001)和慢性肝炎组(P〈0.001),低于中晚期肝癌组(P=0.375)。血清PIVKA—Ⅱ检测肝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6(95%C10.908—0.964),显著优于AFP的检测能力[VS.0.848(95%c10.800~0.896),z值=3.580,P〈0.001]。PIVKA-Ⅱ检测肝癌的最佳临界值为25.5mAU/ml,此时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90.6%。联合PIVKA—Ⅱ和AFP检测,可增加肝癌诊断的灵敏度(VS.PIVKA—Ⅱ,P=0.036;vs.AFP,P〈0.001)。结论血清PIVKA—Ⅱ对于肝癌的诊断效能优于AFP,可作为肝癌早期筛查的血清标志物应甩于临床,为肝癌的早诊早治提供帮助。
朱宇王海王宏洁王慜杰韩彬彬张春李学祥杜君齐军
关键词:肝癌
人工牛黄对小鼠乳腺癌肺转移的影响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研究人工牛黄单用或与环磷酰胺合用对小鼠乳腺癌肺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BALB/c小鼠乳腺癌细胞系4T1,制备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小鼠乳腺癌细胞系4T1-Luc,每只小鼠尾iv 2×1054T1-Luc细胞,制备小鼠乳腺癌肺转移模型。注射后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组、人工牛黄组、人工牛黄与环磷酰胺联合用药组,每组9只。人工牛黄组每天ig人工牛黄120 mg/kg 1次,连续给药4周;环磷酰胺组每天ip环磷酰胺30 mg/kg 1次,连续给药1周;每组选取3只小鼠监测肿瘤转移情况。4周后将小鼠断颈处死,肺脏经Bowin氏液固定,计数肺部转移瘤数目;HE染色观察肺内转移灶大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肿瘤细胞接种21 d后,人工牛黄与环磷酰胺联合用药组小鼠肺部发光强度降低,但差异不显著;接种肿瘤细胞28 d后,人工牛黄组、人工牛黄与环磷酰胺联合用药组肺部转移瘤数目均显著减少(P<0.05、0.01),且联合用药组小鼠肺部转移灶数目明显少于模型组。结论人工牛黄具有抑制小鼠乳腺癌细胞肺转移的潜在作用,并与环磷酰胺有一定协同作用。
吴志远李芳芳张昆朱嫦琳汪颖杜君
关键词:人工牛黄乳腺癌肺转移环磷酰胺联合用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