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001CB109004)
- 作品数:52 被引量:567H指数:19
- 相关作者:叶恭银彭于发吴孔明郭予元胡萃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浙江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Bt水稻田不同斑块设计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9
- 2005年
- 利用正交设计考察了B t水稻种植面积大小以及与非转基因水稻相间距离两个因素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转B t稻斑块与非转B t稻斑块共存格局下,尽管两因素对两个品种上节肢动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影响不大,但较大斑块面积对两个品种水稻而言均有利于其上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保持。同时还发现,两个因素对两个品种斑块上的节肢动物群落影响不尽相同,且起显著效应的时间分布也因品种而异。对转B t稻斑块上节肢动物群落显著影响集中在水稻生育期前期(7月份)和末期(9月份),以斑块面积因素相对而言对节肢动物群落稳定性影响更大,具体表现在其面积越大,多样性越高,优势集中度越大。而对于非转B t稻两个因素对其上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几乎贯穿整个调查期,其中又以斑块相间距离因素的影响更大,距离越小,多样性越高,优势集中度越低。进一步品种间的比较发现,转B t稻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影响显著,在靶标害虫危害盛期其上节肢动物群落明显比非转B t稻上的稳定,而在非靶标害虫危害为主的时期,转B t稻田上节肢动物群落均不如非转B t稻上的稳定,尤其在水稻移栽后初期表现显著。
- 蔡万伦石尚柏杨长举彭于发郑亚莉
- 关键词:BT水稻斑块节肢动物群落
- 抗虫转基因水稻对非靶标害虫褐飞虱取食与产卵行为影响的评价被引量:33
- 2004年
- 比较测定褐飞虱在转cry1Ab基因籼稻(B1、B6)和转SCK基因杂交稻恢复系(MSA)及各自亲本对照上的取食与产卵行为。在自由选择寄主植株条件下,褐飞虱于转cry1Ab基因籼稻和转SCK基因杂交稻恢复系上的着虫比率、产卵选择性和产卵量与各自对照嘉早935和明恢86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但取食总痕数除B1外则均显著高于对照。在非自由选择寄主植株条件下,褐飞虱不论于转cry1Ab基因籼稻上还是于转SCK基因杂交稻恢复系上,其取食总痕数均显著多于各自对照,而取食24 h后排泄的蜜露则恰反之。综合可见,3个供试抗虫转基因水稻材料对褐飞虱取食是不利的,而对产卵则无显著的影响。
- 陈茂叶恭银姚洪渭胡萃舒庆尧
- 关键词:非靶标害虫褐飞虱取食行为产卵行为CRY1AB基因
- Cry1Ac抗性棉铃虫对Cry2Ab的交互抗性研究
- <正>随着转Bt基因作物的广泛种植,目标害虫在整个生育期内受到Bt毒素的高压选择, 从而使得害虫对Bt抗性的产生成为可能。为了延缓抗性的产生,几种抗性治理策略得以提出:1)转基因作物中表达一定量的毒素使得部分个体能够存活...
- 罗术东吴孔明田岩梁革梅张永军郭予元
- 关键词:棉铃虫CRY1ACCRY2AB交互抗性
- 文献传递
- 抗虫转基因水稻和化学杀虫剂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41
- 2004年
- 从功能团优势度、功能团内科组成及其优势度、功能团个体数量、群落主要参数及群落结构相异性等方面 ,就含cry1Ab/cry1Ac融合基因的Bt水稻和化学杀虫剂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影响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与对照田相比 ,Bt稻田的节肢动物功能团组成及其优势度、各功能团内科组成及其优势度分布、功能团内个体数量的时间动态、群落参数 (物种丰富度、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 )及时间动态在大多情况下均无显著差异 ,两者间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 .Bt水稻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基本无明显的负效应 .而化防田的功能团优势度等群落特征指标与对照田相比 ,有时具有明显甚至显著的差异 ;群落结构相似性也较低 .综合分析表明 。
- 刘志诚叶恭银胡萃
- 关键词:BT水稻节肢动物群落化学杀虫剂
- 粘虫高龄幼虫对转Bt基因玉米的消化和利用被引量:11
- 2004年
