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3JJ3112)

作品数:45 被引量:75H指数:5
相关作者:冯泳兰邝代治庾江喜蒋伍玖张复兴更多>>
相关机构:衡阳师范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0篇晶体
  • 20篇晶体结构
  • 13篇活性
  • 12篇抗癌
  • 12篇抗癌活性
  • 11篇丁基
  • 11篇有机锡
  • 11篇酸酯
  • 11篇配合物
  • 10篇量子化学
  • 10篇化合物
  • 8篇丁基锡
  • 8篇热稳定
  • 8篇热稳定性
  • 8篇甲酸
  • 6篇体外
  • 5篇荧光
  • 5篇三环己基
  • 5篇体外抗癌
  • 5篇苄基

机构

  • 51篇衡阳师范学院
  • 3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湘潭大学
  • 1篇湘南学院
  • 1篇湖南省教育厅

作者

  • 39篇冯泳兰
  • 39篇邝代治
  • 35篇蒋伍玖
  • 35篇庾江喜
  • 30篇张复兴
  • 26篇朱小明
  • 8篇唐斯萍
  • 7篇郑建华
  • 7篇王剑秋
  • 4篇张志坚
  • 4篇许志锋
  • 4篇彭雁
  • 3篇李俊华
  • 3篇杨春林
  • 2篇曾荣英
  • 2篇刘梦琴
  • 2篇唐文清
  • 2篇肖尧
  • 2篇李海洋
  • 2篇刘俊

