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无)

作品数:6 被引量:284H指数:6
相关作者:张大均王鑫强齐晓栋龚玲王佳宁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心理
  • 4篇心理素质
  • 3篇心理健康
  • 1篇大学生
  • 1篇心理健康标准
  • 1篇心理素质培养
  • 1篇心理学
  • 1篇中国文化背景
  • 1篇少年
  • 1篇适应性
  • 1篇特质
  • 1篇气质性乐观
  • 1篇青少年
  • 1篇青少年心理
  • 1篇青少年心理健...
  • 1篇自我
  • 1篇自我控制
  • 1篇文化
  • 1篇理学
  • 1篇量表

机构

  • 6篇西南大学
  • 2篇哈尔滨师范大...

作者

  • 6篇张大均
  • 2篇龚玲
  • 2篇王鑫强
  • 2篇齐晓栋
  • 1篇邵景进
  • 1篇王佳宁

传媒

  • 4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心理科学
  • 1篇心理发展与教...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关系:内涵结构分析被引量:131
2012年
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是我国近年来心理健康研究及教育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两个基本概念。两者不加区分的混用致使两者的关系模糊,严重制约了相关问题的科学认识、相关研究的积极推进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在对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内涵结构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全面探讨了二者的实质关系,认为心理健康是心理状态,心理素质是稳定的心理品质或心理特性,两者在内涵结构上存在着本质区别,在功能关系上存在着密切但非必然的对应关系。弄清二者关系,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需要而且是科学制定心理健康标准及心理素质标准的需要。
张大均王鑫强
关键词:心理健康标准
《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适应性分量表的修编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修订从品质角度出发的大学生心理素质适应性分量表。方法:在分析原始问卷、整理个体访谈和借鉴国内外同主题量表的基础上,结合专家意见和团体讨论设计初始量表,多次施测修改量表,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相关分析对量表的测量学指标进行检验。结果:大学生心理素质适应性分量表包含职业适应性、学习适应性、社会适应性、人际适应性、生理适应性和生活适应性6个因素,累计贡献率50.04%,共30个项目;问卷的信、效度均符合心理测量学指标。结论:本量表可作为评测在校大学生适应性的工具。
龚玲张大均
关键词:心理素质适应性大学生量表修订
中国文化背景下特质自我控制与心理-行为关系的元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运用元分析对特质自我控制与广泛的心理-行为的关系进行探讨。36项研究的55个独立样本满足元分析标准。结果发现:(1)特质自我控制与心理-行为有中等程度相关;与正向指标显著正相关,与负向指标显著负相关。(2)特质自我控制与心理-行为指标中的不同方面相关有差异,正向指标中与"学习心理与行为"相关最高,负向指标中与"问题行为"相关最高。(3)特质自我控制与心理-行为之间的关系受测量问卷这一调节变量的影响。
齐晓栋张大均
关键词:中国文化背景
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元分析被引量:33
2012年
运用元分析方法分别探讨了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的积极指标和消极指标的关系。共有106项研究满足了元分析的标准,涉及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积极指标的研究有70项,包括83个独立样本(N=30627);涉及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消极指标的研究有75项,包括105个独立样本(N=39064)。元分析结果发现:(1)整体上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积极指标有显著正相关(r=0.41),与心理健康消极指标有显著负相关(r=-0.41)。(2)气质性乐观与不同心理健康指标的相关有显著差异,积极指标中,与自尊的相关最高;消极指标中,与抑郁的相关最高。(3)气质性乐观测量工具的差异对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没有显著影响。(4)不同年龄阶段群体中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没有显著差异。(5)文化背景差异对两者的关系有显著影响,西方文化中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的相关高于东方文化中的相关。
齐晓栋张大均邵景进王佳宁龚玲
关键词:气质性乐观心理健康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培养的整合研究被引量:95
2012年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培养的整合研究是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十多年来确立的研究主题。围绕该主题我们不仅从理论到实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取得了一批有本土特色的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关注,而且重视把研究成果及时转化运用于教育实践,开发了系统测量工具,编写了系列教材,开展了青少年心理素质教育的实验探索,推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有效的开展。文章主要从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培养整合研究的理论依据、方法论思考、研究主题等方面,概括总结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培养整合研究的概况,以期进一步促进该领域的深化研究。
张大均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心理素质培养
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构建:对PTH和DFM的超越被引量:62
2012年
在对精神病理学模型(PTH)和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DFM)批判性吸收的基础上,整合我国心理素质研究成果,借鉴中医体质学、易感性(素质)—应激模型和积极心理学等相关研究成果,尝试构建了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该模型包括机制层级、评估与目标层级两个相互关联的层级,强调心理素质在心理健康中的关键核心作用,主张将心理素质纳入个体心理健康整体状况的评估与诊断体系之中,分类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并按个体所处的不同类型安排与其相适宜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王鑫强张大均
关键词:心理素质积极心理学本土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