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006-G3)

作品数:11 被引量:133H指数:7
相关作者:张世煌李新海谢传晓郝转芳吕香玲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玉米
  • 3篇自交
  • 3篇自交系
  • 2篇性状
  • 2篇耐旱
  • 2篇耐旱性
  • 2篇抗性
  • 2篇花叶
  • 2篇花叶病
  • 2篇QTL
  • 2篇QTL定位
  • 2篇SSR
  • 1篇单倍体
  • 1篇单倍体诱导
  • 1篇单倍体诱导系
  • 1篇导入系
  • 1篇等基因
  • 1篇亚热带
  • 1篇玉米矮花叶
  • 1篇玉米矮花叶病

机构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吉林省农业科...
  • 2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作者

  • 7篇张世煌
  • 6篇李新海
  • 4篇郝转芳
  • 4篇谢传晓
  • 3篇吕香玲
  • 2篇曲延英
  • 2篇吉海莲
  • 2篇杨晓军
  • 2篇史利玉
  • 2篇周芳
  • 2篇路明
  • 1篇张雪原
  • 1篇曹连莆
  • 1篇梁晓玲
  • 1篇刘丽
  • 1篇冷鹏飞
  • 1篇宋波
  • 1篇张华生
  • 1篇张志明
  • 1篇李召锋

