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30316)

作品数:10 被引量:94H指数:6
相关作者:陈棋福宁杰远姜金钟李圣强李闽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0篇地震
  • 3篇断层
  • 3篇断裂带
  • 3篇深部
  • 3篇强震
  • 3篇强震活动
  • 3篇重复地震
  • 3篇黏弹性
  • 3篇裂带
  • 3篇龙门山
  • 3篇龙门山断裂
  • 3篇龙门山断裂带
  • 3篇滑动速率
  • 2篇地震活动
  • 2篇地震活动性
  • 2篇地震图
  • 2篇叠加法
  • 2篇东日本大地震
  • 2篇震源
  • 2篇震源机制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北京大学
  • 5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复旦大学
  • 3篇云南省地震局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台湾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华盛顿大学
  • 1篇吉林省地震局
  • 1篇中央研究院

作者

  • 7篇陈棋福
  • 4篇宁杰远
  • 3篇程晋
  • 3篇姜金钟
  • 3篇李乐
  • 2篇张海明
  • 2篇付虹
  • 1篇华诚
  • 1篇钮凤林
  • 1篇陶开
  • 1篇高金哲
  • 1篇王曙光
  • 1篇赵里
  • 1篇陈佳维
  • 1篇刘桂平
  • 1篇王彦宾
  • 1篇王斌
  • 1篇张浩
  • 1篇李嘉琪
  • 1篇李闽峰

