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07JK290)

作品数:9 被引量:39H指数:4
相关作者:聂麦茜王蕾冯晋阳周孝德王志盈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降解
  • 5篇降解菌
  • 4篇生物降解
  • 3篇生物活性炭
  • 3篇污染
  • 3篇活性炭
  • 2篇动力学
  • 2篇油污染
  • 2篇原油降解
  • 2篇原油降解菌
  • 2篇石油污染
  • 2篇疏水
  • 2篇疏水性
  • 2篇污染物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物
  • 1篇底物
  • 1篇动力学模型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芽胞

机构

  • 6篇西安工业大学
  • 5篇西安建筑科技...
  • 3篇西安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聂麦茜
  • 4篇王蕾
  • 4篇冯晋阳
  • 3篇周孝德
  • 2篇王志盈
  • 2篇杨学福
  • 1篇吴蔓莉
  • 1篇玉亚
  • 1篇杨琴
  • 1篇任春艳
  • 1篇吴小宁
  • 1篇蒋欣
  • 1篇徐会宁
  • 1篇林立宁
  • 1篇惠艳
  • 1篇曹雯
  • 1篇苏君梅
  • 1篇董湃

传媒

  • 2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土壤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环保科技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高羊茅和优良菌群联合作用降解陕北黄绵土中的石油烃被引量:7
2009年
以长庆油田石油开采区的烃污染土壤作为供试土壤,以高羊茅为供试植物。从陕北石油污染土壤和污染泥浆中分别获得菌群TJQ和菌群JQ1;用原油污染城市花园土,经过90天驯化获得菌群JQ2,3菌群中主要以细菌和真菌为主,放线菌较少。降解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接种菌群JQ1、JQ2、TJQ及其混合体使土壤中石油降解速率加快,30天内石油烃去除率提高了13.8%~25.4%,微生物FDA活性增长2~3倍,其中JQ1+JQ2组合对石油降解幅度最大,30天降解率可高达35.36%。尽管供试土壤中N、P和有机质含量少,pH偏碱性,土壤贫瘠,不利于植物生长,但高羊茅与各菌群及其混合体联合作用,在其出苗、生长的同时,能明显提高土壤中石油降解效率。与未种植高羊茅相比,30天内,石油降解率最大可提高14.4%,其中JQ1+JQ2+高羊茅组合对土壤中石油烃降解幅度最大,30天降解率最高达49.81%。且根际微生物的数量也相应高出1~2个数量级,微生物FDA活性高出0.53~1.26倍。
杨琴聂麦茜苏君梅蒋欣
关键词:黄绵土石油烃高羊茅降解
一株芽胞杆菌和一株黄杆菌代谢芘的摄取方式解析被引量:4
2009年
通过溶剂萃取、薄层色谱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一株芽胞杆菌CN2和一株黄杆菌CN4在初始pH=6.00的条件下对芘的降解过程.研究表明:芘降解液的pH值随降解时间向中性波动变化;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出的CN2菌体表面具有亲水性,CN4菌体表面具有疏水性,CN2表面疏水性在芘的降解过程中随时间有变大的趋势,CN4表面疏水性在芘的降解过程中随时间有变小的趋势;从芘降解的整个过程看,大部分时间CN2的降解比CN4的快,CN4菌体捕获的芘量比CN2要大,尤其在接种刚开始的一段时期较为明显;细胞表面、细胞壁中、细胞内部均有芘富集迹象,其中细胞表面富集的芘最多.根据试验结果推测,在菌株对芘的降解过程中吸附和降解同时发生;菌体对芘首先通过表面吸附或其它方式结合,随后溶入细胞壁中,跨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被降解;这个传质过程很可能不是连续的,而是由细菌控制的主动的间歇的动态过程.
王蕾聂麦茜王志盈惠艳玉亚徐会宁
关键词:疏水性PH传质
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烃类污染物降解的促进作用被引量:10
2009年
从陕北油田受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能利用葡萄糖作为惟一碳源的高效微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株S5,提取得到其微生物表面活性剂纯品。该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使表面张力降至32.81 mN/m2,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盐性。同时研究该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烃类污染物生物降解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加入该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使S5对柴油的降解率提高15.2%,S9对柴油的降解率提高21.2%;在多环芳烃的水相降解实验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对芘的降解均有明显促进作用,降解率最大可以提高53.57%;在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实验中,加入S5发酵液后,可以使"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的效率提高22.5%。
任春艳聂麦茜王蕾林立宁董湃
关键词:烃类污染物生物降解
PAHs代谢物对PAHs生物降解的影响作用被引量:2
2010年
