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1212011220123)

作品数:4 被引量:27H指数:3
相关作者:殷志强赵无忌祁小博秦小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黄河
  • 4篇黄河上游
  • 3篇滑坡
  • 2篇贵德盆地
  • 1篇堆积扇
  • 1篇遥感
  • 1篇遥感影像
  • 1篇遥感影像数据
  • 1篇影像数据
  • 1篇石流
  • 1篇泥流
  • 1篇泥石
  • 1篇泥石流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滑坡发育
  • 1篇滑坡群
  • 1篇发育
  • 1篇发育过程
  • 1篇发育特征

机构

  • 4篇中国地质环境...
  • 1篇滨州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青海九0六工...

作者

  • 4篇殷志强
  • 2篇赵无忌
  • 1篇秦小光
  • 1篇祁小博

传媒

  • 2篇工程地质学报
  • 2篇水文地质工程...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黄河上游寺沟峡—拉干峡段滑坡时空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被引量:17
2013年
滑坡发育动力机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逐渐成为地质灾害研究领域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文章以我国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的黄河上游寺沟峡—拉干峡段大型、特大型、巨型滑坡为研究对象,在广泛收集区域古气候演化资料和滑坡年代测定的基础上,开展了末次冰期以来特大型、巨型滑坡发育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分析了滑坡的主要发育期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滑坡发育的动力机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1)研究区滑坡异常发育,分布广泛、成灾规模大、动力机制复杂、危害严重,在空间上以群科—尖扎盆地最为发育;(2)利用滑坡钻孔滑带土和滑坡体与上下覆黄土的叠置关系开展了滑坡体的年代学测定工作,并从时间尺度上划分了滑坡的5个主要发育期,其分别为53~49ka B.P.、33~24ka B.P.、10~8ka B.P.、5~3.5ka B.P.和现代;(3)研究区滑坡的主要发育期分别对应于中国黄土高原马兰黄土中的2层弱发育古土壤层L1-4和L1-2、末次冰期晚期/全新世过渡期、全新世适宜期和现代全球升温期;(4)全球不同地区滑坡的发育期与气候变化有密切联系,其主要发育于古气候的温暖湿润期和气候变化的快速转型期。
殷志强魏刚祁小博周翠琼
关键词:黄河上游滑坡气候变化
黄河上游阿什贡滑坡群发育期次及演化过程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黄河上游贵德盆地滑坡泥石流灾害制约着该地区河谷城镇化建设。文章在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划分了尕让河阶地序列,分析了阿什贡滑坡群的发育期次及与河道演变的宏观地质作用过程和机制,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尕让河至少发育了7级阶地,根据阶地与滑坡堆积体的披覆关系,厘定了滑坡发育的时间先后顺序;(2)阿什贡滑坡演化过程分为二期,Ⅰ期滑坡为巨型滑坡并触发了前缘革匝滑坡,发生时间为16 ka BP以来,阿什贡Ⅱ期滑坡为Ⅰ期的解体滑坡;(3)阿什贡滑坡群发育时间先后顺序为:尕让滑坡→尕让河Ⅲ级阶地形成→阿什贡滑坡Ⅰ期→革匝滑坡→堰塞湖及湖相层发育→尕让河Ⅱ级阶地形成→阿什贡滑坡Ⅱ期→现代河道;(4)阿什贡滑坡群目前总体处于稳定状态,但Ⅱ期滑体发生局部解体的可能性较大,须加强滑坡灾害防治。
魏刚殷志强马吉福张婷婷
关键词:黄河上游贵德盆地
基于多元遥感影像数据的黄河上游滑坡发育特征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黄河上游地区滑坡分布广泛,危害严重,是我国地质灾害的高易发区。文章以不同分辨率的多元遥感数据QuickBird(QB)、GeoEye、ZY-3、ZY-102C、Google earth等为数据源,结合野外现场实地调查和遥感验证等手段,开展了黄河上游地区滑坡发育的空间形态、展布特征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1)研究区滑坡遥感影像特征明显,共发现各种类型的滑坡体508处,以群科—尖扎盆地分布数量最多;(2)滑坡的空间宏观展布形态主要有8种,岩土体类型主要有4类,并以泥岩滑坡发育数量最多;(3)滑体堆积体的长、宽主要集中在550~1500m和600~1500m,且长、宽呈两极化方向延展;(4)滑坡体的长度与前后缘的相对高程差和滑体平均坡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研究成果将为该地区严重的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殷志强秦小光赵无忌魏刚
关键词:遥感影像黄河上游滑坡发育特征
黄河上游贵德盆地二连村泥流堆积扇发育过程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青藏高原贵德盆地东部黄河北岸二连村一带沿山前河谷地带分布着数个大型黏土质凹凸不平地貌台地,其发育特征、成因及演化过程一直是个谜。在野外调查、地质钻探、样品测试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的基础上,分析了末次冰期以来二连村黏土台地、泥流扇的成因机制以及与河道演变的地貌过程,研究了二期泥流扇的粒度和矿物组分,分析了泥流扇的发育特征和堆积次序,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黄河北岸面积广布的黏土质高台地凹坑物质组成碳酸盐含量高,是在半干旱的高海拔区由降水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殊洪积地貌-泥流扇;(2)二连泥流扇主要有2个发育期次,早期形成于16kaB.P.以前的末次冰期最盛期,晚期于8 kaB.P.开始堆积,两期泥流扇均受气候变化制约,揭示了1.6万年前的末次冰期时期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出现过较多的降水,是冷湿气候环境;(3)黄河河道在二连村地区16 kaB.P.以前、16 kaB.P.~8kaB.P.和8kaB.P.以来分别经历了泥流扇的堆积期-侵蚀破坏期-堆积期等3个阶段,8kaB.P.以来,黄河河道至少向南移动了1.25 km。
马吉福殷志强魏刚赵无忌
关键词:黄河上游泥石流堆积扇发育过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