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B08008)

作品数:32 被引量:481H指数:13
相关作者:徐伟史培军赵秀娟杜鹃张朝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天文地球
  • 5篇经济管理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4篇灾害
  • 8篇自然灾害
  • 7篇气候
  • 5篇气候变化
  • 4篇地震
  • 4篇避难所
  • 3篇人口
  • 3篇风险评估
  • 2篇地震灾害
  • 2篇多目标
  • 2篇应急避难
  • 2篇应急避难所
  • 2篇灾情
  • 2篇灾情评估
  • 2篇震灾
  • 2篇农业
  • 2篇气象
  • 2篇自保
  • 2篇作物
  • 2篇温度

机构

  • 33篇北京师范大学
  • 6篇教育部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人民财产...
  • 3篇南京大学
  • 3篇深圳大学
  • 2篇北京社会管理...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利兹大学
  • 1篇济宁市民政局
  • 1篇兰州财经大学

作者

  • 17篇徐伟
  • 8篇史培军
  • 7篇赵秀娟
  • 5篇杜鹃
  • 5篇张朝
  • 4篇陶福禄
  • 3篇辜智慧
  • 3篇余瀚
  • 3篇葛怡
  • 3篇王静爱
  • 3篇陈一
  • 3篇魏星
  • 3篇宋骁
  • 3篇王品
  • 3篇李宁
  • 2篇吴吉东
  • 2篇明晓东
  • 2篇王欣
  • 1篇刘宝印
  • 1篇孙云

传媒

  • 7篇灾害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国土与自然资...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中国安全科学...
  • 2篇自然灾害学报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保险理论与实...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地理信息世界
  • 1篇保险职业学院...
  • 1篇Intern...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年份

