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2004B34001006)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原林戴景兴杨林林曲戎梅张育敏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唐山市第二医院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理化性能
  • 2篇骨移植
  • 1篇性能研究
  • 1篇眼内
  • 1篇眼外肌
  • 1篇阳性
  • 1篇阳性表达
  • 1篇异体
  • 1篇异体骨
  • 1篇源性
  • 1篇脂肪源间充质...
  • 1篇植入
  • 1篇植入材料
  • 1篇治疗骨肿瘤
  • 1篇生后发育
  • 1篇生物相容
  • 1篇生物相容性
  • 1篇生物相容性材...
  • 1篇视网膜

机构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唐山市第二医...
  • 1篇中国辐射防护...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篇原林
  • 4篇戴景兴
  • 3篇曲戎梅
  • 3篇张育敏
  • 3篇杨林林
  • 2篇李晋
  • 2篇周志涛
  • 2篇余磊
  • 2篇彭晨
  • 2篇李冀
  • 1篇陈学英
  • 1篇李宝兴
  • 1篇赵亚平
  • 1篇修贺明
  • 1篇邱小忠
  • 1篇马洪强
  • 1篇宋会平
  • 1篇王志强
  • 1篇邱晓忠
  • 1篇沈智勇

传媒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4篇2007
  • 2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新型聚乳酸/骨基质多孔复合支架材料制备及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采用CO2超临界法(SC-CO2)制备一种新型的聚乳酸(PLA)/骨基质(BMG)多孔复合型生物活性骨支架材料,并评价其理化性能及细胞相容性,确定材料最佳复合比例,为进一步的实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SC-CO2法制备不同比例的PLA/BMG多孔复合型骨植入材料,通过大体观察、孔隙率测定,力学检测、SEM观察评价其理化性能,并结合体外细胞相容性检测选择最佳复合比例。结果采用SC-CO2法制备的PLA/BMG多孔复合支架材料中BMG的比例与材料的孔隙率及细胞相容性成正相关,与力学性能成负相关;含30%BMG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结论采用SC-CO2法制备的PLA/BMG(7/3)多孔复合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及细胞相容性,可作为骨植入材料及骨组织工程支架进一步研究。
张育敏李宝兴李冀马洪强赵亚平原林
关键词:骨基质明胶聚乳酸骨植入材料细胞相容性
出生后发育不同阶段大鼠眼内nestin阳性表达的变化
2007年
目的观察SD大鼠出生后的不同发育阶段眼内nestin阳性表达的部位、数量变化。方法选取出生1、7、14、21、30dSD大鼠,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nestin在大鼠眼内的阳性表达。结果在出生后SD大鼠眼内视网膜及眼外肌均有nestin阳性表达,且随发育时间变化,在视网膜由各层分布到仅在神经纤维层偶有表达,而在眼外肌表达量逐渐减少。结论出生后大鼠随年龄增长,视网膜及眼肌nestin阳性表达量逐渐减少。
刘迎庆原林戴景兴修贺明
关键词:NESTIN视网膜眼外肌
同种异体骨在治疗骨肿瘤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评价同种异体骨填充良性骨肿瘤切除后形成腔隙性骨缺损的效果,以探讨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的机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应用异体骨治疗135例良性骨肿瘤患者手术后骨缺损病例。结果在随诊的104例患者中,除1例因感染手术失败,7例肿瘤复发外,其余96例骨肿瘤患者的骨缺损均得到良好治愈,平均愈合时间9.7个月。未发现由于植入异体骨而引起传染病发生。结论同其他骨缺损填充方法和自体髂骨相比,此种方法可操作性强,安全性较高。在骨愈合率,骨愈合时间以及感染、复发等并发症的发生上同自体骨植骨手术无明显差异。
李冀王志强张育敏宋会平原林
关键词:骨肿瘤骨缺损骨移植
