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1204FKCA123)
- 作品数:9 被引量:61H指数:5
- 相关作者:郭凤霞陈垣赵锐明李军贤孙连虎更多>>
- 相关机构:甘肃农业大学甘肃中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陇西中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移栽密度对蒙古黄芪生长发育及产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黄芪是药食同源的重要中药材品种之一,为了实现黄芪规范化栽培,提高栽培成效,在黄芪道地产区甘肃省陇西县试验基地行距30 cm条件下,分别采用8,10,12,14,16 cm不同的株距栽培蒙古黄芪。方法:通过测定返青株生长发育动态及药材产量和质量,利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旨在确定合理的移栽密度,探寻规范的蒙古黄芪生产技术。结果:在行距30 cm条件下,移栽株距对蒙古黄芪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随着株距的增大,蒙古黄芪地上部分生物量减小,根冠比增大,但单位面积药材产量下降,药材外观性状随着移栽密度的减小有所改善。在株距14 cm的栽培密度下,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均最高。株距8~16 cm栽培密度条件下,黄芪药材浸出物含量均优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标准,各株距处理综合评价指数依次为14 cm> 16 cm> 10 cm> 8 cm> 12 cm。结论:结合产量与经济效益综合评判,最优移栽株行距30 cm×14 cm(密度23.81万株/hm^2),该密度下蒙古黄芪生长发育健壮,主茎较粗,根冠比较大,产量较高,质量优异。
- 徐博琼陈垣郭凤霞郭凤霞周多旭
- 关键词:蒙古黄芪移栽密度生长发育
- 移栽期对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mongholicus)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采用初冬和春季移栽对比试验,定期测定土壤含水量、生长发育指标、药材产量和质量指标,旨在探寻地道产区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mongholicus)最佳移栽季节。结果表明:与春栽田比较,冬栽田20cm土层内土壤含水量在苗栽返青期显著增高,而40cm以下土层土壤含水量在生长后期显著降低;苗栽返青和开花分别提早10d和13d,返青出苗势、出苗率和出苗指数分别提高32.6%、4.4%和0.2497,返青株成活率提高5.0%,有效延长了黄芪生长天数,为药材根的生长和有效成分积累奠定了良好的营养生长基础。初冬栽和春栽田成药根数分别为201 087根·hm-2和181 250根·hm-2,一等品出成率分别为24.02%和19.69%,药材鲜产量分别为5 400kg·hm-2和5 057kg·hm-2;黄芪甲苷含量分别为0.121%和0.098%,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分别为0.080%和0.052%,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分别为27.62%和25.54%。初冬移栽黄芪成效更为显著,建议规范化生产中合理调整移栽季节,提倡初冬移栽。
- 陈垣李军贤郭凤霞张万世程国栋
- 关键词:移栽时期药材质量
- 太空搭载膜荚黄芪SP_(2)代2年生群体遗传变异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寻创造多年生膜荚黄芪优异种质的途径,筛选新品种选育的优异变异群体。方法:将其种子搭载“神舟十一号”和“长征七号”,在太空分别历时33 d和22 h,统计分析SP_(2)代2年生群体表型性状,用简单重复序列(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33 d、22 h和对照(CK)群体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9.37%、26.17%和26.10%,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27、1.22和1.24,在欧氏距离5处,33 d有5类群、22 h有6类群、CK有3类群。SSR标记的8对有效引物扩增显示,33 d、22 h和CK群体平均每对引物的多态信息值分别为0.320、0.427和0.333,遗传距离变幅分别为0~0.8959、0.0270~0.9435和0~0.8959,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4000~1.0000、0.3846~0.9730和0.4000~1.0000,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8时,33 d和CK群体均归为4类群,22 h归为5类群。尽管表型和分子聚类结果有一定差异,但各群体均以株高、株幅、茎粗、复叶数、茎色和花色为主要类群性状。结论:以太空搭载膜荚黄芪种子为研究对象所建立的SP_(2)代2年生群体后代遗传多样性丰富,是新品种选育的优异变异群体。
- 陈永中陈垣郭凤霞董林林刘兰兰孙亚鹏许宏亮李红玲
- 关键词:太空诱变膜荚黄芪表型性状分子标记
- 移栽密度对红芪生长发育及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4年
- 采用不同移栽密度(行距30cm,株距10,15,20,25和30cm)进行红芪栽培,旨在探寻甘肃省地道产区适宜红芪栽培的移栽密度,为规范化生产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行距一定(30cm)的条件下,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大,红芪群体产量显著下降,但药材单根产量和质量均显著提高,株距为25cm条件下移栽成活率最高,植株生长发育健壮,根茎比最大,主茎较粗,药材个体质量指标最佳,侧根少,主根较长,药材根大,质量优异,较传统移栽株行距30cm×30cm药材鲜产量提高14.8%,干药材产量提高22.1%。以上说明甘肃陇南武都区红芪最佳移栽密度株行距为25cm×30cm,折合移栽密度为13.3万株/hm2。
- 赵锐明孙连虎郭凤霞郭凤霞田生华
- 关键词:红芪移栽密度生长发育
- 冬季和春季播种对蒙古黄芪种苗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以蒙古黄芪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初冬季节和春季分期播种育苗对比试验,定期测定土壤含水量和苗栽生长发育指标,旨在揭示冬季和春季播种对蒙古黄芪种苗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探寻黄芪最佳育苗季节.结果表明:与春播田相比较,冬播田出苗期土壤含水量高,种子提早出苗14d,幼苗长势良好,但死苗严重,成苗后功能叶早衰脱落明显,后期长势反而不及春播田的水平.春播田出苗率虽低,但幼苗成活率高,后期生长势强,育成苗栽产量和质量均极显著提高,苗栽产量较冬播田增加(3 378.3±1 109.6)kg/hm2,单根鲜质量、单根长和芦头茎长分别增加0.729g、4.42cm和6.530cm,侧根数却显著减少,根腐病发病率和发病程度显著降低.据此认为,黄芪露地育苗不适宜冬季播种,建议规范化生产中春播育苗.
