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ZX085)

作品数:10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宛小平吴衍发朱亚坤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大学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美学
  • 2篇争辩
  • 2篇人文
  • 2篇朱光潜美学
  • 1篇动情
  • 1篇新理学
  • 1篇新论
  • 1篇心灵
  • 1篇心路
  • 1篇心路历程
  • 1篇形象思维
  • 1篇学科
  • 1篇学科性
  • 1篇学科性质
  • 1篇学术
  • 1篇学术研究
  • 1篇学者
  • 1篇移情
  • 1篇英译
  • 1篇语言

机构

  • 8篇安徽大学
  • 2篇东南大学

作者

  • 8篇宛小平
  • 2篇吴衍发
  • 1篇朱亚坤

传媒

  • 2篇安徽大学学报...
  • 2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中国翻译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唐都学刊
  • 1篇南京晓庄学院...
  • 1篇美与时代(美...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美学是社会科学——朱光潜对美学学科的定位被引量:4
2015年
在现当代著名美学家中,朱光潜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他非常坚定地认为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他的这一判断的依据是他一生对美学学科性质的研究的总结,他早年侧重从心理科学角度来研究美学;中年更加倾向把美学看作人文科学;晚年通过马克思和维柯的研究才找到了和早年自己受影响比较大的克罗齐和黑格尔的历史学派的思想传承关系,从而确立"美学由文艺批评、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附庸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的命题。考虑到美学的自然科学属性、人文社会科学属性、社会科学属性在朱光潜不同美学思想发展中各有侧重,藉此细致分析他在不同时期对美学定位的思想,可以逻辑推导出他最终将美学视作社会科学的结论,这一结论应该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宛小平
关键词: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
移情与不动情——基于朱光潜和巴金、张天翼为代表的左联作家论争被引量:2
2013年
朱光潜上世纪三十年代和巴金、张天翼左联有场著名的争论。本是由朱光潜《眼泪文学》一文挑起的,涉及美学上的一个重大问题:不动情和移情的矛盾。由于巴金的反驳偏离主题,而过去学界多把注意力放在朱、巴之争,忽略了和巴金一起的张天翼对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十个拷问"。我们由悬想朱光潜可能对张天翼美学问题的回答作分析,进一步揭示"不动情"和"移情"矛盾乃立于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的思维模式的差异和矛盾上。恰恰是对这种差异和矛盾认识的不自觉导致了朱光潜(甚至包括王国维)提出的解决方案仍然不彻底。倘若对中西思维上的对立有清醒的认识,或许可以将朱光潜和王国维不自觉提出的"超物之境"和"无我之境"提升到自我意识的层面。这样,对体现中国传统的"以物观物"的虚静内敛的思维特征认识会更清晰些。
宛小平
关键词:移情
西方美学中国化视野下的朱光潜——宛小平、张泽鸿《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之评析被引量:1
2014年
《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在批判地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朱光潜美学置于美学全球化和20世纪中国美学本土化的进程中来考察,以跨学科的学术视野和开放的学术品格,追踪朱光潜学术研究的心路历程与美学思想逻辑演化的轨迹,揭示朱光潜是如何立足于中国本土,把西方的科学精神和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建构其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从内容来看,它主要包括朱光潜美学的思想渊源、文本阐释、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原则以及朱光潜后期与前期美学关系四个部分;从意义来看,它揭示了朱光潜美学思想体系的独特性和当代价值。
吴衍发
关键词:西方美学人文精神