猪源性骨支架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制备猪源性骨支架材料,并与人源性骨支架材料对比检测其理化性能和组织相容性。方法:经低温深冻、超声清洗、H2O2、酒精浸泡、冻干、辐照制备猪源性骨支架材料和人源性骨支架材料。扫描电镜观察,测定材料孔隙率、蛋白质含量、钙磷含量及弹性模量。2种材料的浸提液与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培养,观察细胞一般形态,流式细胞仪PI法检测细胞生命周期。皮下植入2种材料,在植入4、8、12、16周取材做病理切片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2种材料均具有骨本身的天然网状三维支架系统。猪源性骨支架材料的孔隙率高于人源性骨支架材料,蛋白含量低于人源性骨支架材料,弹性模量分别为无显著差异。材料浸提液组及空白对照组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流式细胞仪PI法检测细胞周期见G1期、G2期细胞百分率接近。皮下植入试验表明,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炎症反应逐步减轻,材料降解增加,新生软骨样结构逐渐增多。结论:猪源性异种骨支架材料在理化性能和材料毒性等方面与同种异体骨支架材料接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戴景兴杨林林曲戎梅周志涛邱小忠沈智勇余磊李晋原林
关键词:骨支架材料理化性能组织相容性
异种骨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能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对比观察猪骨支架材料与同种异体骨支架材料的理化性能及力学性能。方法:实验于2006-03/12在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教研室(暨南方医科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和广东省组织构建与检测重点试验室)完成。实验材料:低温深冻6个月的6只成年猪(雌雄各3只)和4具新鲜健康成人尸体(男女各2具,由广州市红十字会南方医科大学遗体捐献接收点提供,家属知情同意)髂骨。实验方法:剔除软组织,刮除骨髓和骨膜,用锯骨机将松质骨切成5mm×5mm×40mm左右的骨条,超声清洗、H2O2和乙醇浸泡、甩干、冻干、辐照处理得到异种骨支架材料和同种异体骨支架材料。实验评估:①对2种材料进行扫描电镜观察。②对比2种材料孔隙率、蛋白质和钙磷含量及力学性能。结果:①扫描电镜观察结果:2种材料均具有骨本身的骨小梁、小梁间隙及骨内管腔系统,具有天然网状结构。三维支架系统形态完整。其中猪源性异种骨支架材料较人同种异体骨支架材料具有更多的三维孔隙,2种材料的孔隙大小接近,均在400μm左右。②材料蛋白质、钙磷含量及力学性能检测结果:异种骨支架材料的孔隙率高于同种异体骨[(57.20±1.37)%,(53.21±1.63)%,P<0.005],但蛋白含量低于同种异体骨[(23.36±0.48)%,(26.50±0.23)%,P<0.005],钙、磷含量与同种异体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钙:(1.7×105),(1.8×105)μg/g;磷:(1.0×105),(1.0×105)μg/g],2种材料弹性模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猪源性异种骨支架材料在理化性能方面与人骨支架材料极相近,可为骨细胞的生成提供基本的保证。
戴景兴杨林林曲戎梅周志涛彭晨张育敏陈学英原林
关键词:生物相容性材料骨移植
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差速贴壁法从大鼠腹股沟脂肪垫分离纯化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MSCs)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差速贴壁培养法分离ADMSCs,并与普通培养法得到的ADMSCs进行表面分子CD44阳性率对比。在第2代ADMSCs中加入条件培养基进行诱导,根据条件培养基的不同分成3组:①成骨诱导组:加入成骨培养基;②成脂诱导组:加入成脂培养基;③对照组:仅加入基础培养基。成骨诱导组和对照组进行碱性磷酸酶(ALP)检测,成脂诱导组和对照组进行油红O染色检测。结果:差速贴壁培养法获得CD44阳性率更高的ADMSCs。成骨诱导组的ALP大大高于对照组,成脂诱导组油红O染色阳性,对照组油红O染色均为阴性。结论:差速贴壁培养法从大鼠腹股沟脂肪垫中分离得到高纯度ADMSCs。
戴景兴杨林林曲戎梅周智涛余磊邱晓忠彭晨李晋原林
关键词: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差速贴壁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