分别研究了芽胞杆菌CN2降解蒽产生的代谢物对蒽生物降解的影响和菲产生的代谢物对菲生物降解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外加蒽(或菲)代谢物,对蒽(或菲)的降解均表现出促进作用.葸156h累计去除率可提高3.07%~6.10%,菲60h累计去除率可提高13.14%~30.35%.(2)在芽胞杆菌CN2作用下,蒽(或菲)生物降解过程能够用一级动力学方程式较准确地描述,外加代谢物可以增大降解反应表观速率常数k值;从不同时段内蒽(或菲)的降解速率看,反应初期0~2h内,外加代谢物对蒽(或菲)的降解速率提高最为明显,对蒽可提高0.281~1.20mg/L·h,对菲可提高0.570~1.13mg/L·h.(3)外加代谢物对蒽(或菲)降解液的pH值有缓冲作用,使降解液的pH值随降解时间下降趋势减缓.
王蕾聂麦茜苏君梅王志盈吴蔓莉杨学福
关键词:生物降解动力学
生物活性炭降解石油污染物的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研究了生物活性炭(BAC)工艺去除含油废水中石油污染物的动力学过程。以物质扩散机理和米氏动力学为基础,建立了BAC处理石油污染物的动力学模型,并对BAC工艺中吸附和生物降解石油污染物效果的实验数据和模型预测值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BAC工艺处理含油废水是可行的,BAC工艺运行稳定后,去除率可达80%以上,出水效果良好。BAC模型的预测结果和实验结果基本相符,BAC工艺对石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不是简单的活性炭的吸附和石油降解菌生物降解的叠加,而是两者共同协作完成的,并实现了活性炭的生物再生。BAC动力学模型为BAC工艺处理含油废水在工程应用中提供了相关的理论基础。
冯晋阳周孝德
关键词:石油污染物石油降解菌生物活性炭
影响原油生物降解因素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以原油为唯一碳源,从长期被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6株原油降解菌SY1~SY6,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初始pH、温度、充氧量(摇床转数)、盐浓度、氮源和磷源等环境因素和营养条件对各菌株生物降解原油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6株原油降解菌在初始pH7~9,温度30℃,摇床转速180 r/min时生长良好,且能有效地降解石油类污染物,其平均降解率为50%以上。6菌株在盐浓度在1%时生长良好,SY3菌和SY4菌能在盐浓度10%以上生长,具有一定的耐盐能力。同时,6菌株以氯化铵(NH4Cl)为氮源,磷酸氢二钾(K2HPO4)和磷酸二氢钾(KH2PO4)的混合物(2∶1)为磷源时生长良好,因此可作为各菌生长的最适氮源和磷源。研究结果可以为含油废水的处理提供微生物基础。
冯晋阳周孝德
关键词:原油降解菌生物降解环境因素营养条件
原油降解菌在生物活性炭中的降解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为了研究原油降解菌在生物活性炭工艺中的生物降解特性,构建了原油降解菌群SY,考察了生物活性炭反应过程中原油浓度、COD浓度及生物量的变化,分析了原油降解菌群SY在生物活性炭工艺中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生物降解作用及生物再生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原油降解菌群SY能有效地降解原油并实现对活性炭的生物再生作用;接种原油降解菌群SY的生物活性炭反应器对含油废水的处理效果良好,油去除率达80%以上,COD的去除率达75%以上。
冯晋阳周孝德
关键词:原油降解菌生物活性炭生物降解
高效原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在生物活性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以原油为唯一碳源,采用升高原油浓度的方法从长期被石油污染土壤中驯化、筛选出6株高效原油降解菌SY1~SY6,其油降解率均高于55%。经初步鉴定,SY1为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sp.),SY2为诺卡氏菌属(Nocardiasp.),SY3和SY5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sp.),SY4和SY6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从得到的高效原油降解菌中选用SY2、SY4、SY5和SY6构建原油降解菌群SY,并将SY菌群接种到生物活性炭(BAC)反应器中,BAC反应器运行稳定后,COD去除率达75%以上,油降解率在80%以上,处理效果良好。
冯晋阳吴小宁
关键词:石油污染土壤原油降解菌生物活性炭
高效芘降解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基本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以多环芳烃为唯一碳源梯度驯化,从焦化废水底泥中分离筛选出2株疏水性高效芘降解细菌CY4和HY7.通过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CY4为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HY7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降解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这两株菌可利用底物谱较为广泛,包括水杨酸等多环芳烃转化产物,吲哚等杂化芳烃,多环芳烃和葡萄糖;其中CY4菌对芘的5d降解率达35.40%,HY7菌对芘的5d降解率达36.32%.
王蕾聂麦茜杨学福曹雯杨玉珍廖慧彬
关键词:降解菌疏水性降解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