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2011B090400270)

作品数:12 被引量:48H指数:5
相关作者:邹记兴王超周爱国梁日深茅沈丽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清远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级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杂交鳢
  • 3篇投喂
  • 3篇免疫
  • 3篇免疫指标
  • 3篇赤子爱胜蚓
  • 2篇饥饿胁迫
  • 2篇交配组合
  • 2篇斑鳢
  • 1篇单胞菌
  • 1篇毒力
  • 1篇毒力因子
  • 1篇血细胞
  • 1篇血液
  • 1篇血液免疫指标
  • 1篇血液生理
  • 1篇血液生理生化
  • 1篇血液生理生化...
  • 1篇血液指标
  • 1篇盐度
  • 1篇幼鱼

机构

  • 12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仲恺农业工程...

作者

  • 12篇邹记兴
  • 9篇王超
  • 8篇周爱国
  • 6篇梁日深
  • 5篇茅沈丽
  • 4篇曾运丁
  • 4篇陈金涛
  • 3篇马建波
  • 2篇姚东林
  • 2篇谢少林
  • 2篇龙敏明
  • 2篇邹青
  • 1篇马文山
  • 1篇王涛
  • 1篇吕子君
  • 1篇陈言峰
  • 1篇廖富蘋
  • 1篇陈文慧

