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9005)

作品数:41 被引量:527H指数:17
相关作者:徐宗学殷旭旺王博涵武玮于松延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海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陕西省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6篇生物学
  • 8篇水利工程
  • 4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6篇流域
  • 21篇河流
  • 16篇群落
  • 15篇河流域
  • 13篇渭河流域
  • 11篇环境因子
  • 10篇底栖动物
  • 10篇群落结构
  • 6篇大型底栖动物
  • 6篇生态系统
  • 6篇水生
  • 6篇水生态
  • 6篇浮游
  • 5篇典范对应分析
  • 5篇水生态系统
  • 5篇水质
  • 5篇硅藻
  • 4篇多样性
  • 4篇鱼类
  • 4篇植物

机构

  • 30篇大连海洋大学
  • 30篇北京师范大学
  • 6篇济南大学
  • 5篇陕西省水产研...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承德医学院
  • 1篇淮海工学院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北京市房山区...

作者

  • 28篇徐宗学
  • 13篇殷旭旺
  • 12篇王博涵
  • 9篇武玮
  • 7篇于松延
  • 4篇白海锋
  • 4篇闵文武
  • 4篇左德鹏
  • 4篇张远
  • 4篇李丽娟
  • 3篇樊甜甜
  • 2篇赵长森
  • 2篇李文香
  • 2篇李晨
  • 2篇金文
  • 2篇王培培
  • 1篇赵捷
  • 1篇沈红保
  • 1篇郭赣林
  • 1篇王海雷

传媒

  • 10篇河北渔业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人民黄河
  • 4篇环境科学研究
  • 4篇大连海洋大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治淮
  • 1篇水利水电科技...
  • 1篇水资源保护
  • 1篇水力发电学报
  • 1篇水资源研究
  • 1篇南水北调与水...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年份