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统一”论的真实意蕴——兼与黄应全先生商榷被引量:4
2012年
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统一"论是站在现代哲学美学反形上学立场上的,反对把心和物作实体化处理,主观和客观的界定也是相对的,美的真实意蕴是化掉主观和客观而达到物我两忘、物我同一,重点在"统一"(同一)上。黄应全得出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统一"是主观论的结论,其原因是他的思维方法是旧本体论的,他对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统一"命题的分析也是静观的,不是动态的。他推理所涉及的"心灵"和"形象"都不是朱光潜的原意,他的实体化思维使得他非此即彼地把美同美感割裂开来,这是他的错误结论的病根。
宛小平
关键词:朱光潜美学主客统一本体论心灵
朱光潜与郭绍虞“文气说”新论
2017年
朱光潜利用文艺心理学的理论和郭绍虞从实证角度建构文学批评学的"文气说",都是新文化激荡下的产物。他们的理论都是从宋明理学到清实学逻辑深化的自然结果,因此不是历史的倒退而是学术的进步。朱光潜从文艺心理学说明文艺之"筋肉技巧"与郭绍虞运用抽象与具体的哲学方法,以文之"法"和文之"势"代替"神气"的逻辑转换的分析是异曲同工的。他们都不以新旧论文字的死活,并且主张继承文言遗产。
宛小平
关键词:郭绍虞实证分析文气说
两种治美学的路径和方法——基于冯友兰和朱光潜的论辩被引量:1
2012年
分析上世纪40年代冯友兰和朱光潜围绕《新理学》的论辩,可以检讨未来中国美学可能所走的两种路径和方法。欲了解冯、朱美学的差异,就必须了解他俩对科学与哲学和美学关系的不同态度,这是他俩美学观点的哲学基础。由此出发,方才有冯立足于超验形上学的美之"本然样子"之"理"和朱立足于经验认识论的美之"情趣和意象契合"之表现。这两种不同方法导致的不同美学路径可能仍然是未来中国美学的两种典型观点,这两种哲学和美学观在学理上都有偏颇之处。
宛小平
关键词:冯友兰新理学
宛小平与朱光潜美学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宛小平是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的嫡孙,同时也是朱光潜美学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他对“朱学”的主要命题和方法论原则、理论体系和当代价值以及美学文本等许多方面进行了认真梳理和研究,取得了学界公认的优秀成果,对推动“朱学”研究意义深远。宛小平的“朱学”研究十分平实,并无偏私浮夸的毛病。他不轻易追随学界当前流行的见解,而总是把朱光潜学术研究的心路历程、时代语境和个人信仰等联系起来综合考察,把“朱学”放在中西美学的脉络下作出客观的论述与反省,既有对前人陈说的修正,又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独到观点。
吴衍发
关键词:美学研究方法论原则著名学者心路历程学术研究
功利和超功利——基于朱光潜和鲁迅的一场争辩被引量:2
2015年
20世纪30年代,围绕钱起名句及陶渊明"静穆"美学观,鲁迅和朱光潜之间发生争执。学界一般把鲁迅和朱光潜的美学分歧看做是"功利"和"超功利"的区别,这实质上是误读了朱光潜的文本。在反形上学抽象方法上鲁、朱有一致性;只是鲁迅在反对形上学的同时,否定美的普遍性本质的存在,这仍然不圆满。朱光潜的美学观是功利和超功利的统一,以此观点看,鲁迅偏于"功利"之见不免不够全面。
宛小平朱亚坤
关键词:陶渊明
简析朱光潜被尘封的“英译《毛主席诗词》修改意见”残稿被引量:4
2013年
本文围绕着被尘封了近四十年的朱光潜"英译《毛主席诗词》修改意见"残稿展开分析,以朱光潜接受对英译《毛主席诗词》提意见并写出长达一万五千字的意见稿为线索,进一步揭示了毛泽东诗词英译定稿小组相关活动的背景;同时对朱光潜这篇意见稿作了翻译理论和美学上的总结:一是朱光潜在思想和语言一致原则下的以"信"为核心的翻译观;二是"直译"和"意译"的辩证统一观;三是对中西文化和语言熟悉的情况下才能避免"死译"的观点;四是诗的创造是形象思维,因而翻译就要避免用抽象词汇代替具体可感的形象词汇。
宛小平
关键词:形象思维
直觉与表现——基于朱光潜与梁宗岱的争辩被引量:2
2016年
在中国现代诗学发展史上,朱光潜和梁宗岱是两位极具个性的批评家,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朱光潜与梁宗岱曾围绕直觉与表现以及诗和散文的分别等五个问题逐一进行了辩论。朱光潜适度保留了美学作为认识论的规定性,但是对克罗齐心灵的客观唯心倾向认识不够充分;梁宗岱则没有分清楚哲学的直觉和艺术的直觉的区别,但是对于直觉的超越性质有着不自觉的感受。而他们二人实际上都不赞成克罗齐抹杀传达的物理事实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的观点。这些对诗歌以及诗歌理论不同的理解与价值判断,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现代诗学的建构。
宛小平
关键词:克罗齐直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