传媒

  • 7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Earthq...
  • 1篇2015中国...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n wave geometrical spreading and attenuation in Northeast China and the Korean Peninsula constrained by observations from North Korean nuclear explosions
We investigate the geometric spreading and attenuation of seismic Pn waves in Northeast China and the Korean P...
Lian-Feng ZhaoXiao-Bi XieBao-Feng TianQi-Fu ChenTian-Yao HaoZhen-Xing Yao
一种定量地消除波速横向变化影响的三叉震相一维波速结构反演计算方案被引量:1
2016年
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定量讨论震源区附近高速异常、接收区附近低速异常以及目标区浅部局地波速异常对三叉震相反演一维波速结构的影响,结果说明波速横向变化在传统的一维波速结构反演中会产生与异常体相同量级的波速异常假象。提出一种借助区域或全球层析成像结果定量地消除波速横向变化对利用三叉震相走时进行一维波速结构反演影响的解决方案。利用射线追踪法进行的测试计算表明,提出的计算方法能有效地消除波速横向变化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使得反演结果更接近于真实结构。
李嘉琪王曙光蔡晨宁杰远
关键词:地震反演地球内部结构地幔转换带
中国东北的深源地震波形匹配检测及定位被引量:5
2019年
中国东北珲春周边地区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也是中国唯一存在的深源地震带.较大地震发生后常会有若干震级较小的余震发生,但在相同的地震震级情况下深源地震的余震一般比浅源地震的余震数量要少1~3个数量级,且在全球不同深震区的深震余震数量也存在显著差异.针对国际地震中心(ISC)2010年7月至2014年12月目录中给出的中国东北附近27次震源深度超过300km的深源地震,我们首先利用区域固定地震台及NECsaids流动地震台阵的连续波形数据,选取已知地震事件作为模板,采用Match&Locate及Matched Filter方法进行波形互相关叠加分析来检测微小深震事件;然后对1966至2017年ISC目录中的东北地区深源地震进行双差重定位以提高震源位置的准确性,进一步分析深震活动与俯冲板片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除ISC目录中给出的深震事件,我们未能检测出作为模板的深源地震的前震或余震活动,证明东北深源地震余震活动较少并不是由于台站分布有限而造成的漏检结果;重定位后震源延伸的角度与西太平洋板片在410~660km地幔转换带内的俯冲角度较为一致,并且大部分深震震源位置位于俯冲板片中的亚稳态橄榄岩楔形区内部.结合双差定位结果、b值分析及前人研究成果,我们认为东北深源地震应不属于与俯冲非直接相关的“孤立地震”,而是与西太平洋板块俯冲直接相关.
姜金钟陈棋福李姣
关键词:深源地震双差定位
Mechanism on Moho offset induced by aseismic slip of deeply buried faults
2014年
Recent high-resolution deep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 across the Kunlun fault in northeastern Tibet shows clearly that the Moho is cut off by a complex thrust fault system.Moho offset is a general phenomenon,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dynamic mechanism.In this study,contact models with Maxwell materials are used to simulate the mechanical process of Moho offset induced by the aseismic slip of deeply buried faults.Based on the seismic reflection data,we project a single fault model and a complex fault system model with two faults intersecting.The deformations of the Moho,the aseismic slips,and contact stresses on faults in different model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Results show that the Moho offset might be produced by aseismic slip of deeply buried faults,and the magnitude is influenced by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faults and the viscosity of the lower crust.The maximum slip occurs near the Moho on the single fault or at the crossing point of two intersecting faults system.Stress concentrates mainly on the Moho,the deep end of faults,or the crossing point.This study will throw light on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Moho offset and aseismic slip of deeply buried faults.The results of complex fault system with two faults intersecting are also useful to understand the shallow intersecting faults that may cause earthquakes.
Zhen FuHai-ming ZhangShu-wen Dong
关键词:逆冲断层地震反射剖面地震反射数据莫霍面
龙门山断裂带深部构造变形的黏弹性模拟及其与强震活动的关联性探讨被引量:14
2015年
根据龙门山断裂带地区的主要构造特征,建立该地区的有限元模型,同时考虑地下深处的黏弹性蠕动和不同部位间的接触关系,模拟计算了研究区在强震轮回活动中的时间演化历程.模拟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深处的滑动速率比浅表的滑动速率大,龙门山断裂带周围是相对容易发生应变积累的地区,其5~19km深度也是高应力聚集成核区,随时间推移的应力集中程度加剧而引发强震.本模拟分析证实了重复地震观测所揭示的龙门山断裂带存在深浅活动速率差异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出乎预料的汶川MW7.9地震的孕育机理.综合分析研究提出:应充分利用重复地震这一天然的"地下蠕变计(subsurface creepmeter)"来探测深部构造变形的活动,为强震危险性分析提供必要的"原位(in situ)观测"约束信息.
陈棋福华诚李乐程晋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重复地震黏弹性
Pn wave geometrical spreading and attenuation in Northeast China and the Korean Peninsula constrained by observations from North Korean nuclear explosions
We investigate the geometric spreading and attenuation of seismic Pn waves in Northeast China and the Korean P...
Lian-Feng ZhaoXiao-Bi XieBao-Feng TianQi-Fu ChenTian-Yao HaoZhen-Xing Yao
文献传递
东日本大地震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被引量:11
2013年
日本本州及其邻近区域的应力状态以及弧后盆地的演化机制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对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地震序列(2011年3月11日至2012年3月15日)的哈佛双力偶解进行了聚类分析,得到五种类型的震源机制解:与主震类型一致的低倾角逆断层型地震;主张应力方向垂直于日本海沟走向的正断层型地震;主张应力方向平行于日本海沟走向的正断层型地震;主压应力方向平行于日本海沟走向的逆断层型地震;包括走滑型地震在内的其他类型地震.东日本大地震地震序列中发生在弧前增生楔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与大地震发生之前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特征有显著区别,反映出该地区的应力状态与震前相比有较大改变.东日本大地震及其前震释放了附近区域的累积弹性应力,主震破裂区附近太平洋板块和其上覆板块接近完全解耦,降低了日本海盆地、中国东北地区的近东西向挤压应力水平.不过,整个本州岛东部区域太平洋板块和其上覆板块并没有完全解耦,但应力水平并不高.我们认为,日本海及中国东北应力水平的降低会使该区域的近东西向挤压型地震的危险性降低,而使NNE-SSW走向的走滑型地震活动性增强.同时,火山活动性也会增强.尤其是本州岛地区,存在近期火山爆发的可能性.东日本大地震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特征还提示我们,日本海的应力状态及日本海的演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太平洋板块和上覆板块的耦合状态.持续的弱耦合将不仅使得弧后大范围的地区保持岩浆上涌所必须的拉伸应力环境,而且还会因弧前隆起区发育大量正断层型地震而向深部提供促使岩浆生成所必须的水,因而造成日本海的再次扩张.
俞红玉陶开蔡晨张浩宁杰远王彦宾
关键词:东日本大地震震源机制解俯冲带
中国东北地区高精度相速度层析成像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9
2017年
本文利用均匀布设于中国东北地区的48个中国国家地震台网固定台站所收集的5年期宽频带远震数据,利用双台法手动挑选出68642条高质量的面波频散曲线,并合成为1088条纯路径平均频散曲线.结合东北地区的密集流动台阵得到的背景噪声相速度频散曲线,本文反演得到了东北地区瑞利波各向同性相速度及方位角各向异性图像.长时间搜集并经过严格筛选的相速度频散数据有效地提升了结果的分辨率.短周期各向同性相速度结果主要受控于浅部结构,各大盆地均明显地表现为相对低速,而山区则为相对高速.40 s左右的相速度图像显示松辽盆地西北角有明显的高速.60 s以上图像中,松辽盆地分为较为明显的南北两部分:北部各向同性相速度值略低,且有明显的北西—南东向方位角各向异性;南部各向同性相速度值偏高,且方位各向异性不明显,可能说明盆地北部100 km以下存在速度较低、流动性较强的地幔,而南部该深度范围似乎对应高速、流动性较弱的地幔.结果似乎表明,松辽盆地西北角可能仍然存在不太厚的完整的岩石圈,但其他区域均已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区域内各大火山区在相速度图像中均显示为相对低速,长白山下方在短周期到长周期图像中均显示为较强的低速;五大连池火山群从25s到60s存在较明显低速;大兴安岭—带哈拉哈和阿巴嘎火山群的低速可延伸至120 s.同时,五大连池、哈拉哈和阿巴嘎火山在60~100 s的范围内的低速"根"通过松辽盆地下方各向异性为北西—南东向的低速结构与东部长白山火山的低速"根"相连,显示区域内的新生代火山活动很可能与长白山下方热物质的上涌有关.
田原C.P.Legendre周彤韩建刚吴梦羽赵里宁杰远
关键词:相速度各向异性岩石圈软流圈
龙门山断裂带深部构造变形的黏弹性模拟及其与强震活动的关联性探讨
根据龙门山断裂带地区的主要构造特征,建立该地区的有限元模型,同时考虑地下深处的黏弹性蠕动和不同部位间的接触关系,模拟计算了研究区在强震轮回活动中的时间演化历程.模拟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深处的滑动速率比浅表的滑动速率大,...
陈棋福华诚李乐程晋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重复地震黏弹性
文献传递
简正振型叠加法合成有限尺度竖直走滑断层的理论地震图
<正>在小地震远场理论地震图的合成中,将震源近似为一点可以得到相当准确的结果。但是对于空间上延伸上百公里,时间上持续几分钟的大地震来说,这样的近似不再有效,因此对于有限尺度震源理论地震图合成方法和波形性质及特点等方面的研...
刘天时张海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