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11A05)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3
相关作者:苏桂仙李德玲和芹张青张宁更多>>
相关机构:唐山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唐山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共混
  • 2篇改性
  • 1篇断裂伸长
  • 1篇断裂伸长率
  • 1篇性能研究
  • 1篇三聚氰胺
  • 1篇树脂
  • 1篇塑化
  • 1篇塑化时间
  • 1篇田菁胶
  • 1篇氰胺
  • 1篇流变性
  • 1篇流变性能
  • 1篇氯硅烷
  • 1篇聚丙烯
  • 1篇聚丙烯酸
  • 1篇聚丙烯酸甲酯
  • 1篇聚乳酸
  • 1篇环氧
  • 1篇环氧树脂

机构

  • 4篇唐山师范学院

作者

  • 4篇苏桂仙
  • 3篇李德玲
  • 2篇和芹
  • 2篇张青
  • 1篇周长山
  • 1篇张宁
  • 1篇赵红丽
  • 1篇李光辉

传媒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工程塑料应用
  • 1篇热固性树脂
  • 1篇南开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PLA/PMA/PEG共混改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以丙烯酸甲酯(MA)为反应单体制备珠粒状的聚丙烯酸甲酯(PMA),然后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以PMA为增韧剂,聚乙二醇(PEG)为增塑剂,石蜡为润滑剂来改性PLA,对改性后共混物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PMA与PLA相容性好。PMA对PLA有增韧作用,添加25份的PMA时,PLA共混材料的冲击强度为58.90kJ/m2,是纯PLA的4.9倍;随着PMA用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提高;拉伸强度先升高后降低,PMA加入量在12.5份时,共混物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
苏桂仙张青李光辉李德玲
关键词:共混改性聚丙烯酸甲酯
MAA/MMA/二甲基二氯硅烷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被引量:4
2015年
环氧树脂(E-44)与α-甲基丙烯酸(MA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二甲基二氯硅烷(DMS)接枝共聚得到有机硅、丙烯酸单体改性环氧树脂三元聚合物,并以乙二胺固化。通过红外光谱表征了三元聚合物的结构,通过热性能、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测定以及电镜分析,研究了有机硅含量等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酸、有机硅被成功引进环氧树脂,随着DMS用量的增加,环氧固化物的耐热性逐渐提高。当有机硅质量分数达到7%时,固化物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均达到最大值,分别是61.2 MPa、10.8%和18.6 k J/m2。
苏桂仙和芹张宁李德玲
关键词:环氧树脂二甲基二氯硅烷Α-甲基丙烯酸断裂伸长率
三聚氰胺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与印迹原理模拟被引量:3
2014年
以硅烷偶联剂KH570为媒介,将功能大分子聚丙烯酸(PAA)接枝到硅胶微粒表面,形成了接枝微粒.然后以三聚氰胺为模板分子,乙二胺为交联剂,合成了对三聚氰胺具有较好选择性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MIP-PAA/SiO2.以间苯二胺为对比物,采用静态与动态2种方法研究了MIP-PAA/SiO2对三聚氰胺的结合性能与分子识别特性.同时,在B3LYP/6-31G(d,p)水平上通过计算三聚氰胺及间苯二胺与功能单体作用的稳定化能,并在同等水平上进行氢键相关自然建轨道分析与电子密度拓扑分析,以进一步说明印迹聚合物对印迹分子高选择性的原因.
和芹赵红丽苏桂仙
关键词:分子印迹三聚氰胺B3LYPAIMNBO
聚乳酸/田菁胶共混体系的加工流变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提高聚乳酸的黏度并降低其加工成本,采用田菁胶对聚乳酸进行共混改性。利用转矩流变仪对聚乳酸/田菁胶共混体系的加工流变性能进行研究,讨论了7种增塑剂(甘油、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10000、聚乙二醇20000、柠檬酸三丁酯和磷酸三苯酯)及其用量对共混体系加工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甘油的增塑效果不好,扭矩-时间曲线上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塑化峰。当增塑剂用量为10~15份时,其它6种增塑剂均具有较好的增塑效果。以聚乙二醇6000增塑体系为例讨论了加工条件(加工温度和转速)对体系加工流变性能的影响。发现提高加工温度和转矩流变仪转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聚乳酸/田菁胶共混体系的塑化。需根据所用加工设备和工艺合理地选择增塑剂种类及其用量和加工条件。
张青苏桂仙李德玲周长山
关键词:聚乳酸田菁胶流变性能塑化时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