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78132)

作品数:10 被引量:192H指数:9
相关作者:黄茂松姚兆明柳艳华刘明张明慧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安徽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7篇软黏土
  • 7篇黏土
  • 6篇荷载
  • 5篇循环荷载
  • 5篇边界面
  • 4篇饱和软黏土
  • 4篇边界面模型
  • 3篇主应力
  • 3篇各向异性
  • 2篇循环加载
  • 2篇应力
  • 2篇隧道
  • 2篇土力学
  • 2篇加载
  • 2篇本构
  • 2篇长期沉降
  • 2篇沉降
  • 1篇弹塑性
  • 1篇弹塑性模型
  • 1篇地铁

机构

  • 10篇同济大学
  • 5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上海隧道工程...

作者

  • 10篇黄茂松
  • 5篇姚兆明
  • 5篇柳艳华
  • 2篇刘明
  • 1篇张宏博
  • 1篇陈军浩
  • 1篇杨超
  • 1篇李帅
  • 1篇张明慧

传媒

  • 6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水利学报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铁道学报

年份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循环荷载下软黏土的各向异性边界面模型被引量:13
2009年
在各向同性边界面理论框架中,通过引入各向异性张量,提出了适用于描述循环荷载作用下软黏土各向异性的边界面本构模型。本模型通过初始固结应力状态确定各向异性张量的初始值,并通过各向异性张量的旋转硬化准则反映循环荷载作用下各向异性的演化。同时,在映射准则中,将映射中心由固定改为可移动,以反映循环荷载作用下土体的滞回特性。从而将一般边界面模型扩展,使其可描述复杂应力状态下饱和软黏土的动力特性。通过与上海软黏土的室内循环三轴试验结果以及文献中相关试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所提出的本构模型的合理性。
黄茂松刘明柳艳华
关键词:循环荷载各向异性边界面模型
循环荷载下非饱和结构性土的边界面模型被引量:18
2009年
基于结构体损伤概念和非饱和土力学,利用边界面塑性理论,提出了一个可以描述循环荷载作用下非饱和土力学特性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在BBM(Barcelona Basic Model)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土的持水曲线建立了常含水率下吸力与土体应力之间的耦合作用关系;通过屈服面的大小的改变来反映土体结构性的变化,建立了与累积塑性应变相关的损伤规律。同时,修正了常用边界面理论中映射准则,引入可移动映射中心的概念,将加载、卸载过程的映射准则进行统一,以反映循环荷载下土体产生的滞回特性。通过与相关文献以及本文的循环三轴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本文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非饱和黄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性。
黄茂松杨超崔玉军
关键词:非饱和土力学循环荷载边界面
主应力轴循环旋转下饱和软黏土的累积变形被引量:21
2012年
交通荷载下地基中土单元的主应力大小和方向将同时发生变化,现有的计算交通荷载引起的路基长期沉降实用模型未能反映交通荷载引起的土体单元主应力轴循环旋转现象。在推导常广义剪应力主应力轴循环旋转方程及验证空心圆柱剪切仪动力加载能力基础上,对上海第④层饱和软黏土进行一系列常广义剪应力主应力轴循环旋转加载试验及非等向固结下循环扭剪试验,分析了主应力轴旋转角、围压及静偏应力对循环塑性累积广义剪应变的影响。将常广义剪应力主应力轴循环旋转加载试验等效成不同不排水静偏应力和动应力循环旋转加载试验,从而进一步验证了文献[12]所提出的显式模型在模拟主应力循环旋转效应方面的可靠性。
姚兆明黄茂松曹杰
关键词:交通荷载
天然软黏土屈服特性及主应力轴旋转效应的本构模拟被引量:20
2011年
为合理模拟主应力轴旋转等复杂加载应力状态,对已有的结构性黏土的各向异性边界面模型中屈服面在π平面上的形状函数M(θ)进行修正,使其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并将模型由三轴应力空间拓展到一般的三维应力空间。通过对天然沉积上海软黏土的一维压缩试验、等压及偏压固结三轴不排水剪切试验、一系列K0固结三轴排水应力路径试验以及不同中主应力系数和主应力轴旋转角度下的空心圆柱不排水剪切试验,对上海软黏土的屈服特性和主应力轴旋转效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验研究表明天然沉积的上海软黏土具有明显的结构屈服特性和塑性各向异性,初始状态边界面在p′q平面上呈并非以K0线为对称轴的倾斜椭圆形状,临界应力比随中主应力系数的增大而减小,验证了模型中所用的三维边界面方程的合理性;主应力轴旋转对天然沉积软黏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及强度均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天然沉积上海软黏土等压及偏压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结果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并对应力路径三轴排水试验以及主应力方向旋转的空心圆柱剪切试验结果进行计算,初步验证了拓展后模型在模拟复杂加载路径及主应力轴旋转效应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黄茂松柳艳华