传媒

  • 4篇水生态学杂志
  • 3篇大连海洋大学...
  • 2篇水产科技情报
  • 1篇水产养殖
  • 1篇淡水渔业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斑鳢与乌鳢杂交及回交子代生长和免疫指标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为选育出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饲料利用率高的鳢,以乌鳢Channa argus(A)、斑鳢Channa maculate(M)和杂交鳢(乌鳢♂×斑鳢♀,MA)各自进行自交、反交和回交繁殖出的9种鳢为试验对象,养殖90 d后,比较了9种鳢的生长、免疫和消化指标。结果表明:(1)在生长方面,斑鳢的自交组合(MM)存活率为82.33%,显著优于其他组合(P<0.05);杂交组合MA(斑鳢♀×乌鳢♂)和MM的总增重分别为8908、8732 g,明显高于其他组合;MA的特定生长率为0.84%/d,明显高于其他组合;乌鳢的自交组合(AA)、MM和杂交组合AM(乌鳢♀×斑鳢♂)的饵料系数分别为1.22、1.22、1.31,显著低于其他组合(P<0.05)。(2)在免疫方面,MA和AM的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分别为1.637 2、1.613 8 U/m L,高于其他组合;AA、AM和MA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为163.10、159.09、155.03 U/m L,高于其他组合;AA和MA的丙二醛(MDA)含量分别为7.47、7.48 nmol/m L,低于其他组合;MA和MM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分别为443.99、410.45 U/L,高于其他组合;而溶菌酶(LZM)和羟自由基(hydroxy radicl)含量各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考虑9种组合鳢的生长性能和免疫指标,发现乌鳢与斑鳢杂交组优于其自交组,自交组优于杂交鳢的回交组和自交组,其中,最符合选育目标的是MA,适宜大面积推广。
王超吕子君曾运丁邹记兴
关键词:乌鳢斑鳢杂交免疫
饥饿胁迫对杂交鳢生长及生化组成的影响被引量:12
2012年
水温25.8~30.0℃,将初始体重91.6~125.1g、体长18.6~23.2 cm的杂交鳢(Hybrid snakehead)置于玻璃缸水槽中饥饿处理9周,探索饥饿胁迫对其生长(饥饿9周)和生化组成(饥饿7周)的影响。结果表明,饥饿处理9周后,各组的存活率均为100%;其体重的损失率随饥饿时间的延长显著上升(P<0.05),饥饿至第9周时达(20.32±2.16)%;肥满度、脏体比、肝体比和脂体比随饥饿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饥饿0~7周,杂交鳢全鱼水分含量逐步上升,饥饿开始时为68.26%,至第7周时达72.51%;灰分含量有所增加,但增幅不明显;脂肪、蛋白质和比能值均呈下降趋势;其中,脂肪含量和比能值下降较为明显,饥饿至第7周时,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了32.46%和22.56%;蛋白质含量在饥饿前期下降不明显,饥饿5~7周内显著下降(P<0.05)。判断杂交鳢在整个饥饿过程中,主要是利用自身的脂肪作为能源物质,同时也会消耗少量的蛋白质。
周爱国茅沈丽王超邹青曾运丁邹记兴
关键词:杂交鳢饥饿胁迫生化组成
盐度对杂交鳢幼鱼生长及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在35 d的试验周期内,研究了不同盐度(2、4、6、8)对杂交鳢(斑鳢♀×乌鳢♂)幼鱼生长及血液红细胞数量(RBC)、白细胞数量(WBC)、溶菌酶(LZM)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免疫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盐度的升高,杂交鳢增重率分别为67.81%、68.26%、71.14%、32.96%和14.26%,存活率分别为100%、100%、100%、100%和93.3%。盐度2、4组增重率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盐度6、8组增重率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随着盐度的升高,血液红细胞数量呈下降的趋势,对照组和其他组差异显著(P<0.05),而白细胞数量先急剧上升后又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盐度6组达到最高。血液中溶菌酶浓度随着盐度变化出现波动,盐度6组达到最高,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盐度8组溶菌酶浓度有所回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趋势与溶菌酶浓度变化趋势相似,各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当盐度升至6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升至最高。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盐度的增加逐步升高,盐度8组达到最高,且各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王超谢少林陈金涛梁日深姚东林周爱国邹记兴
关键词:盐度杂交鳢免疫指标
9种交配组合鳢的人工繁殖试验被引量:1
2012年
运用人工催产的方法进行了9种交配组合鳢的人工繁殖试验,9种组合来源于乌鳢(Channa argus)、斑鳢(C.maculate)和杂交鳢(Hybrid snakehead)彼此之间的交配繁殖。结果表明,无论采用何种孵化方式,9种交配组合所产卵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高低顺序基本一致,且各组合间都存在显著差异。交配组合斑鳢(♀)×斑鳢(♂)、斑鳢(♀)×杂交鳢(♂)、杂交鳢(♀)×斑鳢(♂)及杂交鳢(♀)×杂交鳢(♂)在繁殖过程中,其受精率和孵化率高于其他组合,具有较强的繁殖优势,但其子代的生产性能优势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孵化方式对受精卵的发育与孵化有重大影响,其中以微流水孵化方式时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最高、孵化效果最好。雄亲鱼的重复催产次数会影响受精率及孵化率,一般以重复利用2~3次为宜。
龙敏明马建波周爱国曾运丁邹记兴
关键词:人工繁殖受精率孵化率