传媒

  • 19篇无机化学学报
  • 14篇衡阳师范学院...
  • 4篇应用化学
  • 3篇中国化学会第...
  • 2篇计算机与应用...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化学通报
  • 1篇理化检验(化...
  • 1篇有机化学
  • 1篇冶金分析
  • 1篇分析试验室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8篇2017
  • 5篇2016
  • 10篇2015
  • 14篇2014
  • 10篇2013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六聚鼓型有机锡氧簇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热稳定性研究
自从Klemperer W G报道首例鼓型有机锡氧簇合物[1]以来,探索新的六聚鼓型有机锡合成方法,成为有机锡化学中较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2-4].我们以4-叔丁基苯甲酸、3-甲基-4-氨基苯甲酸、9-蒽甲酸、4-二甲...
庾江喜邝代治冯泳兰张复兴王剑秋蒋伍玖
关键词:晶体结构热稳定性
两个二[氧合-二(取代苯甲酸二丁基锡)]的微波溶剂热合成、晶体结构和体外抗癌活性被引量:1
2017年
在微波甲醇溶剂热中,二丁基氧化锡分别与4-叔丁基苯甲酸和3-甲基-4-氨基苯甲酸反应,合成了具有μ3-O桥联的有机锡化合物[(μ_3-O)(n-Bu_2Sn)_2(O_2CR)_2]_2(R=4-(t-Bu)-C_6H_5(1),(3-Me-4-NH_2)-C_6H_4(2)),并对它们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X射线晶体衍射表明,化合物1、2的中心具有Sn2O2四元环平面结构,锡与配基原子构成畸形三角双锥六面体。人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表明,化合物1、2对人结肠癌(HT-29)、肝癌细胞(HepG2)、乳腺癌(MCF-7)、鼻咽癌(KB)和肺癌细胞(A549)均显示出比临床使用的顺铂还强的抗癌活性。
冯泳兰邝代治张复兴庾江喜蒋伍玖朱小明
关键词:有机锡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
氢键构筑网络结构的三正丁基锡羧酸酯的合成、结构及抗癌活性
2015年
微波辐射条件下,μ-氧-双(三正丁基锡)分别与二苯乙醇酸、2-氯烟酸反应,合成了三正丁基锡羧酸酯(n-Bu)3Sn O2CR(H2O)[R:C(OH)Ph2(1),C5NH3Cl(2)]。经IR、1H和13C NMR、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构。配合物1、2均属正交晶系,空间群分别为Pbca和P212121,配基与中心锡原子均构成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1和2晶体中,存在着多种氢键作用,分别连接扩展成二维和三维超分子网络。初步测试表明:1和2对人癌细胞Colo205、Hep G2、MCF-7、Hela、NCI-H460增殖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尤其对MCF-7、Hela、NCI-H460的抑制作用均大大优于卡铂,且1的抗肿瘤活性更优于2。
邝代治庾江喜冯泳兰张复兴蒋伍玖朱小明
关键词:超分子网络抗癌活性
三(3,5-二氟苄基)氯化锡和四(邻氯苄基)锡的合成、晶体结构及量子化学
2017年
3,5-二氟苄基氯和邻氯基苄基氯在适当的溶剂中与锡粉反应,合成了三(3,5-二氟苄基)氯化锡(1)和四(邻氯苄基)锡(2),经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新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化合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体学参数:a=1.858 33(11)nm,b=1.140 98(7)nm,c=2.690 06(16)nm,β=109.288(10)°,V=5.383 6(6)nm3,Z=8,Dc=1.532 g·cm^(-3),μ(Mo Kα)=13.61 cm^(-1),F(000)=2 480,R1=0.085 1,wR^2=0.168 1。化合物2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m,晶体学参数:a=0.585 54(5)nm,b=1.969 74(18)nm,c=0.857 86(8)nm,β=95.204 0(10)°,V=0.985 34(15)nm3,Z=2,Dc=1.805 g·cm^(-3),μ(Mo Kα)=14.91 cm-1,F(000)=524,R1=0.054 0,wR_2=0.163 9;中心锡原子为畸变四面体构型。对其结构进行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探讨了化合物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以及部分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测定了化合物的热稳定性。
张复兴陶靖唐丹丹罗晶汤鹏邝代治冯泳兰朱小明
关键词:晶体结构量子化学
两个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含N杂环羧酸酯的合成、结构、热稳定性、量子化学及毒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在甲醇中氧化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分别与吡嗪-2-甲酸、吲唑-3-甲酸反应,合成了2个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含N杂环羧酸酯(PhCMe2CH2)3Sn[O2C(C4N2H3)](1)和(PhCMe2CH2)3Sn[O2C(C7N2H5)](2)。经IR、1H和13C NM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构。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晶体学参数:a=1.209 31(7)nm,b=1.818 15(11)nm,c=1.491 39(9)nm,β=93.567(3)°,Z=4,V=3.272 8(3)nm3,Dc=1.302 Mg·m-3,μ(Mo Kα)=0.812 mm-1,F(000)=1 328,R1=0.027 5,wR2=0.067 0。