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10E77)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冯德军高晓华和亮孙红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科技学院黑龙江科技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修养
  • 1篇虚幻
  • 1篇虚幻性
  • 1篇虚假
  • 1篇虚假性
  • 1篇叙事
  • 1篇以史为鉴
  • 1篇意识形态
  • 1篇生产力
  • 1篇阶级
  • 1篇阶级性
  • 1篇课程
  • 1篇产力

机构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黑龙江科技学...
  • 1篇黑龙江科技大...

作者

  • 1篇高晓华
  • 1篇冯德军
  • 1篇孙红
  • 1篇和亮

传媒

  • 1篇经济师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对意识形态虚幻性及其超越的理论思考被引量:1
2013年
意识形态是一定阶级或阶层基于特定经济社会基础的对利益关系的反应。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意志的反映,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承担着掩盖阶级社会真实关系的职能,因此是"虚幻的"。意识形态走出"幻境"的标志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科学透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把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有机地统一起来,真实地反映经济社会关系。
高晓华冯德军
关键词:意识形态阶级性虚假性生产力
“修养”与“纲要”课程关系刍议
2013年
"思修"课与"纲要"课虽然是分散在大学不同学习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但是,两门课的共同目标是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两门课在"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上可以建立有机互动,"纲要"课中大量的案例可以成为"思修"课宝贵的教学资源,也可以提升"思修"课的实效性、吸引力、感召力,而"思修"课中有关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的内容则可以成为"纲要"课教学中对历史人物评定的理论基础。为了在两门课程之间建立充分的有机联系,既实现教学资源的互补,又不造成教学内容的无谓重复,"思修"与"纲要"两门课程之间可以通过联席教研、联席集体备课、交互听课等方式来整合教学资源,使两门课程相互连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孙红和亮
关键词:以史为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