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3226609D)

作品数:9 被引量:37H指数:4
相关作者:马增军芮萍杨彩然王秋悦刘谢荣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吉林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杆菌
  • 3篇病毒
  • 2篇动物
  • 2篇毒力
  • 2篇毒力基因
  • 2篇血清型
  • 2篇致病性大肠杆...
  • 2篇水貂
  • 2篇犬病
  • 2篇犬瘟
  • 2篇犬瘟热
  • 2篇组织学
  • 2篇组织学观察
  • 2篇伪狂犬病
  • 2篇瘟热
  • 2篇流产
  • 2篇毛皮
  • 2篇毛皮动物
  • 2篇狂犬
  • 2篇GE基因

机构

  • 10篇河北科技师范...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0篇芮萍
  • 10篇马增军
  • 5篇杨彩然
  • 4篇王秋悦
  • 2篇刘谢荣
  • 1篇董淑珍
  • 1篇程悦宁
  • 1篇张建文
  • 1篇王建科
  • 1篇贺英
  • 1篇陈娟
  • 1篇马芮
  • 1篇王小丹
  • 1篇石晓静

传媒

  • 2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畜牧与兽医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中国预防兽医...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 1篇中国兽医科学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年份

  • 3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貂源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20种药物对临床分离的27株貂源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以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CLSI)的临界浓度做为判断标准,判定了貂源铜绿假单胞菌对20种药物的耐药谱。结果显示:临床分离的菌株以耐药菌为主,且88.9%的菌株呈多重耐药,菌株耐药谱型达10种,对哌拉西林(74.1%)、强力霉素(70.4%)、卡那霉素和妥布霉素(48.1%)耐药性最为严重,对头孢菌素类(77.8%~100%)、氟喹诺酮类(88.9%~96.3%)、碳青霉烯类(88.9%~92.6%)、多肽类(96.3%)药物敏感率较高。
芮萍马增军贺英王秋悦张建文陈娟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
狐、貉、貂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目的为了解引起狐、貉、貂流产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与毒力基因的流行情况。方法无菌采集流产仔兽或母兽的阴道分泌物进行病原的分离培养,经细菌形态观察、培养特性试验、生化试验鉴定出了4株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采用玻片凝集法测定...
芮萍马增军杨彩然刘谢荣王秋悦逯春香
关键词:血清型毒力基因毛皮动物流产
文献传递
貉源犬巴氏杆菌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
2016年
为查明7日龄~10日龄仔貉急性死亡的主要病因,无菌采集仔貉的肺脏、脾脏、肝脏及肾脏组织,进行病原的分离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观察,初步表明分离菌株为犬巴氏杆菌。择优势菌株进行了16SrRNA基因的PCR检测,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所检菌株16SrRNA基因序列与犬巴氏杆菌的同源性在97.8%~100%,在进化树位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分离菌株对小鼠有强致病性。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株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敏感,对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磺胺嘧啶钠耐药。
芮萍马增军郭刚项方刘曜综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RRNA
阴道加德纳氏菌的分离鉴定及流行病学调查
2016年
为了解貉、狐、貂阴道加德纳氏菌感染情况,试验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了血清学调查,并无菌采集母貉的阴道分泌物及死亡胎儿的肝脏、肾脏等组织,进行病原的分离培养、主要生物学特性观察及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同时还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河北省6个地区狐、貉、貂阴道加德纳氏菌广泛存在,其中狐阳性率为7.05%(31/440),貉阳性率为4.50%(9/200),貂阳性率为4.80%(10/208);经病原的分离培养、主要生物学特性观察及16S rRNA基因序列证实,分离菌株为阴道加德纳氏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头孢呋辛酯、氧氟沙星敏感,而对卡那霉素、氨苄西林、头孢他啶等药物耐药。
马增军芮萍项方郭刚刘曜综
关键词:阴道加德纳氏菌流行病学调查
貂源伪狂犬病病毒的分离鉴定及gE基因分子特征被引量:9
2015年