关键词:软黏土各向异性边界面模型
车振荷载引起的软土越江隧道长期沉降分析被引量:48
2009年
随着越江隧道建设的高速发展,车振荷载引起的隧道长期沉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一些由于交通车辆运行引起的饱和软土地基长期沉降问题,比较实用的预测方法是基于循环累积变形的经验拟合公式。考虑到土体的真实K0固结应力状态对土体强度和变形的影响,对笔者以前提出的经验拟合公式进行了改进,建立了K0固结条件下软黏土的不排水累积应变与累积孔压实用计算公式;并对上海地区典型饱和软土所进行的非等向固结不排水循环三轴试验结果进行了经验拟合,得到了相关参数。同时结合工程实用的分层总和法,建立了长期沉降的简化计算方法,最后对某越江隧道工程的长期沉降进行预测。
刘明黄茂松柳艳华
关键词:越江隧道长期沉降
循环荷载下结构性软粘土的边界面弹塑性模型
在边界面塑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可以描述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结构性软粘土力学特性的各向同性弹塑性模型。通过在本构方程中引入表征土体结构性损伤内变量的方法,将软粘土结构损伤与累积塑性应变的发展联系起来。同时,在映射准则的...
柳艳华黄茂松
关键词:循环荷载软粘土边界面本构模型
文献传递
循环荷载下饱和软黏土的累积变形显式模型被引量:60
2011年
显式模型是计算交通等长期动荷载引起地基沉降的实用方法。在考虑影响饱和软黏土循环荷载下轴向循环塑性累积应变的应力历史、动偏应力水平及第一次轴向循环塑性累积应变与围压归一化基础上提出了计算饱和软黏土轴向循环塑性累积应变显式模型。模型同时反映了等向、偏压固结不排水循环加载轴向循环塑性累积应变发展规律,并很好地反映了围压的影响,其主要参数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且易于确定。通过上海地区第④层饱和软黏土一系列静力三轴、循环加载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得到了模型相关参数。
黄茂松姚兆明
关键词:循环加载饱和软黏土
循环荷载下结构性软黏土的各向异性边界面模型被引量:15
2010年
在边界面塑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可以描述循环荷载作用下结构性饱和软黏土力学特性的各向异性弹塑性模型。通过在本构方程中引入表征土体结构性损伤内变量的方法,将软黏土结构损伤与累积塑性应变的发展联系起来;并引入各向异性张量及旋转硬化法则描述其各向异性及演化特征。同时,在映射准则的定义中采用映射中心可移动的方法,以反映土体在卸载再加载时的弹塑性。通过对典型结构性软黏土及上海软黏土循环三轴试验结果的模拟,初步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柳艳华黄茂松李帅
关键词:循环荷载软黏土各向异性边界面模型
饱和软黏土循环累积孔压模型及地铁隧道路基长期沉降计算被引量:24
2012年
不同围压和固结方式下,在进行上海地区第4层饱和软黏土不排水循环三轴试验及累积孔压影响因素分析基础上,引入修正动偏应力水平,建立循环累积孔压显式模型;并利用循环三轴试验结果验证模型合理性。提出交通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长期运营沉降分析方法,并应用于上海地铁隧道路基长期沉降预测。该方法采用拟静力有限元计算循环累积塑性变形和孔压显式模型相结合的方式,所需计算参数易于确定;对其他循环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长期沉降预测有借鉴作用。
姚兆明张明慧陈军浩
关键词:循环三轴试验长期沉降
长期循环荷载下粉细砂的累积变形特性被引量:8
2011年
在分析循环荷载下粉细砂轴向塑性累积变形受初始孔隙比、有效固结压力及动应力比等因素影响规律基础上,考虑动偏应力水平及初始固结压力影响,建立了一种参数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计算粉细砂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轴向塑性累积变形的显式模型.通过对上海地区粉细砂非等向固结排水循环三轴试验结果进行模拟,得到了相关参数,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姚兆明黄茂松张宏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