投喂赤子爱胜蚓对杂交鳢血液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以体质量为(72.51±1.46)g的杂交鳢(斑鳢Channa maculata♀×乌鳢Channa argus♂)为试验对象,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0、5.0%、7.5%、10.0%)的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新鲜浆液配制的试验饲料进行投喂,养殖试验共进行100 d,研究赤子爱胜蚓作为饲料添加剂对杂交鳢血液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0.0%蚯蚓组杂交鳢的红细胞数(RBC)最多,且与其他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的红细胞数最少;杂交鳢的白细胞数量(WBC)随着蚯蚓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且各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添加蚯蚓的各组杂交鳢血清总蛋白含量(TP)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杂交鳢血清溶菌酶(LZM)和酚氧化酶(PO)活性随着蚯蚓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10.0%蚯蚓组最高,且与其他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杂交鳢血清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随着蚯蚓添加量的增加出现波动,7.5%蚯蚓组3种酶活性均最高,且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7.5%和10.0%赤子爱胜蚓的新鲜浆液,能提高杂交鳢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数量,提高血清中的LZM、ACP、AKP、SOD和PO活性。
姚东林王超茅沈丽陈金涛邹记兴
关键词:赤子爱胜蚓杂交鳢免疫指标血细胞
投喂赤子爱胜蚓对杂交鳢生长及肌肉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为研究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作为饲料添加剂对杂交鳢(乌鳢Channa argus♂×斑鳢Channa maculata♀)生长及肉质的影响,在杂交鳢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0、5%、7.5%、10%)的鲜赤子爱胜蚓浆进行饲养试验,试验时间为100d。结果表明,基础饲料中添加7.5%蚯蚓浆能显著促进杂交鳢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P<0.05),但对杂交鳢成活率没有影响;添加5%、7.5%的鲜蚯蚓浆,能显著提高杂交鳢肌肉中粗蛋白的含量(P<0.05),并能相应增加杂交鳢肌肉中总氨基酸(TAA)、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甘氨酸Gly和丙氨酸Ala)、必需氨基酸(EAA)和半必需氨基酸(HEAA)的含量;添加7.5%、10%的鲜蚯蚓浆,能显著提高杂交鳢肌肉中粗脂肪的含量(P<0.05)。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鲜蚯蚓浆,均能显著降低杂交鳢肌肉中灰分的含量(P<0.05)。
王超茅沈丽梁日深周爱国陈金涛邹记兴
关键词:赤子爱胜蚓杂交鳢饲料添加剂肌肉品质
饥饿胁迫对杂交鳢血液指标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探索杂交鳢在饥饿不同时间状态下5项血液指标的变化情况。测定并比较饥饿处理7、14、21、28、35和42d实验组和对照组杂交鳢血液指标。结果显示,经过42d的饥饿处理,对照组与6个实验组相比,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红细胞数量在0—42d内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在28d时测得红细胞数量突然增多,几乎达到了对照组水平,为(2.29+0.46)×10^12/L。血红蛋白0~14d内呈现升高的趋势,第14d达到最高,为(82.36±7.26)g,L,在14-42d内整体上呈现降低的趋势,但在28d时测得血红蛋白含量突然升高,与14d测得的结果相当。沉降率在0。28d呈下降的趋势,28~42d内又明显上升。渗透脆性呈下降趋势。白细胞数量在0-42d内一直增加。
周爱国王超梁日深王涛邹记兴
关键词:饥饿胁迫杂交鳢血液指标
杂交鳢仔鱼饥饿试验及不可逆点的确定被引量:7
2012年
利用人工孵化的杂交鳢初孵仔鱼,在水温(26±1)℃条件下进行其饥饿试验并确定仔鱼的初次摄食不可逆点(PNR)。结果表明,杂交鳢仔鱼孵化后第2天开始摄食,进入混合营养期,此时卵黄囊缩小至原来的1/2,与油球一同继续被仔鱼吸收;孵化后第7天卵黄囊和油球被完全吸收,混合营养期为5d。杂交鳢仔鱼最高初次摄食率出现在孵化后第6天,此时卵黄囊已吸收完全,油球有残留。当初次摄食率降至最高初次摄食率的50%时,仔鱼进入不可逆期,不可逆点出现在仔鱼孵出后的第7~8天。
马建波茅沈丽梁桂洪邹记兴
关键词:杂交鳢仔鱼饥饿不可逆点
投喂赤子爱胜蚓对杂交鳢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以杂交鳢(乌鳢Channa argus♂×斑鳢Channa maculata♀)为试验对象,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0、5%、7.5%、10%)的鲜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浆,研究赤子爱胜蚓作为饲料添加剂对杂交鳢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试验周期为100 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赤子爱胜蚓浆可提高杂交鳢幽门盲囊、前、中、后肠的肌层厚度,其中除杂交鳢幽门盲囊外,10%、7.5%蚯蚓添加组肠道肌层厚度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在褶皱高度和宽度方面,10%蚯蚓添加组杂交鳢幽门盲囊和后肠明显高于对照组,7.5%蚯蚓添加组前、中肠明显高于对照组。
王超茅沈丽谢少林周爱国梁日深邹记兴
关键词:赤子爱胜蚓杂交鳢肠道
杂交鳢胚胎发育及胚后发育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利用显微技术,对杂交鳢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进行了观察,旨在确定杂交鳢发育的时序和形态变化。研究结果:杂交鳢的胚胎发育先后经历了受精卵、卵裂、原肠胚形成、器官形成和孵化等5个阶段。从受精卵到孵化出膜历时37 h 45 min,积温1010.62℃.h;卵黄囊完全消失历时145 h 45 min。
周爱国马建波龙敏明梁日深王超邹青陈金涛邹记兴
关键词:杂交鳢胚胎发育胚后发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