配合物2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体学参数:a=1.153 10(7)nm,b=1.819 73(11)nm,c=2.620 40(16)nm,α=86.866(2)°,β=87.063(2)°,γ=73.332(2)°,Z=6,V=5.255 9(6)nm3,Dc=1.288 Mg·m-3,μ(Mo Kα)=0.762 mm-1,F(000)=2 112,R1=0.037 4,wR2=0.092 5。1和2的中心锡原子均为畸变四面体构型。通过分子间C-H…O和N-H…N氢键作用,配合物2形成环状三聚体结构;两相邻三聚体间,经C-H…π作用进一步扩展成为六聚体。热重分析结果表明,1和2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分别在210、240℃以下可以稳定存在。毒性测试的初步结果表明,配合物1、2对石螺急性毒性较小,具有较好的环境相容性,且1的毒性低于2和苯丁锡。
庾江喜冯泳兰邝代治张复兴蒋伍玖朱小明
关键词:热稳定性量子化学毒性
二维网状结构三丁基锡3-羟基吡啶-2-甲酸酯的合成、结构研究
2016年
氧化双(三正丁基锡)与3-羟基吡啶-2-甲酸反应,合成三丁基锡3-羟基吡啶-2-甲酸酯化合物,经X-射线衍射确定了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化合物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数据:a=1.054 69(19)nm,b=1.083 55(19)nm,c=1.911 0(3)nm,β=100.547(7)°。分子结构的中心锡与配基原子形成五配位变形三角双锥,羧基氧原子与Sn原子相互桥联,构成一维链状超分子结构,两相邻链之间,通过吡啶上的3-位羟基氧、4位吡啶氢原子交叉形成氢键作用构成二维网状结构。Sn2-C单键旋转在一定范围受阻,Sn2-C单键旋转的起始(α=0)构象处于低能状态,表明化合物的二维网层状为稳定结构。并在HF/Lanl2dz水平对化合物的前沿轨道组成、稳定性和原子电荷布居进行讨论。
冯泳兰张复兴邝代治唐斯萍许志锋庾江喜蒋伍玖朱小明谭宇星杨春林
关键词:二维网状结构
三环己基锡8-羟基喹啉配合物的微波辅助合成、结构表征、热稳定性和体外抗癌活性被引量:3
2014年
微波辐射下,8-羟基喹啉与三环己基氢氧化锡反应,合成了三环己基锡配合物Cy3SnOC9NH6(Cy为环己基)。通过UV、IR、1H和13C NMR、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手段表征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体学参数:a=0.99530(5)nm,b=1.01129(5)nm,c=2.58327(13)nm,α=89.1880(10)°,β=86.6290(10)°,γ=81.2490(10)°,Z=4,V=2.5654(2)nm3,Dc=1.326 Mg/m3,μ(MoKα)=1.013 mm-1,F(000)=1064,R1=0.0447,wR2=0.0891。配合物在200℃以下稳定,对人体的癌细胞Colo205、HepG2、MCF-7和NCI-H460增殖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庾江喜冯泳兰邝代治张复兴蒋伍玖朱小明
关键词:微波辅助合成抗癌活性
双(取代水杨醛)缩卡巴肼正丁基锡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除草活性被引量:2
2018年
在微波甲醇溶剂热中,正丁基三氯化锡(n-Bu Sn Cl3)与双[4-二乙氨基或(3,5-二叔丁基)取代水杨醛]缩卡巴肼和缩硫代卡巴肼配体反应,合成双(取代水杨醛)缩卡巴肼和缩硫代卡巴肼丁基锡配合物,(n-Bu Sn)_2Cl_3(OH_2)[(2-OH,R)Ph CH NNH]_2CX[R:4-NEt_2(4-二乙氨基),X:O(A1);R:4-NEt_2,X:S(A2);R:3,5-(t-Bu)_2,X:O(A3);R:3,5-(t-Bu)_2,X:S(A4)],经元素分析、IR、1H和13C NMR表征,X射线衍射获得的配合物A2的晶体结构表明,化合物A2是具有六配位畸形八面体构型的双锡核配合物。配体及其丁基锡配合物均对马齿苋、刺苋、四九菜心、苋菜和决明子靶标植物具有生长抑制作用,且配合物A1和A2具有较广谱、配合物A3和A4具有选择性生长抑制作用,可作为杂草生长抑制候选物研究。
杨春林杨春林张复兴庾江喜蒋伍玖邝代治
关键词:晶体结构除草活性
曙红Y与有机锡化合物的显色反应研究
2014年
在pH 4.2的乙酸盐缓冲介质中并在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存在下,曙红Y试剂分别与5种有机锡化合物,包括三苯基氯化锡(Ⅰ)、三苯基氢氧化锡(Ⅱ)、三环己基氢氧化锡(Ⅲ)、三苄基氯化锡(Ⅳ)及二苄基二氯化锡(Ⅴ)形成紫红色络合物。其中化合物Ⅳ的吸收峰位于549nm处,其余4种化合物的吸收峰均位于544nm处,并测得5种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依次在28.9,22.0,23.1,19.2,33.5mg·L-1范围内与其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据此提出了以曙红Y为显色剂,测定5种有机锡化合物的分光光度法。上述5种化合物的显色体系的表观摩尔吸光率(ε546)依次为(4.63,4.41,5.09,4.87,5.21)×104L·mol-1·cm-1。应用此方法测定了模拟水样中有机锡化合物的含量,结果与加入量基本一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均小于3%。
冯泳兰蒋伍玖庾江喜庾江喜唐文清曾荣英
关键词:分光光度法曙红Y有机锡
六聚鼓型有机锡氧簇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热稳定性研究
自从Klemperer W G报道首例鼓型有机锡氧簇合物[1]以来,探索新的六聚鼓型有机锡合成方法,成为有机锡化学中较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2-4].我们以4-叔丁基苯甲酸、3-甲基-4-氨基苯甲酸、9-蒽甲酸、4-二甲...
庾江喜邝代治冯泳兰张复兴王剑秋蒋伍玖
关键词:晶体结构热稳定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