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200606)

作品数:8 被引量:30H指数:4
相关作者:王峻牛金亮苏晋生李文晋郑英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吕梁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骨髓
  • 3篇急性
  • 3篇骨髓浸润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2篇髓细胞
  • 2篇髓细胞白血病
  • 2篇全身
  • 2篇细胞
  • 2篇急性髓细胞
  • 2篇急性髓细胞白...
  • 2篇MRI研究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电泳
  • 1篇电泳
  • 1篇动态增强扫描
  • 1篇多克隆

机构

  • 6篇山西医科大学...
  • 4篇太原市中心医...
  • 3篇吕梁市人民医...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长治医学院附...

作者

  • 6篇牛金亮
  • 6篇王峻
  • 4篇苏晋生
  • 3篇郝文静
  • 3篇郑英
  • 3篇李文晋
  • 2篇宋志珍
  • 2篇于保锋
  • 2篇张悦红
  • 2篇郑洁
  • 2篇王惠珍
  • 1篇张栋
  • 1篇李小峰
  • 1篇李俊峰
  • 1篇杨林花
  • 1篇程牛亮
  • 1篇李健丁
  • 1篇胥毅
  • 1篇李晓君
  • 1篇茹晋丽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抗双胸蚓核酸酶EWD_2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将从双胸蚓组织中纯化的核酸酶EWD_2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兔抗EWD_2多克隆抗体。方法将纯化的双胸蚓核酸酶EWD_2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兔抗EWD_2血清,以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方法分析其特异性和效价。结果EWD2蛋白免疫新西兰兔成功获得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制备的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ELISA显示效价为1∶6000。结论获得了双胸蚓核酸酶EWD_2多抗血清,为今后对双胸蚓核酸酶活性和结构的研究建立了基础。
于保锋陈显久王惠珍张悦红程牛亮牛勃
关键词:核酸酶抗体制备
MR动态增强扫描评估髋部骨髓血流灌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观察FLASH序列T1W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髋部不同部位骨髓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分析其血流动力学特点及生理学意义。方法20例志愿者行髋部FLASH序列DCE-T1WI扫描,以双侧髋臼、干骺端及股骨头为研究对象,分别选择感兴趣区(ROI),绘制百分比TIC。读取TIC首次峰值(fE_(max))、最高信号强度(E_(max)),比较不同部位ROI各参数值的差异,分析其微循环血流灌注的特点。结果人体髋臼、干骺端及股骨头fE_(max)分别是(19.09±3.23、9.50±1.48、4.66±0.68)、E_(max)值分别是(25.30±3.64、19.27±1.38、10.31±1.20),三部位fE_(max)、E_(max)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是283.96、235.96,P值均小于0.05)。结论FLASH序列DCE-T1WI可同时评估富血供红骨髓及乏血供黄骨髓微循环的血流灌注。股骨头低血流灌注可能是发生骨坏死的生理学易患因素之一。
牛金亮王峻冯敢生孔祥泉苏晋生
关键词:骨髓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
动态CT观察髌股关节排列异常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分析动态CT评估髌股关节排列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分别在屈膝0°、10°、20°、30°时用CT检测30例60膝髌股关节,观察膝关节不同屈曲角度髌股关节的排列,测量各屈曲度髌股关节的股骨滑车角、相称角及外侧髌股角,分析不同角度对髌股排列异常的检出率。结果本组分别在膝关节0°、10°、20°、30°选取髌骨棘与股骨滑车凹最深的层面测量,有15膝的相称角大于16°,为髌骨外侧半脱位,16膝为髌骨外倾,10膝髌骨外侧倾斜合并半脱位。统计学分析证实膝关节屈曲10°和20°对髌骨外倾、半脱位检出率高。结论动态CT能评估髌股关节排列,膝关节屈曲10°和20°是诊断髌股关节排列异常的重要位置。
牛金亮陈翠平王峻李健丁
关键词:膝关节髌股关节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全身骨髓浸润MRI与血清VEGF含量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采用全身MRI技术观察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骨髓MRI表现,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对照研究,分析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24例确诊初发AML患者,分6次完成全身骨髓MRI检查,包括头颅、脊柱、胸骨、骨盆、双侧肱骨、股骨、胫骨。同时测定AML患者外周血VEGF含量。结果24例AML患者颅骨、脊柱、骨盆、胸骨骨髓广泛浸润;双侧肱骨、股骨、胫骨不同程度骨髓浸润。肱骨、股骨浸润范围大的患者出现双侧胫骨浸润。按照胫骨浸润的程度,将AML患者MRI骨髓浸润范围分为3级:Ⅰ级,胫骨未见浸润病灶;Ⅱ级,胫骨骨髓浸润,范围不超过胫骨全长1/2;Ⅲ级,胫骨骨髓浸润,范围超过胫骨全长1/2。24例中Ⅰ级14例,Ⅱ级6例,Ⅲ级4例。AML患者外周血VEGF含量,其范围在3.13~49.48之间,累计logit回归分析显示AML骨髓浸润的程度分级与血清VEGF含量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16。结论全身MRI检查能全面显示AML骨髓浸润的范围及严重程度,与血清学VEGF含量呈正相关。全身骨髓MRI有望能为AML预后评价、抗肿瘤血管治疗提供更多临床信息。
