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9054008)

作品数:86 被引量:400H指数:11
相关作者:陈生弟徐群渊陆国强杨慧赵春礼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9篇医药卫生
  • 13篇生物学

主题

  • 53篇细胞
  • 43篇帕金森
  • 43篇帕金森病
  • 27篇多巴
  • 26篇基因
  • 24篇多巴胺
  • 16篇胶质
  • 15篇神经元
  • 13篇干细胞
  • 12篇胶质细胞
  • 11篇蛋白
  • 10篇多巴胺能
  • 10篇神经干
  • 10篇神经干细胞
  • 9篇营养因子
  • 9篇源性
  • 9篇神经营养
  • 9篇神经营养因子
  • 8篇源性神经营养...
  • 7篇体外

机构

  • 37篇首都医科大学
  • 36篇上海交通大学...
  • 9篇北京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中国科学院上...
  • 3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华北煤炭医学...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徐州医学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卫生部

作者

  • 40篇陈生弟
  • 36篇徐群渊
  • 20篇陆国强
  • 16篇杨慧
  • 14篇赵春礼
  • 14篇徐洁懿
  • 13篇刘振国
  • 12篇梁梁
  • 11篇段德义
  • 11篇蔡青
  • 11篇王晓民
  • 8篇鲁强
  • 7篇汪锡金
  • 7篇赵焕英
  • 7篇刘卫国
  • 7篇高殿帅
  • 7篇张海燕
  • 7篇肖勤
  • 6篇苏玉金
  • 5篇杨秋慧

传媒

  • 16篇神经解剖学杂...
  • 12篇中国神经科学...
  • 9篇中华神经科杂...
  • 7篇解剖学报
  • 5篇基础医学与临...
  • 4篇临床神经病学...
  • 3篇中国神经免疫...
  • 3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国外医学(老...
  • 1篇科学通报
  • 1篇药学学报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年份

