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24-002-012)
- 作品数:10 被引量:106H指数:7
- 相关作者:王敬刘慧卿刘海庆姚传进蒋宝云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黏弹性聚合物驱驱替动态与不同注入参数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基于质量守恒定律,建立三相五组分考虑聚合物弹性增黏、降低残余油和稠油黏弹性效应的聚合物驱数学模型,并采用IMPES方法进行求解.计算分析表明,黏弹性聚合物驱可降低残余油饱和度,增加驱油体系黏度,提高原油采收率;采收率随注入浓度增大先迅速增加后趋于稳定,最优值为2 000 mg.L-1;随注入速度先增加后降低,存在最优值;随聚合物段塞增大先迅速增加后缓慢增加并趋于稳定,最佳注入量约为0.6 PV;随原油松弛时间增加呈线性增加.
- 王敬刘慧卿徐杰张贤松
- 关键词:黏弹性聚合物驱数学模型数值模拟提高采收率
- 复杂压力系统油藏油井出水机理研究
- 2011年
- 吐哈温米油田的主力产层三间房组储层是一个多压力系统的复杂断块油藏。由于对该断块的压力系统认识不清,部分油井异常出水。为了提高堵水措施的针对性和成功率,需要分析清楚该井出水层位和出水规律。通过从含水率、产液量、产油量、气油比及产出水水质等方面,认清了出水层位、出水机理以及温西一块多层油藏压力系统。分析认为,WX1-42c井的主力产层S33层与S11、S12和S13层不属于同一个压力系统,S13层更是一个高压纯水层。S11、S12和S23层的当前地层水不是原始地层水,而是原始地层水与先期注入水的混合水。鉴于目标井的异常出水不是由注入水窜流而是由射开水层所致,建议对S11、S22和S31层采取封层措施,使油井恢复正常生产。
- 赵传峰侯吉瑞吴振华
- 关键词:堵水出水水质
- 弱凝胶残余阻力系数的测定及修正被引量:6
- 2010年
- 为了确定港东油田一区六断块弱凝胶调驱数值模拟所需要的残余阻力系数,采取了物理模拟手段,首先制作不同渗透率的填砂管模型,通过物理模拟手段初步测定弱凝胶的残余阻力系数。然后建立填砂管的数值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手段拟合试验动态,修正残余阻力系数。最后建立了弱凝胶残余阻力系数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研究成果为实际区块的弱凝胶调驱数值模拟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残余阻力系数。
- 赵传峰姜汉桥李相宏
- 关键词:弱凝胶调驱残余阻力系数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历史拟合
- 聚合物驱数学模型的若干问题被引量:8
- 2011年
- 随着聚合物驱理论、油田开发技术和化学工艺的发展,现有的聚合物驱数学模型在油藏开发模拟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驱油体系流变特性、渗流特性、物理化学特性,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机理、开发效果,原油物性,模拟计算等。依据渗流力学、物理化学、提高采收率及物理模拟实验理论讨论了现有聚合物驱数学模型在质量守恒方程、驱油体系表观黏度模型、聚合物驱残余油饱和度模型、水相渗透率下降系数、可及孔隙体积以及原油黏度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改进的模型。
- 王敬刘慧卿汪超锋庞海洋
- 关键词:聚合物驱数学模型表观黏度残余油饱和度
- SH油田聚合物驱影响因素分析及注聚参数优化被引量:11
- 2011年
- 利用因子分析法对聚合物驱影响因素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考虑聚合物溶液浓度、聚合物驱油体系用量、注入速度、注采比4个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设计,以采收率增量、吨聚增油量和综合指标为评价指标,优化注聚参数组合。聚合物溶液浓度为1 200 mg/L,聚合物驱油体系用量为600 mg.L-1.PV,注入速度为0.11 PV/a,注采比为1时可达到最优效果。研究结果为SH油田IV油组油藏的聚合物驱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 赵传峰陈民锋
- 关键词:聚合物驱数值模拟参数优化提高采收率
- 高凝原油井筒温度场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1
- 2011年