  • 4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11篇2016
  • 8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济南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被引量:1
2019年
通过济南流域水生态调查,对济南全流域进行水功能分区,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熵值法分配水功能区权重,对济南流域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位于济南南部山区森林水源水生态亚区水生态状况优良;济南中心泉区水生态状况优良;位于东部平原农业生态亚区和南部丘陵-平原农业水生态亚区,主要受农业面源污染影响,水生态状况较差。
商书芹相华曹龙智刘鹏孟云飞李庆南殷旭旺
浑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摄食功能群对栖息地环境的选择适应性被引量:7
2019年
在生态系统中特定的环境变量组合对应着特定的物种群落结构。栖息地环境的不同,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和所表现出的生物学特征也存在差异。在浑河流域选取22个点位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大型底栖动物进行功能群分类并结合生物性状分析(BTA, Biological Traits Analysis)对浑河流域不同大型底栖动物摄食功能群对栖息地生境的选择适应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捕食者功能群主要以毛翅目为主;直接收集者功能群主要以双翅目为主;刮食者功能群主要以基眼目为主;过滤收集者多为颤蚓目。浑河流域不同大型底栖动物摄食功能群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捕食者功能群的驱动因子是流速,直接收集者功能群的驱动因子是IOS指数,刮者功能群的驱动因子是溶解氧;过滤收集者功能群的驱动因子是溶解氧和电导率。生物性状分析结果显示:捕食者功能群身体上附有一层硬壳保护,可在水体中自由活动,多分布流速较快,底质复杂的小鹅卵石、圆石的底质中;直接收集者只有头壳具有较厚的甲壳质壁,头部口器不能直接摄食,所以多以微粒有机颗粒为主,分布在石块、部分圆石以及部分粗砂中;刮食者多以藻类、菌类等为食,足腺多分泌粘液,多粘附在较深流速缓慢,底质多为细沙粗粒,食物来源充足的水体;过滤收集者喜栖于淤泥底质中,吸食淤泥或过滤有机碎屑,故多分布于淤泥与细沙底质中。
韩洁宋蒙蒙张杰殷旭旺徐宗学张远
关键词:底栖动物生物性状栖息环境
黄河典型流域水循环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
本文采用GCMs和水文模型耦合的方式,基于SWAT模型分别在黄河典型流域——黄河上游流域和渭河流域构建分布式水文模型,并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参数率定以及模型验证,从而对两个典型流域的径流过程进行模拟。然后将GCMs降尺度...
徐宗学左德鹏唐芳芳
关键词:气候变化水文响应SWATGCMS黄河
文献传递
渭河流域硅藻群落特征及水生态健康评价被引量:19
2015年
为比较丰水期和枯水期硅藻群落结构特征的差异性,对渭河流域进行水生态健康评价,于2012年10月(丰水期)和2013年4月(枯水期)对渭河流域60个采样点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丰水期共采集到硅藻221种,枯水期为148种.多响应置换过程结果显示,渭河水系、泾河水系和北洛河水系硅藻群落存在显著性差异.丰水期渭河水系和北洛河水系硅藻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30、3.05、0.63和37、3.42、0.66,显著高于枯水期的23、2.11、0.46和23、2.52、0.56.泾河水系丰水期和枯水期硅藻参数无显著性差异.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丰水期影响渭河水系、泾河水系和北洛河水系硅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Flux(流量)、ρ(SS)和ρ(TDS)(TDS为总溶解固体);枯水期主要影响因子分别为ρ(NH4+)、ρ(SS)和Hard(硬度).应用硅藻生物完整性评价法(D-IBI)和生物硅藻指数法(BDI)对渭河流域进行健康评价,其结果显示,渭河流域丰水期和枯水期整体健康状况一般,渭河水系上游及右岸支流、泾河水系源头及北洛河水系中游地区健康状况较好,渭河水系下游、泾河水系中下游以及北洛河水系上游和下游地区健康状况较差.
刘麟菲宋佳王博涵殷旭旺徐宗学武玮闵文武
关键词:渭河流域硅藻丰水期枯水期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渭河流域径流的影响被引量:27
2013年
以渭河流域为例,采用敏感性系数方法和模型模拟方法估算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的影响,探讨变化环境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变化影响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渭河流域几乎所有水文站控制流域的径流在1990s出现了明显下降趋势.径流对降水量变化比对潜在蒸散量变化敏感,降水和潜在蒸散发引起的气候变化影响在渭河上中游林家村、魏家堡和咸阳站控制流域较小,而在其他站控制流域的影响较大,占径流总量减少的40%以上.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在渭河上中游林家村、魏家堡和咸阳站控制流域,泾河下游张家山站控制流域大于50%.
左德鹏徐宗学隋彩虹武玮赵芳芳
关键词:气候变化径流
基于多种水文学方法估算渭河关中段生态基流被引量:44
2013年
根据林家村和华县两个水文站1961—1980年径流资料,采用Tennant法、Texas法等6种水文学方法分析估算渭河关中段生态基流量,结合渭河径流年内分布特点对比分析计算结果.其结果表明,Tennant法表现最优,Texas法表现其次.在此基础上将生态基流量与不同水平年的河道实际流量进行对比,评估分析河道生态基流的保证程度,结果显示近年来渭河关中段生态基流量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渭河干流大规模的引水工程严重影响了河道生态功能的实现,基于生态基流的生态调度、灌溉节水等措施亟需尽快实施.
于松延徐宗学武玮
关键词:生态基流
渭河流域水环境质量评价与分析被引量:26
2013年
以渭河流域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了全流域73个点位的水质指标,选择溶解氧含量(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作为主要评价因子,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水质标志指数法分别评价渭河流域的水环境质量.结果表明,渭河流域枯水期水质明显优于丰水期,说明非点源污染对流域水环境质量影响最大.总氮、总磷是渭河流域水环境的主要污染因子,流域农业农药化肥和畜禽养殖等产生的非点源污染是导致其超标的主要原因.从流域空间分布来看,3条河流水环境质量的空间差异性较大,其中渭河的水质情况最差,泾河和北洛河水质相对较好.渭河南岸支流水质最好,北岸支流次之,干流水质最差,其中以关中地区干流水质污染最为严重.本研究结果为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数据支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
武玮徐宗学于松延
关键词:水环境质量
渭河生态流势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被引量:4
2016年
本文在广泛参考已有生态流势指标的基础上,重点借鉴了水文改变程度指标(IHA)和台湾生态水文指标系统(TEIS),结合渭河当地水生态特点,提出了适用于渭河生态流势指标体系(FRISW).在此基础上,采用变化范围法(RVA)分析了渭河关中段林家村、魏家堡、咸阳、临潼和华县5站生态流势的改变程度.FRISW共分为4组指标,分别反映了河道流量的变化率、极端流量数值、频率及持续时间、时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组指标所反映的渭河改变程度有所差异,其中林家村和临潼站的生态流势在1986年后受人类活动影响高度改变,表明今后的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保护工作中应重视上游林家村站和下游临潼站的径流改变.
于松延徐宗学刘麟菲张欣
济南鱼类功能群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关系被引量:1
2021年
为了了解济南地区鱼类群落季节性变化,2016年春季、夏季和秋季选取济南15个点位对鱼类群落和环境因子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运用香农-威纳指数及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鱼类群落组成和结构特征。鉴定出春季、夏季和秋季鱼类物种数分别为5.87、6.20、4.67种,生物量为522.01、475.67、365.73 g,香农-威纳指数为1.69、1.83和1.50,均匀度指数为0.72、0.75、0.74。春季、夏季和秋季均以杂食性、黏性卵、耐污型功能群为主,春季鱼类以生活在底层水体功能群为主,夏季和秋季以生活在中下层水体功能群为主。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春季影响鱼类功能群的主要环境因子是pH值和浑浊度,夏季影响鱼类功能群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总氮,秋季影响鱼类功能群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总氮和总硬度。
商书芹相华曹龙智殷旭旺殷旭旺
关键词:鱼类功能群生态评价
应用硅藻指数评价渭河流域水生态健康状况被引量:16
2016年
应用硅藻指数进行河流健康评价的研究日益广泛.本研究于2012年10月对渭河流域60个点位进行采样调查,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硅藻指数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并根据硅藻指数生态健康分类标准对渭河流域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渭河流域共采集到硅藻26属221种,隐头舟形藻(Navicula cryptocephala)、谷皮菱形藻(Nitzschia palea)、扁圆卵形藻(Cocconeis placentula)、小形异极藻(Gomphonema parvulum)和极细曲壳藻(Achnanthes minutissima)等为主要优势物种.实验共计算出12个硅藻指数,除IDAP指数外,其余11个指数均与河宽显著相关,仅DI-CH指数与溶解氧显著相关,SHE、IPS和DI-CH指数与NO2和NH+4显著相关.基于硅藻指数生态健康分类标准,12个硅藻指数评价结果相差较大,IDAP、IPS、IBD和LOBO指数评价结果较好点位占45%以上,而TDI、IDP、CEE和DI-CH指数评价结果较差的点位较多,占45%以上,其余指数评价结果为一般水平.
刘麟菲徐宗学殷旭旺武玮闵文武
关键词:环境因子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