牛金亮王峻郝文静苏晋生李文晋郑英
关键词:全身骨髓急性髓细胞白血病VEGF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全身骨髓浸润15例MRI表现
2008年
目的 分析全身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观察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骨髓MRI表现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临床确诊初发AML患者15例,采用快速自旋回波(FSE)T1加权(T1WI)MRI成像,观察脊柱、胸骨、股骨、胫骨骨髓浸润的MRI表现.结果 15例AML患者脊柱、骨盆、胸骨骨髓均一浸润;双侧股骨、胫骨骨髓浸润范围不同,股骨浸润范围大的患者出现双侧胫骨浸润,严重患者双侧股骨、胫骨骨髓均一浸润.结论 全身MRI检查能全面显示AML骨髓浸润的范围及严重程度,有望为AML预后评价提供更多临床信息.
李俊峰郝文静牛金亮王峻杨林花苏晋生
关键词:骨髓
激素治疗风湿病患者股骨头骨坏死风险评估的MRI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激素治疗风湿病患者髋部骨及骨髓的MRI表现,分析MRI在股骨头坏死风险评估中的意义。资料与方法激素治疗的50例风湿病患者行髋关节X线平片及冠状位MRI检查,MRI检查序列包括自旋回波T1WI、脂肪抑制序列(STIR)、动态增强扫描(DCE-MRI)。采用股骨骨髓转化系数(MCI)值及DCE-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定量分析激素治疗未发生骨坏死患者股骨骨髓的信号强度及血流灌注;并选取同期年龄相匹配的20例正常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50例患者中,5例(6髋)发生股骨头坏死,其中1例为双髋。20例未发生骨坏死的激素治疗患者与正常对照组(79.51±6.58)相比,股骨MCI明显增高(90.41±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P<0.01);两组干骺端及股骨头的血流灌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7,P<0.05;t=5.12,P<0.05)。结论 MRI股骨骨髓转化系数及DCE-MRI是评估股骨头骨坏死风险的有效手段,可为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提供影像学依据。
牛金亮王峻李文晋李小峰茹晋丽郑英郑洁宋志珍
关键词:风湿性疾病激素类
两种蛋白电泳染色方法的比较被引量:3
2007年
于保锋张栋闫峻王惠珍张悦红
关键词:染色方法蛋白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相对分子质量周围环境考马斯亮蓝
急性白血病骨髓浸润的动态增强MRI研究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采用动态增强MRI(DCE—MRI)分析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浸润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47例AL患者行快速小角度激发梯度回波(FLASH)序列T1WI冠状面髋部DCE—MRI,分别在腰椎及双侧髂骨设置ROI,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ETCs),计算最大强化率(Emax)、强化斜率(slope)。读取MR检查近期AL骨髓象中原始细胞所占比例。47例AL患者分为3组:初发未治疗组、初发治疗完全缓解(CR)组及初发治疗未缓解(NR)组。比较AL患者不同部位(椎体及髂骨)骨髓浸润在DCE—MRI的差异;比较3组患者髂骨骨髓浸润Emax、slope值的差异,与骨髓象原始细胞计数对照分析其临床意义。对所获数据分别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47例AL患者髂骨骨髓Emax值(15.70±7.06)比腰椎(11.28±5.52)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lope值分别为0.82±0.12和0.80±0.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初发未治疗组髂骨骨髓Emax和slope分别为17.15±5.75和0.98±0.13,14例初发治疗CR组分别为8.76±3.93和0.26±0.04,8例初发治疗NR组分别为21.62±6.50和1.38±0.02,三组间Emax和slop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初发治疗CR组的Emax及slope值均低于初发未治疗组和初发治疗NR组(P值均〈0.05);初发未治疗组Emax及slope值均低于初发治疗N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7例AL患者髂骨骨髓的Emax值与骨髓象原始细胞比例(25.6±4.2)%呈正相关(r=0.501,P〈0.05),与slope值无相关性(r=0.235,P〉0.05)。结论DCE—MRI是评估AL患者骨髓浸润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的有效方法,可望为AL患者预后评价及疗效监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王峻郝文静牛金亮苏晋生李文晋李俊峰王煊郑英郑洁宋志珍李晓君胥毅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骨髓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