2014年以来,我国多个毛皮动物养殖场不同日龄的貂出现神经症状、腹泻和急性死亡等,采集昌黎县病死貂的脑组织通过细胞培养、病毒蚀斑纯化、病毒的形态结构观察、动物接种试验分离到1株伪狂犬病病毒,命名为Mink 1。病料接种MDCK细胞能够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病毒粒子在电镜下呈圆形、有囊膜、直径约为150nm,病毒悬液接种家兔能引起家兔奇痒、麻痹死亡。利用PCR方法从病死动物脑组织中扩增PRVgE基因,gE基因序列分析表明,从貂的病料中扩增的gE基因与2012年猪伪狂犬分离株的相似性高达99.4%,进化树位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与经典毒株相比,在142—144位和1 487—1 490位两处同时存在GAC和ACG连续碱基的插入。以上试验结果证实该病例是由伪狂犬病病毒感染所引致。
芮萍刘曜综马增军王秋悦杨彩然刘谢荣
关键词: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
水貂犬瘟热病理组织学观察
2015年
为了加深对犬瘟热病理学损害的认识,为该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判定预后提供依据,对确诊为犬瘟热的水貂的主要脏器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观察。病理学变化特征为心肌细胞间隙明显增宽,有淋巴细胞浸润;肝脏出血、瘀血,淋巴细胞浸润及肝细胞肿胀、坏死;脾脏出血,脾脏白髓体积缩小;肺脏出血,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肾脏淋巴细胞浸润,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结果表明:患貂出现了广泛的组织损伤,并伴随机体各器官明显的炎症反应。
马增军杨彩然芮萍石晓静董淑珍
关键词:水貂犬瘟热剖检变化病理组织学观察
貉源犬瘟热病毒昌黎株的分离鉴定及其H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为了解河北省毛皮动物犬瘟热病毒的流行及遗传变异情况,采用Vero细胞从具有犬瘟热临床症状的貉肺脏样品中分离出一株病毒,经过间接免疫荧光、RT-PCR和动物回归试验等鉴定,分离的病毒为犬瘟热病毒(CDV),命名为CDV CL14株。对该病毒血凝蛋白H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表明,CDV CL14分离株属于Asia-1型,为我国的流行毒株,H基因核苷酸及其编码氨基酸序列与我国流行毒株有较高的同源性,其中核苷酸同源性最高的为He B(09)1株和LN-13-1株,同源性同为99.1%,而氨基酸同源性最高的为LN-13-1株,同源性为99.3%。
王建科芮萍程悦宁马增军刘曜综
关键词:犬瘟热病毒H基因
水貂出血性肺炎的病理组织学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了解出血性肺炎患貂主要脏器的病理组织学形态变化,试验采用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病貂的肺脏广泛性淤血、出血,炎性细胞在血管周围呈围管性浸润;肺泡壁毛细血管淤血,肺泡腔内有大量变性、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肝脏局部充血、出血,肝细胞肿胀,细胞索排列紊乱;脾脏出血,白髓周围淋巴细胞稀疏;肾小球出血、淤血,肾小管上皮细胞高度肿胀;心肌出血、淤血,有散在的炎性细胞浸润。说明出血性肺炎患貂出现了广泛性的组织损伤,同时伴随机体各器官明显的炎症反应。
芮萍杨彩然马增军王小丹王秋悦
关键词:水貂出血性肺炎绿脓杆菌病组织学
狐貉貂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6
2015年
为了解引起狐、貉、貂流产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与毒力基因的流行情况,无菌采集流产仔兽或母兽的阴道分泌物进行病原的分离培养,经细菌形态观察、培养特性试验、生化试验鉴定出了4株致病性大肠杆菌。采用玻片凝集法测定了大肠杆菌病有关的血清型分布,用PCR检测9种毒力相关基因。定型菌株2株,分别属于2个不同的血清型(O107、O38)。9种毒力基因的PCR检测结果表明,ler、irp2、iutA、fyuA、astA、papC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100%、75.0%、50.0%、50.0%、50.0%、50.0%。同时携带ler、irp2、fyuA、iutA和papC基因的菌株致病性最强,该类菌对毛皮动物健康具有潜在威胁,应引起高度重视。
芮萍马增军杨彩然逯春香刘曜综蔺红海
关键词: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毒力基因毛皮动物流产
貉源伪狂犬病毒Rac 1株的分离鉴定被引量:5
2016年
为分析近年我国人工养殖貉出现疑似伪狂犬病症状的病因,本研究从病死的貉脑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并对其进行了系统鉴定。结果显示,该病毒分离株在MDCK细胞中传代呈现出疱疹病毒特征的细胞病变。电镜观察可见直径150 nm^180 nm,带有囊膜的病毒粒子。以猪抗伪狂犬病病毒(PRV)阳性血清为一抗,对病毒分离株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呈阳性。该病毒分离株对氯仿、胰酶敏感,在pH5~9的环境中稳定,对热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动物试验均出现典型的伪狂犬病症状。分子生物学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分离的病毒株为PRV,并将其命名为貉源PRV Rac 1株。本研究为预防和控制貉伪狂犬病提供了依据。
刘曜综芮萍马增军马芮杨卫军张珍珍
关键词:伪狂犬病毒GE基因GC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