  • 2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9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震应急避难所选址单目标与层次模型对比研究——以山东省荣成市为例被引量:6
2017年
以最小化总疏散距离为目标,在同时满足距离约束和容量约束的条件下,建立了地震灾害应急避难所选址单目标模型和考虑人口分流的层次模型。层次模型中,上层考虑将行政村/社区居民疏散到距其最近的避难所,下层考虑将溢出人口分配至有容量剩余的避难所。以山东省荣成市为例,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构建的模型进行解算,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目标模型针对大区域的高维复杂问题,会面临解算难度大、耗时长、易陷入局部优解等问题,这是目前的优化算法尚不能解决的难题。而层次模型可以降低高维复杂选址问题的维度和复杂度。
马运佳赵秀娟秦连杰梁埔君周洪建袁艺徐伟
关键词:地震应急多约束
基于ArcEngine的三维校园疏散系统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校园为例被引量:1
2015年
以北京师范大学校园为例,Visual Studio 2010作为开发平台,Arc Engine作为开发组件,采用C#语言,结合3DMAX开发了北京师范大学校园安全疏散避难系统,实现了校园建筑物的三维显示以及漫游、属性查询、楼层疏散、疏散路径显示等功能,为更好地进行校园防灾减灾教育和校园安全管理提供了基础信息平台。
赵秀娟徐伟马运佳杜鹃
关键词:ARCENGINEC#三维模型疏散系统
不同地震破坏情景下应急避难所责任区评价研究——以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被引量:4
2014年
为定量研究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责任区的划定并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以最小化任一街道(乡镇)的避难需求人口到避难所的最大距离为目标,以避难所容量、避难需求人口和街道(乡镇)完整性为约束条件,建立灾害避难所责任区评价模型。用加权Voronoi算法求解该模型。以北京市中心城区的灾害避难所为例,模拟不同地震破坏情景下的避难需求人口,得到各个灾害避难所的最佳避难需求人口责任区和不同情景下的人口配置缺口。实例分析表明:目前北京市中心城区的避难所容量均不能满足3种地震情景避难人口的需求;覆盖范围明显增加的避难所负责的避难需求人口相对较多,其容量相对不足。
马运佳徐伟赵秀娟
关键词:情景分析
多约束多目标的灾害避难所选址优化研究——以海南省文昌市为例被引量:16
2018年
地震灾害避难所优化选址是灾害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个难点。以最小化总疏散距离和最小化避难所总面积为目标,同时在满足距离约束和容量约束的条件下,建立地震灾害避难所选址多目标模型,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解算,并以海南省文昌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距离约束在多目标模型的空间分配结果中起主导作用,容量约束则会显著影响多目标模型及其算法在高维复杂问题中的空间搜索能力和解的质量。优化结果可为灾害避难所区位的确定及疏散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为震后应急疏散提供决策支持。
马运佳赵秀娟秦连杰梁埔君周洪建袁艺徐伟
关键词:多约束多目标模型
基于水文和作物模型的农业洪涝灾害风险研究——以蒸水流域水稻种植区为例
洪涝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合理准确的洪涝灾害风险评估能够为农业部门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鉴于目前区域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受限于历史灾害记录的有限性和评价因子选择的任意性,本文采用新型的风险分析方法(情景...
王品陈一张朝
关键词:洪涝灾害作物模型水文模型风险评估
文献传递
2009—2017年上海市雷电活动及灾害时空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利用上海市全雷电网监测等收集的雷电及其灾情数据,通过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2009-2017年间上海市雷电活动(致灾因子)和雷电灾情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上海市雷电活动年际差异明显,高发期在每年的6-9月,每天的12-17时。上海市雷电密度总体为西北高东南低,密集于中心城区、宝山区、和浦东新区北部。从天气背景场来看,"槽前型"天气背景容易导致上海雷电活动发生。上海雷电灾害时空分布与雷电致灾因子类似,高发于每年6-9月,浦东新区、宝山区和中心城区灾情相对严重,主要损失类型为"电力设施"。
樊蕴馨徐伟徐伟
关键词:雷电活动雷电灾害
湘江流域近30年径流量与水位的长期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29
2010年
河川径流量和水位变化是反应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重要表征,对其长期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的水资源管理与洪水灾害风险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本文选择频受洪水严重威胁的湘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近30年的径流量和水位观测的日资料及派生出的月、季和年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湘江流域主要水文站的径流和水位进行了趋势分析和突变检验,并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其造成洪水危险性增大的原因.结果表明:(1)近30年来,湘江流域中下游的年径流量表现出增大趋势,而多数站点年最大径流量变化不大;(2)湘江流域径流的季节变化明显,多数站点春、冬季径流量没有明显变化趋势,但夏、秋季径流量呈显著上升趋势,这与夏季降水量的增大有关;(3)湘江流域7月和8月径流量呈增大趋势,5月份径流量呈减少趋势,7、8月径流量的突变点与夏季降水突变时间基本吻合,由降水变化导致径流增加的贡献率达57%以上;(4)湘江流域多数站点年平均水位和年最高水位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对比湘江流域年径流量,年平均水位的增长趋势更为明显,这可能是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的淤积所致.
杜鹃徐伟赵智国陈波何飞史培军
关键词:湘江流域径流水位
1949—2013年中国气象灾害灾情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89
2014年
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带来的气象致灾因子强度、频率以及承灾体暴露性变化,使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变得更加复杂,也使其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当务之急和优先重点。气象灾害灾情的趋势分析可以为气象灾害防御、防灾减灾规划和气候变化适应等提供参考依据。论文从气象灾害损失和发生频次两个维度出发,基于死亡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两个表征灾害影响的关键指标,以绝对值和相对值统计了近65 a(1949—2013年)中国气象灾害灾情的变化特征。近65 a我国气象灾害统计结果显示:1累积死亡人口超过155万人,死亡人口和百万人口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年均死亡人口由20世纪50到60年代的超过10 000人逐步下降到21世纪以来的年均约1 000人;2直接经济损失累积约12万亿元(2013年价格),直接损失绝对值呈上升趋势,年均直接经济损失由20世纪50年代不足1 000亿元上升至21世纪以来的超过3 000亿元,直接损失比率(直接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损失率由20世纪50~60年代超过15%下降到21世纪以来的1%左右;3近20 a(1994—2013年)气象灾害灾情分析表明,死亡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的比例多年平均值分别为55%和87%,考虑气象相关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影响,该比例分别增至81%和89%,次生灾害对人口死亡的贡献突增;全球灾害数据库(EM-DAT)的统计表明,洪涝、台风、干旱和降水相关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是影响中国的主要气象灾害,且影响呈上升趋势。
吴吉东傅宇张洁李宁
关键词:气象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死亡人口自然灾害
基于夜间灯光和人口密度数据的京津冀GDP空间化对比被引量:16
2016年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GDP的空间化可以为灾害风险分析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空间化代用数据的选择是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空间化的关键,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作为研究区,将夜间灯光、全球人口密度(Land Scan)和亚洲人口密度(Asia Pop)空间分布信息作为代用数据,将市级GDP统计数据空间展布到栅格单元,以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为指标,利用县级统计数据对展布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并对比3种数据对GDP空间模拟的表达效果。结果表明:相对于夜间灯光和Land Scan数据,Asia Pop模拟得到的综合误差最小;基于夜间灯光和Land Scan的GDP空间展布误差格局比较接近,即存在经济较发达的市辖区GDP值被低估、市郊区县GDP被高估的误差"两极区"倾向,而基于Asia Pop的GDP空间展布误差格局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不密切。因此,利用单一代用数据很难合理地反映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综合夜间灯光、人口密度、道路和建筑物等多源空间数据是提高GDP空间展布精度的发展趋势。
王旭吴吉东王海李宁
关键词:京津冀人口密度
气候变暖背景下水稻低温冷害和高温热害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9
2014年
低温冷害和高温热害是影响我国水稻安全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水稻遭受的极端温度事件趋多趋强,应对冷热害的任务更加紧迫。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概述了水稻冷热害研究中所涉及的主要内容: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的低温冷害和高温热害影响水稻生长发育过程和最终产量的作用机理;对比分析了冷热害地面监测技术和遥感监测技术的优缺点;总结了水稻冷热害预警技术的研究现状;归纳了防御水稻冷热害的主要对策;阐明了我国水稻冷热害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时间变化趋势;对比分析了评估冷热害对水稻产量影响的四种典型方法,包括实验法、历史统计法、作物机理模型模拟法和遥感估算法;探讨了未来气候条件下水稻冷热害的影响状况;最后,展望了水稻冷热害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王品魏星张朝陈一宋骁史培军陶福禄
关键词:气候变暖水稻低温冷害高温热害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