  • 2篇2007
  • 2篇2006
  • 19篇2005
  • 24篇2004
  • 18篇2003
  • 12篇2002
  • 10篇2001
  • 1篇2000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雷公藤氯内酯醇对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2
2002年
目的 探讨雷公藤氯内酯醇 (T4 )对帕金森病 (PD)大鼠多巴胺 (DA)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刀损毁大鼠内侧前脑束 (MFB)制备部分损伤性PD模型 ,应用旋转行为测试行为学改变 ,HPLC ECD检测纹状体DA含量 ,酪氨酸羟化酶 (TH)免疫组化检测DA神经元的存活率 ,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损毁侧脑组织中细胞因子含量。结果 T4 在较低剂量下 (1μg·kg- 1 )能够改善安非他明 (AMPH)诱发的PD大鼠异常旋转行为 ,其损伤侧纹状体DA含量和黑质致密部DA神经元存活率均比对照组增加 ,并能抑制脑内TNF α和IL 2的异常升高。结论 免疫抑制剂T4对PD大鼠具有肯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其作用的发挥与T4
程晓馨李丰桥黄敏王晓民韩济生
关键词:雷公藤氯内酯醇帕金森病多巴胺神经保护免疫抑制剂
α-突触核蛋白在体外培养SH-SY5Y细胞内过表达可导致氧应激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观察α-突触核蛋白基因在SH-SY5Y细胞内过表达对细胞的影响。方法:LipofectAMINE法转染SH-SY5Y细胞,用G418对转基因细胞进行筛选,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α-突触核蛋白表达,氧化应激敏感的荧光素探针DCF-DA对活细胞进行染色后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氧应激状况,还原型谷胱甘肽测定试剂盒通过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结果:转染细胞筛选后,细胞呈α-突触核蛋白免疫反应阳性;转α-突触核蛋白基因细胞内存在DCF信号增强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下降。结论:α-突触核蛋白过表达可引起细胞内氧应激,表明α-突触核蛋白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张宇新张子明杨慧蔡青鲁强陈彪徐群渊
关键词:突触核蛋白SH-SY5Y细胞
白细胞介素-1β引起胶质瘤细胞U251中蛋白聚集体形成、活性氧含量和线粒体膜电位增高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β (IL 1β)是否引起细胞内蛋白聚集体的形成以及细胞活性氧 (ROS)含量的变化和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IL 1β处理神经胶质瘤U2 5 1细胞 2 4h ,四唑盐 (MTT)比色法测定线粒体氧化还原酶的活性 ,用硫磺素S染色研究细胞内蛋白聚集体形成情况 ,四氯四乙基苯并咪唑基羰花青碘化物 (JC 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 ,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 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结果  5ng/ml的IL 1β作用于U2 5 1小于 6h没有降低细胞活性。不同浓度IL 1β处理 2 4h后 ,与对照组比较 ,U2 5 1细胞活性在 5ng/ml时明显下降 (P <0 0 5 ) ,并随着IL 1β剂量继续加大 ,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IL 1β (5 0ng/ml)可导致细胞内蛋白聚集体形成增多 ,并且用JC 1荧光染色可检测到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升高 ,用DCFH DA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显示 ,U2 5 1细胞内ROS含量增加。结论 IL 1β可引起U2 5 1细胞内蛋白聚集体形成 ,线粒体膜电位增高 ,ROS含量增加进而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增强 。
马国诏陈生弟陆国强汪锡金杨卉
关键词:IL-1Β线粒体膜电位白细胞介素-1ΒU251细胞体形
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及纹状体多巴胺递质的影响
2003年
目的 研究长期应用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 (PD)大鼠黑质多巴胺 (DA)能神经元和DA递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 6 羟基多巴胺 (6 OHDA)制备部分损毁和严重损毁的PD大鼠模型 ,给两种模型口服不同剂量左旋多巴 /苄丝肼 3个月 ,通过观察大鼠旋转行为、酪氨酸羟化酶 (TH)免疫组化染色和高效液相色谱 电化学检测仪 (HPLC ECD)检测纹状体单胺类递质 ,研究左旋多巴对PD大鼠残存的黑质DA能神经元的影响。结果  (1)左旋多巴对PD大鼠的旋转行为无明显影响 ;(2 )TH阳性细胞数损毁侧 /非损毁侧比值在左旋多巴喂药组和不喂药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3)在严重损毁组 ,大剂量左旋多巴使PD大鼠损毁侧DA和 3,4二羟基苯乙酸 (DOPAC)水平明显升高(P <0 0 1)。结论 长期使用左旋多巴对 6 OHDA单侧损毁的PD大鼠残存的黑质DA能神经元无毒性作用。
肖勤翁中芳张璟陈生弟
关键词:左旋多巴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元纹状体
神经干细胞在治疗帕金森病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以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变性死亡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system,CNS)退行性疾病...
汪璇王琨王玥王晓民
文献传递
