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070405426)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周莉李树蕾赵慧李娜卢山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徐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胆碱
  • 3篇蛋白
  • 3篇端脑
  • 3篇乙酰
  • 3篇乙酰胆碱
  • 3篇乙酰胆碱转移...
  • 3篇转移酶
  • 2篇形态发生蛋白
  • 2篇胚胎
  • 2篇骨形态
  • 2篇骨形态发生蛋...
  • 2篇骨形态发生蛋...
  • 1篇胆碱能
  • 1篇胆碱能神经
  • 1篇胆碱能神经元
  • 1篇第三脑室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基因
  • 1篇增强子

机构

  • 4篇吉林大学
  • 1篇徐州医学院

作者

  • 4篇周莉
  • 3篇赵慧
  • 3篇李树蕾
  • 2篇李娜
  • 1篇胡涛
  • 1篇崔佳乐
  • 1篇刘静
  • 1篇于婷婷
  • 1篇陈瑶
  • 1篇卢山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端脑发育中不同浓度骨形态发生蛋白4对同源域转录因子胰岛素基因增强子蛋白1表达的调节作用
2007年
目的:确定在端脑发育中同源域转录因子胰岛素基因增强子蛋白1的表达是否受骨形态发生蛋白4的调节,探讨胰岛素基因增强子蛋白1控制端脑腹侧胆碱能神经元发生的可能性。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3在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细胞培养室、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室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清洁级Wistar大白鼠18只,雌性12只,体质量(220±10)g,雄性6只,体质量(250±10)g,按常规方法将雌雄大鼠合笼交配。②实验过程:采用胚胎16d大鼠端脑细胞无血清原代培养(为对照组);分别在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10,20和40μg/L骨形态发生蛋白4(为实验组)。③实验评估:细胞培养4d时,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胰岛素基因增强子蛋白1mRNA含量是否随着骨形态发生蛋白4浓度变化而变化(β-肌动蛋白作为内参对照标准);同时对20μg/L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和对照组实施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双重染色,以观察胆碱能神经元标志蛋白乙酰胆碱转移酶阳性细胞是否表达胰岛素基因增强子蛋白1。结果:①端脑细胞原代培养3,4d时,各组细胞均聚集成团贴壁生长,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团较大,突起粗而长,相互连接成网。②实验组与对照组大多数乙酰胆碱转移酶阳性细胞复合表达胰岛素基因增强子蛋白1,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③10μg/L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与对照组相比胰岛素基因增强子蛋白1mRN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0μg/L骨形态发生蛋白4可上调端脑胆碱能前体细胞胰岛素基因增强子蛋白1mRNA水平;40μg/L骨形态发生蛋白4可下调胰岛素基因增强子蛋白1mRNA水平。结论:在端脑培养体系中胆碱能前体细胞胰岛素基因增强子蛋白1mRNA水平随着骨形态发生蛋白4的浓度变化而变化,提示骨形态发生蛋白4可能与胰岛素基因增强子蛋白1共同作用控制端脑腹侧胆碱能神经元的发生。
周莉陈瑶李娜赵慧李树蕾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在端脑发育过程中胆碱能前体细胞发生和分化与不同浓度骨形态发生蛋白4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在神经元的发育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具有多向诱导功能,实验观察不同浓度骨形态发生蛋白4对端脑胆碱能前体细胞发生和分化的影响,探寻其诱导条件及作用规律。方法:实验于2004-11/2005-03在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细胞培养室和免疫组化实验室完成。采用无血清原代培养E16大鼠端脑细胞,分别在实验组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10,20和40μg/L骨形态发生蛋白4,细胞培养4 d时,实施乙酰胆碱转移酶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同时计算乙酰胆碱转移酶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百分率。结果:乙酰胆碱转移酶免疫阳性反应细胞分布于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团的边缘和细胞团之间。20μg/L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细胞团之间分散的细胞多伸出突起为乙酰胆碱转移酶免疫阳性反应,可见少量具有典型放射状胶质细胞形态的细胞也呈乙酰胆碱转移酶免疫阳性反应。10μg/L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与对照组相比乙酰胆碱转移酶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20μg/L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乙酰胆碱转移酶免疫阳性反应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40μg/L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乙酰胆碱转移酶免疫阳性反应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浓度(20μg/L)骨形态发生蛋白4可诱导端脑胆碱能前体细胞发生和分化;较高浓度(40μg/L)骨形态发生蛋白4抑制端脑胆碱能前体细胞发生和分化。
周莉李娜赵慧李树蕾卢山于婷婷
关键词:乙酰胆碱转移酶
在胚胎发育中第三脑室室管膜细胞表达乙酰胆碱转移酶
2009年
目的在研究胚胎14天(E14)大鼠端脑放射状胶质细胞与胆碱能前体细胞的关系时发现,第三脑室室管膜细胞和侧脑室脉络丛上皮细胞均表达胆碱能神经元标志性蛋白,即乙酰胆碱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方法E14大鼠端脑冠状连续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对放射状胶质细胞标志性蛋白,即波形蛋白(Vi men-tin)和乙酰胆碱转移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E14大鼠端脑室管膜细胞呈单层衬于第三脑室,在背中侧的室管膜细胞由单层增殖为复层。上皮基底部与邻近组织分界不清,这些细胞的游离面胞质呈乙酰胆碱转移酶免疫反应阳性,在邻近的第三脑室周围局部形成乙酰胆碱转移酶阳性细胞群。在相邻切片的同一区域内复层室管膜细胞波形蛋白免疫反应阴性。结论第三脑室背中侧室管膜细胞作为神经干细胞分裂、增殖,产生胆碱能前体细胞,并向第三脑室周围组织迁移,形成基底前脑神经核团的Ch5,Ch6胆碱能神经细胞群。
周莉李树蕾赵慧崔佳乐
关键词:第三脑室室管膜细胞乙酰胆碱转移酶
端脑腹侧的胆碱能前体细胞的胚胎来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为探索胆碱能神经元的胚胎来源,验证放射状胶质细胞是否表达乙酰胆碱转移酶。方法通过对孕14天(E14)大鼠胚胎端脑冠状石蜡切片进行波形蛋白(放射状胶质细胞标志性蛋白,vimentin)和乙酰胆碱转移酶(胆碱能神经元的标志性蛋白ChAT)双重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通过重叠同一视野内的荧光双染的图片来精确地体现放射状胶质细胞表达ChAT的位置。结果 E14大鼠端脑腹侧脑室区有部分组织呈vimentin/ChAT免疫化学双染阳性,这和资料中证实的胆碱能神经元E14天出现于第三脑室的腹背侧部的结论是一致的。结论 E14大鼠端脑内的放射状胶质细胞表达ChAT。表明放射状胶质细胞具有神经干细胞性质,它不断地进行不对称分裂,产生胆碱能表型的成神经细胞,即胆碱能前体细胞。
刘静周莉胡涛
关键词:胆碱能神经元乙酰胆碱转移酶波形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