- 在室内用重量法研究了粘虫Mythimnaseparata (Walker)高龄幼虫对转Bt基因玉米MON810和Bt11叶片的消化和利用 ,以明确Bt玉米对暴食期幼虫取食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连续测定的 5天中 ,取食MON810和Bt11两种Bt玉米叶片时 ,幼虫存活率和取食量均显著低于各自的对照组幼虫 ,取食Bt玉米叶片的幼虫体重呈下降趋势 ,第 3天时分别比第 2天减少 12 2mg和 7 4mg ,而取食对照玉米叶片时的幼虫日增重显著的高于处理组的幼虫 ,第 3天的日增重分别为 10 0 4mg和 119 9mg。取食Bt玉米叶片的幼虫对食物的转化率 (ECI和ECD)均为负值 ,在最初 4天的ECI和ECD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幼虫 ,但取食两种非Bt玉米叶片的幼虫的近似消化率 (AD)随取食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 ,取食第 5天分别为 2 0 6 %和 15 1% ;而取食MON810和Bt11叶片时幼虫的AD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幼虫。
- 王冬妍王振营何康来丛斌文丽萍白树雄
- 关键词:粘虫BT玉米取食量食物利用率
- 转Bt基因水稻氨基酸含量研究被引量:6
- 2005年
- 利用酸水解法测定了转Bt基因水稻和常规水稻中的氨基酸含量,以期为转基因的生态学和安全性评价提供基础代谢方面的依据。结果表明:两种水稻中茎秆的氨酸含量均低于叶片。茎秆中,转Bt基因水稻的16种氨基酸含量均低于常规水稻,除组氨酸含量差异性不显著,蛋氨酸、酪氨酸、赖氨酸和脯氨酸含量差异性显著外,其余氨基酸含量差异性均极显著;叶片中,转Bt基因水稻中蛋氨酸含量高于常规水稻且差异性极显著,其余15种氨基酸的含量均低于常规水稻且差异性极显著。
- 贾乾涛杨长举石尚柏彭于发
- 关键词:转BT基因水稻氨基酸
- Bt棉不同种植年限土壤中Bt基因及其蛋白的残留测定被引量:13
- 2008年
- 从16个多年种植Bt棉花的田块抽取土壤样本。采用PCR和ELISA方法测定了土壤试样中Bt基因序列片段和杀虫蛋白的残留和累积效应。结果表明,以土壤总DNA为模板不能扩增出棉花内标准基因和cry1A基因预期大小片段。连续种植Bt棉花可以在土壤中低剂量残留Bt杀虫蛋白,但不会导致Bt毒蛋白在土壤中累积。
- 沈平张永军陈洋吴孔明彭于发郭予元
- 关键词:BT棉花土壤BT杀虫蛋白
- Bt水稻抗虫性及其农艺性状研究被引量:6
- 2005年
- 田间调查发现,为害TT9-4和IR72两种水稻品种的螟虫主要为大螟、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转基因水稻TT9-4对螟虫的控制作用显著优于对照IR72(P<0.05)。TT9-4水稻的株高、结穗数和穗长与IR72无显著差异(P>0.05),TT9-4平均每穗所结谷粒数显著多于对照IR72(P<0.05),但结实率不若IR72高,分别为56.32%和65.14%,使得TT9-4的田间产量低于对照水稻IR72。化学农药的使用对IR72水稻螟害控制有一定的作用,但控害效果不如TT9-4。
- 马永芳陈茂叶恭银胡萃
- 关键词:BT水稻抗虫性农艺性状
- 水稻螟虫对4种Bt杀虫蛋白的敏感性测定被引量:9
- 2007年
- 采用人工饲料喂毒法和浸叶喂毒法测定了二化螟、大螟和稻纵卷叶螟初孵幼虫对4种Bt杀虫蛋白的敏感性。二化螟对Cry1Ab、Cry1Ac、Cry1C和Cry2A的LC50分别为1.739、2.6452、.794 ng/mg和15.965 ng/mg;大螟依次为2.455、10.046、11.803 ng/mg和35.359 ng/mg;稻纵卷叶螟依次为4.000、1.611、69.031μg/mL和12.708μg/mL。作者就不同水稻螟虫对不同Cry蛋白的敏感性差异及其在转基因抗虫作物中的应用作了讨论。
- 张广林韩成香姚洪渭叶恭银
- 关键词:苏云金杆菌二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
- 转抗虫基因棉花和玉米花粉对家蚕生长发育影响的评价被引量:30
- 2002年
- 苏云金杆菌 (Bacillusthuringiensis,Bt)杀虫蛋白基因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是培育转抗虫基因植物的两大类基因。为了正确评价转抗虫基因作物花粉对非靶标重要经济昆虫的安全性 ,本试验以家蚕为对象 ,研究转cry1Ac基因棉花、转cry1A +CpTI双价抗虫棉花以及转cry1Ab基因玉米花粉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非转基因常规棉花或玉米花粉以及无花粉对照相比 ,转抗虫基因棉花或转抗虫基因玉米花粉对家蚕各龄期的死亡率、蛹重、茧重、茧层重、化蛹率、羽化率和产卵量均无多大影响 ,且无明显的剂量效应。虽然取食转抗虫基因花粉后家蚕一龄历期有所延长 ,但与非转基因的花粉处理相比 ,则无显著差异 ;同样 ,家蚕三龄眠蚕体重虽与无花粉对照相比表现出较大差异 ,但其体重均大于对照。可见 ,转抗虫基因棉花和玉米花粉对家蚕的历期和体重亦无多大影响。综上所述 ,转抗虫基因棉花和玉米花粉对家蚕的生长发育不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 李文东叶恭银吴孔明王小奇郭予元
- 关键词:家蚕生长发育生态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