IL-1α对神经前体细胞Nurr1基因的诱导表达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了解中脑和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Nurr1基因的表达以及IL 1α对中脑神经前体细胞和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Nurr1基因的诱导表达作用。方法 :采用RT PCR ,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中脑和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内Nurr1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 ,采用半定量RT PCR方法观察IL 1α对中脑和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Nurr1mRNA的诱导表达作用。 结果 :中脑和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均表达Nurr1mRNA和蛋白质 ,中脑神经前体细胞的Nurr1表达量多于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IL 1α可诱导中脑神经前体细胞Nurr1mRNA的快速表达 ,IL 1α(10 0pg/mL)作用 1h后 ,Nurr 1mRNA表达增加 ,3h后Nurr1mRNA表达达到高峰 ,2 4h后恢复至基线水平。而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的Nurr1mRNA在IL 1α诱导后无明显变化。 结论 :IL 1α可能通过Nurr1的过度表达促进中脑神经前体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方向分化。
孙秀陈生弟刘振国刘卫国梁粱徐洁懿
关键词:IL-1Α神经前体细胞NURR1基因基因表达多巴胺
免疫磁珠体外纯化人胎脑中CD133阳性干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3
2004年
为了探讨免疫磁珠体外纯化人胎儿脑内 CD13 3阳性细胞的可行性 ,本研究取人胎儿脑室下区并制备单细胞悬液 ,采用磁珠分选法选择 CD13 3阳性细胞群 ,台盼蓝染色观察活力并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纯化前后 CD13 3的阳性表达率。结果显示 ,分选后所得细胞纯度为 ( 85 .5 7± 1.66) % ,回收率为 ( 62 .3± 18) % ,纯化前后细胞活力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 :联合应用CD13 3表面标志及免疫磁珠分选系统可有效地从人胎儿脑组织中直接分离得到高纯度的 CD13 3阳性干细胞 。
余爽张京钟张海燕赵春礼徐群渊
关键词:免疫磁珠纯化人胎儿CD133细胞活力
大鼠骨髓源干细胞在损伤脑组织中的分化趋势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探讨迁移至损伤脑组织的骨髓源干细胞(BMDSCs)的分化趋势。方法将雌性SD大鼠脑损伤模型在制作好24 h后经尾静脉植入GFP标记的雄性SD大鼠的BMDSCs。在植入后2周、4周和8周分批取脑,分别用CD11b和GFAP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FP阳性细胞的性质。结果在移植GFP标记的BMDSCs后1周,植入的GFP阳性BMDSCs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3.53%;移植BMDSCs后4周和8周的脑损伤病灶周围有集中分布的GFP阳性细胞,分别表达小胶质细胞的细胞表面标记CD11b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论GFP标记的BMDSCs能迁移至脑损伤病灶周围并有向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趋势。
邹西峰张海燕赵春礼李铁林徐群渊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脑损伤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
野生型和G88C突变型α-synuclein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构建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构建人野生型和突变型 (G88C)α- synuclein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从人胚脑组织中扩增人α -synuclein基因,克隆至pMD18 T中。采用SOE法定点突变获得G88C突变型α- synuclein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MD18 T中。酶切鉴定后将野生型和突变型 (G88C)α- synuclein基因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1+中。结果 酶切及DNA测序结果证实,野生型和突变型α- synuclein基因分别插入到pcDNA3. 1+中,野生型α- synuclein基因序列与基因库 (登录号L08850)完全一致,突变型 (G88C)α- synuclein基因除第 88位碱基G被C替代以外,其余序列与野生型完全一致。结论 构建野生型和G88C突变型α- synuclein基因真核表达质粒为研究人α- synuclein基因的功能及其突变体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李琳倪培华刘振国陈生弟
关键词:Α-SYNUCLEIN突变型野生型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帕金森病基因治疗的理论:VMAT_2基因的表达及其对MN9D细胞多巴胺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获得人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vesicularmonoaminetransporter-2,VMAT2)基因,转染至MN9D细胞,通过检测细胞内外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变化评价VMAT2基因促进单胺类递质循环利用的效应。方法:从人胎脑中提取总RNA,RT-PCR方法扩增目的cDNA片段并将其重组于pGEM-Easy-T载体中,进行全序列测定。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BK-RSV-VMAT2,转染MN9D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检测VMAT2的表达,HPLC检测细胞内外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变化。结果:RT-PCR扩增到1637bp的带有Kozak序列的cDNA片段。原位杂交证实pAAV-VMAT2能在COS7细胞表达;免疫组化证实转基因的MN9D细胞(实验组)VMAT2免疫着色明显高于对照组。HPLC结果表明实验组中细胞内外的多巴胺含量分别升高至(227.2±20.8)%和(302.6±15.7)%(P<0.01),而细胞外HVA、DOPAC分别降低至(48.1±5.3)%和(55.7±4.9)%(P<0.05),细胞内HVA,DOPAC分别升高至(332.1±28.2)%和(1176.8±82.5)%(P<0.01)。结论:克隆了VMAT2cDNA片断,可在真核细胞中表达。该基因的过表达可促进多巴胺的循环利用,有望用于帕金森病的基因治疗。
张京钟余爽赵春礼段春礼徐群渊
关键词:帕金森病基因治疗基因表达多巴胺代谢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