- 李军贤陈垣郭凤霞梁伟杨慧珍赵亚兰
- 关键词:蒙古黄芪冬播春播种苗质量
- 采收期对膜荚黄芪叶茶生物活性成分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是药食同源黄芪的基原植物之一,成药期枝叶繁茂,为开发中药资源功能叶产品,在其成药栽培期每15 d采摘1次叶片,按绿茶加工工艺制成叶茶,系统测定不同采收期叶茶内生物活性成分,旨在探寻膜荚黄芪叶茶的最佳采收期和资源利用潜力。结果表明:叶茶生物活性成分随采收时间的不同而异,黄酮类和多酚类含量均随采收期的延后先升高后下降,总黄酮含量分别为:6月30日(17.06%)>6月15日(16.62%)>5月30日(16.53%)>7月15日(15.73%);4个采收期多酚含量依次为:4.49%、5.63%、5.50%、5.31%;多糖和水浸出物、醇浸出物含量均随采收期延后显著提高,含量依次为:5月30日(4.98%、47.16%、47.01%)<6月15日(6.00%、48.79%、47.40%)<6月30日(6.90%、49.08%、47.70%)<7月15日(7.80%、50.29%、48.36%)。随采收时间延后黄芪叶茶总抗氧化生物活性成分先升高后下降,营养成分含量持续升高,即抗氧化生物活性成分:6月30日(29.46%)>7月15日(28.83%)>6月15日(28.25%)>5月30日(26.00%),营养成分7月15日(98.65%)>6月30日(96.78%)>6月15日(96.19%)>5月30日(94.17%)。浸出物与多糖和多酚含量均呈正相关,与黄酮含量呈负相关。说明中药资源膜荚黄芪叶茶是良好的药食同源功能产品,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以6月30日至7月15日为最佳采收期。
- 黄保婷陈垣郭凤霞郭凤霞
- 关键词:膜荚黄芪采收期黄酮多酚浸出物
- 太空搭载膜荚黄芪SP2代二年生群体遗传变异分析
- 膜荚黄芪是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甘肃、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以根入药,味甘性温,具有补气升阳、生津养血等功效。黄芪种类多,栽培中存在品种混杂、种质退化等问题;选育膜荚黄芪新品种,成为提高膜荚黄芪...
- 陈永中
- 关键词:空间诱变膜荚黄芪表型性状分子标记
- 文献传递
- 蒙古黄芪质量标准研究
- 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var.mongholicus)为豆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等功效,但质量参差不齐。在全国主产区征集蒙古黄芪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其种子、种苗及药...
- 徐博琼
- 关键词:蒙古黄芪种子种苗药材
- 甘肃宕昌县野生黄芪资源调查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采用踏查及实地样方调查的方法,对甘肃宕昌县野生黄芪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旨在揭示该生态区野生黄芪资源的分布特点和药材储量。结果表明,宕昌县境内7个不同的植被类型,仅南河乡针叶林和阔叶林灌丛发现有野生黄芪居群分布,野生黄芪出现样地占宕昌县总调查样地的10.6%,野生黄芪出现样方占宕昌县调查总样方的0.38%。宕昌县野生黄芪资源分布面积约为2.53km2,药材储量约为19.368 9t。说明宕昌县境内野生黄芪资源极其稀少,分布范围极其狭窄。
- 何媛丽陈垣郭凤霞周传猛杨慧珍
- 关键词:资源分布
- 蒙古黄芪3个品系(种)农艺性状及产量比较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比较蒙古黄芪品系(种)间农艺性状、药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为蒙古黄芪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以‘陇芪1号’为对照(CK),‘甘芪1号’(GQ1)和‘甘芪2号’(GQ2)为试验品系,测定三者农艺性状指标、叶绿素含量、氮含量、药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对药材产量、根腐病发病率等因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蒙古黄芪品系(种)间农艺性状及药材产量存在差异,GQ1和GQ2主根较CK显著增长,分别增长36.91%和52.51%;侧根数明显减少,分别较CK减少19.70%和18.23%,2个新品系根型更为优异。基于药材产量构成因素与发病率的综合评价得出GQ2(0.7801)>GQ1(0.4821)>CK(0.2837),新品系GQ1和GQ2根腐病发病率均显著降低,GQ2药材产量最高。
- 付晓陈垣郭凤霞董鹏斌郭凤霞郭昱君许宏亮
- 关键词:蒙古黄芪品系农艺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