- 高凝原油由于含蜡量高、凝固点高,井筒结蜡严重,开采效果差。根据传热学基本原理,建立了高凝原油井筒温度场数学模型,并选取了潍北油田的4口生产井,对影响井筒温度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井产液量、体积含水率、油管导热系数和电热杆加热功率对井筒温度影响较大,生产时间对井筒温度的影响较小;油井产液量、油管导热热阻和电热杆加热功率的增加对改善井筒结蜡状况有利,而体积含水率(乳化水)的增加对井筒结蜡具有恶化作用,井筒电热杆加热存在最优的加热参数;采取增产(如提液、压裂、注水等)、原油破乳、保温油管以及井筒电热杆加热等措施,可有效改善高凝原油的流动性,实现高凝原油的正常举升。
- 姚传进雷光伦吴川高达蒋宝云刘海庆
- 关键词:高凝原油数学模型结蜡保温油管电加热
- 常规稠油油藏聚合物驱适应性研究被引量:13
- 2010年
- 从经济学观点出发,基于"完全"增量法建立了常规稠油油藏聚合物驱评价指标模型,并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聚合物驱注入参数及适应性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原油性质、聚合物性质、注入参数以及储层物性等对聚合物驱效果具有很大影响。适合于聚合物驱的最佳原油黏度为75 mPa.s,最佳聚合物溶液黏度与原油黏度比为1.6左右,最佳聚合物注入量为0.4~0.5 PV,最佳注入速度为300 m3/d,地层垂向渗透率变异系数范围为0.3~0.7,聚合物注入越早越好。
- 王敬刘慧卿张颖
- 关键词:稠油油藏聚合物驱数值模拟参数优化提高采收率
- 非均质底水油藏水平井水淹规律研究被引量:31
- 2010年
- 应用洛伦兹曲线评价储层的非均质性,通过反解洛伦兹曲线的方法得到具有统一地层传导系数均值的不同非均质程度油藏的渗透率分布,建立了典型底水油藏地质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非均质底水油藏水淹规律。结果表明,当变异系数Vk≤0.2时,油藏可被视为均质的;底水沿高渗透条带突进,渗透率剖面与含水剖面、产液剖面具有一致性;无水采收率与变异系数之间呈修正的逻辑斯蒂函数关系;半对数坐标系下含水率随采出程度的变化关系曲线呈S型,且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呈函数关系;Vk<0.3时,油藏见水模式为线状见水整体水淹,0.3≤Vk<0.7时,油藏见水模式为点状见水整体水淹,Vk≥0.7时,油藏见水模式为点状见水局部水淹。
- 王敬刘慧卿刘松原宫荣娜
- 关键词:非均质底水油藏水平井水淹规律数值模拟
- 高凝油井电伴热优化计算被引量:15
- 2010年
- 针对潍北油田疃3块原油高凝、高含蜡、井筒举升高能耗等导致的井筒举升难题,根据传热学基本原理和两相流理论,建立了井筒电热杆加热数学模型,利用设计的优化计算软件,得到了疃3块3口高凝油井的电加热方式、电加热深度及电加热功率。针对恒功率电伴热系统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电伴热优化方法,即电热杆长度、下入位置及加热点分布优化计算,并以疃3块3-X1井为例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恒功率电伴热优化后3口井的加热深度由原来800m变为448~492m,人工补充热量由最初的8kW降至3.69~5.56kW,降幅达30.5%~53.88%。对电伴热段进行均匀分段,适当增加分段数,可有效降低井筒举升能耗。将油井3-X1的加热段均匀分为10段,每段长度为45m时,人工补充热量为4.25kW,与恒功率电伴热系统相比,井筒举升能耗进一步降低23.6%。
- 姚传进雷光伦吴川蒋宝云刘海庆高达
- 关键词:高凝油电伴热数学模型优化计算节能
- 潍北油田高凝油流变性研究被引量:12
- 2011年
- 针对潍北油田高凝油井因原油凝固、井筒结蜡等导致的抽油杆卡死、断脱、油井停产等不能正常生产的现象,通过气相、液相色谱分析了潍北油田4组油样的组成,运用液体流变性测量仪研究了其粘温特征、流变特性,利用原油凝固点测定仪测定了其在不同含水(乳化水)率下的凝固点,进而对4组油样的流变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和流变模式发现,4组油样的碳数最大值均出现在C25附近,平均碳数为22左右,其含蜡量高达28.83%~30.06%,胶质含量为4%左右,沥青质含量约为1%,凝固点高达31~39.5℃;高凝油对温度十分敏感,其粘温关系呈三折线式;高凝油的凝固点随含水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含水率为70%左右出现峰值;在高凝油的凝固点附近剪切时,高凝油的粘度大幅降低,高凝油温度低于凝固点时4,组油样均为非牛顿流体,具有剪切稀释性。采取井筒加热、原油破乳、螺杆泵实时高速剪切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高凝油的开采效果。
- 姚传进雷光伦张晓高达蒋宝云刘海庆
- 关键词:高凝油粘温曲线非牛顿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