传媒

  • 5篇玉米科学
  • 1篇种子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遗传
  • 1篇作物杂志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回交导入后玉米农艺性状耐旱性改良效果的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为研究回交导入法对玉米自交系各性状耐旱性的改良效果,发掘具有优良耐旱性状的种质,采用α-lattice设计,在充分灌溉和干旱胁迫处理下,研究7个以昌7-2为遗传背景的高代回交导入系各性状耐旱性。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组合对各个性状的改良效果不同,回交导入系的综合耐旱性均好于昌7-2,其中改良较好的有515×昌7-2,双105×昌7-2和502×昌7-2等组合,其综合耐旱系数分别为0.833、0.818和0.804。这表明,回交导入法能很好地改良自交系的耐旱性,且其改良效果与特定组合密切相关。
李争光梁晓玲阿布来提.阿布拉曹连莆王仙邵红雨韩登旭李召锋
关键词:玉米耐旱性回交导入耐旱系数
玉米穗长上位效应和Q×E互作效应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以掖478×丹340的500个F2单株为作图群体,利用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对397个F2: 3家系在5个生态环境下进行穗长的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16个穗长QTL,单个QTL所解释的表型变异在0.15%~6.24%,累计贡献率为47.8%.在16个QTL中有10个与环境发生互作,占62.5%,贡献率在0.48%~3.78%之间.上位性互作检测到4对QTL,未检测到上位性QTL与环境互作.表明穗长受微效多基因的控制,易与环境发生互作,上位性互作在其遗传中起一定作用.
路明周芳谢传晓李明顺李新海杨晓军刘美洲张世煌
关键词:环境互作效应
同一基础材料的玉米双单倍体(DH)系配合力的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利用高频玉米单倍体诱导系,对选系材料M35/F35的F1代进行诱导获得大量单倍体籽粒,经自然加倍获得一批纯合双单倍体(DH)系,用测验系京24组配杂交组合分析DH系的配合力表现。结果表明,来源于同一基础材料的不同DH系之间,配合力差异较大,部分DH系的配合力比亲本增加,说明采用单倍体育种可以选育到高配合力的优良玉米自交系,组配出优良品种,从而加快育种进程,应用前景广阔。
段民孝赵久然王元东邢锦丰张华生王继东张雪原CHANGMing-Tang何瑞娟王乃顺
关键词:玉米单倍体诱导系配合力
利用SSR标记分析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9
2008年
从本实验室确定的核心引物中筛选出39对扩增产物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利用这39对SSR标记引物研究了35份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39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到153个等位位点的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位点2~8个,平均3.92个;引物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范围为0.27~0.79,平均0.59。聚类结果表明,41份自交系划分为3个类群,分类结果与系谱基本一致。
吴永升黄爱花谭华陈国品雍洪军谢传晓张世煌黄开健
关键词:玉米SSR自交系
基于近等基因导入系发掘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主效基因被引量:10
2007年
利用玉米自交系掖478与中自01构建近等基因导入系群体(BC4F2),通过田间人工接种甘蔗花叶病毒鉴定获得抗病植株。采用38个SSR标记分析抗病株基因型,通过连锁不平衡分析,在玉米第3和6染色体上发掘3个主效抗病QTL。第3染色体上的QTL置信区间为26.1cM-phi053-5cM;第6染色体上的QTL置信区间分别为1.2cM-bnlg161和5.3cM-bnlg1538-7cM。建立了基于近等基因导入系发掘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主效QTL技术,获得了一批含有抗病毒QTL的近等基因导入系,为抗病育种提供了信息和材料。
吕香玲李新海郝转芳吉海莲史利玉张世煌
关键词:玉米甘蔗花叶病毒抗病基因
玉米杂交种母本自交系的SSR快速鉴定技术被引量:3
2007年
实验以10个我国主要玉米杂交种的正反杂交组合为材料,分别提取杂交组合果皮、种胚以及母本自交系植株叶片的DNA。每一个正反交组合选取10对多态性SSR引物,对正交组合的母本、正交组合果皮、反交组合母本、反交组合果皮和杂交种F1种胚的DNA进行扩增。数据分析显示,97.5%杂交组合果皮的SSR标记带型呈纯合单一带型,与其母本相同;有2.5%杂交组合果皮DNA扩增出双带型,与杂交种胚相同。根据重复分析结果推测,这可能与母本自交系在某些位点处于杂合状态有关。研究结果表明:采用SSR标记分析玉米杂交组合F1果皮DNA,可以快速鉴定出母本自交系的DNA指纹特征。
王春喜李新海郝转芳李晓辉曲延英张世煌
关键词:玉米杂交组合自交系SSR标记
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QTL定位被引量:45
2008年
用玉米自交系掖478和丹340构建了397个F2:3家系群体,利用双亲间多态的150个共显性SSR标记绘制分子连锁图谱,图谱总长度1478.7cM,标记间平均距离10.0cM。在5种环境下对株高和穗位高性状进行鉴定,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21个株高QTL和25个穗位高QTL。于第1和5染色体的umc2025-umc1035及umc1822-bnlg1118区域检测到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2.2%和14.9%的株高QTL。于第3和5染色体的phi029-umc1102及phi109188-bnlg1118区域检测到平均贡献率达到10.2%和22.8%的穗位高QTL。第5染色体的Bin5.05-5.07区域可能存在控制株高和穗位高的主效QTL。株高和穗位高的基因作用方式主要是加性和部分显性效应。文章还分析了群体大小及试验环境对株高和穗位高QTL定位结果的影响。
杨晓军路明张世煌周芳曲延英谢传晓
关键词:玉米株高穗位高QTL定位
玉米耐旱QTL定位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7年
干旱是影响玉米产量的最重要的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近年来,随着分子标记技术和数量性状统计分析方法的改进,对调控耐旱等复杂数量性状的位点进行作图和定位方面的研究很多。本文综述了玉米在耐旱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定位研究领域所采用的耐旱鉴定指标以及耐旱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研究进展,并对目前在QTL定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郝转芳李新海张世煌
关键词:玉米耐旱性QTL
玉米不同防卫酶系对纹枯病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6
2009年
通过对玉米高耐纹枯病材料R15和高感纹枯病材料478接种高致病性的优势融合菌群AGl-IA后,设置不同时间段进行取材,测定两个材料相同部位的叶片及叶鞘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高耐材料R15的叶鞘中除PAL变动不大外,POD、CAT、SOD和APX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POD活性变化最为剧烈,叶片中POD、CAT和APX表现上升,SOD、PAL表现下降。高感材料478的POD、CAT在叶片与叶鞘中均表现上升,SOD在叶片中上升、叶鞘中下降,PAL和APX均无明显变化。表明POD、CAT水平与材料抗性呈正相关,并且上述防御酶系在植物体中的不同作用区域和作用时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植物的抗病防御反应。
刘丽马永毅张志明冷鹏飞潘光堂赵茂俊
关键词:玉米纹枯病抗性机制
基于元分析的抗玉米丝黑穗病QTL比较定位被引量:24
2007年
以玉米遗传连锁图谱IBM2 2005 Neighbors为参考图谱,通过映射整合不同试验中的抗玉米丝黑穗病QTL,构建QTL综合图谱。在国内外种质中,共发现22个抗病QTL,分布在除第7染色体外的9条玉米染色体上。采用元分析技术,获得2个“一致性”抗病QTL,图距分别为8.79 cM和18.92cM。从MaizeGDB网站下载“一致性”QTL区间内基因和标记的原始序列;采用NCBI网站在线软件BLASTx通过同源比对在2个“一致性”QTL区间内初步获得4个抗病位置候选基因。借助比较基因电子定位策略,将69个水稻和玉米抗性基因定位于玉米IBM2图谱上,在2个“一致性”QTL区间内分别发现1个水稻抗性基因,初步推断为抗病位置候选基因。本文结果为抗玉米丝黑穗病QTL精细定位和分子育种提供了基础。
吉海莲李新海谢传晓郝转芳吕香玲史利玉张世煌
关键词:玉米丝黑穗病数量性状位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