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130524)

作品数:22 被引量:126H指数:7
相关作者:张天骐张刚贺利芳王俊霞江晓磊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邮电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电子电信
  • 2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信号
  • 4篇多用户
  • 4篇用户
  • 4篇随机共振
  • 4篇通信
  • 4篇误码
  • 4篇误码率
  • 4篇码率
  • 4篇盲源分离
  • 4篇DCSK
  • 3篇噪声
  • 3篇速率
  • 3篇混沌键控
  • 3篇键控
  • 3篇差分
  • 3篇差分混沌键控
  • 3篇传输速率
  • 3篇LEVY
  • 2篇多频
  • 2篇信噪比

机构

  • 22篇重庆邮电大学
  • 1篇中国电子科技...

作者

  • 21篇张天骐
  • 10篇张刚
  • 4篇贺利芳
  • 4篇江晓磊
  • 4篇王俊霞
  • 3篇孟维
  • 3篇王传刚
  • 3篇宋莹
  • 1篇林金朝
  • 1篇李国权
  • 1篇梁先明
  • 1篇曹莉

传媒

  • 3篇电子与信息学...
  • 3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系统工程与电...
  • 2篇电讯技术
  • 2篇仪器仪表学报
  • 2篇电子技术应用
  • 2篇计算机应用研...
  • 1篇声学学报
  • 1篇电视技术
  • 1篇通信学报
  • 1篇系统仿真学报
  • 1篇电子测量与仪...
  • 1篇重庆邮电大学...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7篇2017
  • 8篇2016
  • 1篇201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张量分解的卷积盲源分离方法被引量:4
2021年
基于张量分解框架提出了一种卷积盲源分离方法,同时解决了混合滤波器矩阵估计和频点排序的问题。首先,根据观测信号的估计自相关矩阵构造出所有频点处的张量模型;然后,利用张量分解技术计算出每个频点上对应的因子矩阵作为该频点的估计混合滤波器矩阵;最后,采用以功率比作为测度的全局优化排序策略消除了全频段的排序模糊性。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在不同仿真条件下处理卷积混合的实测语音时表现出了比现有算法更优异的分离性能。
马宝泽张天骐安泽亮邓盼
关键词:张量分解自相关矩阵
噪声情况下采用稀疏非负矩阵分解与深度吸引子网络的人声分离算法被引量:4
2021年
为实现噪声情况下的人声分离,提出了一种采用稀疏非负矩阵分解与深度吸引子网络的单通道人声分离算法。首先,通过训练得到人声与噪声的字典矩阵,将其作为先验信息从带噪混合语音中分离出人声与噪声的系数矩阵;然后,根据人声系数矩阵中不同的声源成分在嵌入空间中的相似性不同,使用深度吸引子网络将其分离为各声源语音的系数矩阵;最后,使用分离得到的各语音系数矩阵与人声的字典矩阵重构干净的分离语音。在不同噪声情况下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够在抑制背景噪声的同时提高分离语音的整体质量,优于结合声噪人声分离模型的对比算法。
葛宛营张天骐范聪聪张天
关键词:系数矩阵吸引子背景噪声
二进制偏移载波及其衍生信号的通用无模糊捕获算法被引量:11
2017年
针对目前对二进制偏移载波(Binary Offset Carrier,BOC)及其衍生信号的通用无模糊捕获分析匮乏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适用于所有BOC类型信号及所有调制阶数的无模糊捕获算法。该算法首先根据不同调制信号副载波形之间的联系构建出了通用副载波模型,得到信号的通用表达式,然后在此基础上将副载波形按半周期进行分解,再根据相关函数的合成方法构建出通用的捕获方法。理论与仿真实验表明,新提出的捕获方法适用于所有类型及所有调制阶数的BOC信号,能够完全消除副峰,实现无模糊捕获,捕获精度以及抗多径性能相比其他算法都有很大提高。
张天骐江晓磊赵军桃王俊霞
基于非线性耦合双稳系统的微弱信号检测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针对系统输入信号为低频、高频情形,以非线性耦合双稳系统为随机共振模型,分别建立自适应随机共振检测算法。选取平均信噪比增益作为衡量随机共振性能指标,设置系统参数,固定步长,自适应调节耦合系数,计算最优耦合系数。本文将非线性耦合双稳系统首次应用于多频微弱信号检测。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非线性耦合双稳系统能更加灵活地检测微弱信号。数值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完全符合,为非线性耦合双稳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价值。
贺利芳崔莹莹张天骐
关键词:自适应算法
非合作直扩信号伪码及信息序列联合盲估计被引量:13
2016年
研究了短码直接序列扩频信号扩频序列及信息序列联合盲估计问题。在已知码片速率和扩频码周期的前提下,对接收信号以2倍伪码周期进行分段构造信号矩阵,然后对其进行奇异值分解,对最大和次大左奇异向量进行线性变换,得到信息序列;利用自相关函数从最大和次大右奇异向量中得到扩频码序列。该算法在失步时间未知的情况下能够同时估计出伪码序列及信息码序列,避免了传统特征值分解盲估计算法利用2个矢量空间组合扩频序列时存在的相位模糊问题。同时,在引入了矩阵的线性变换后,避免了不同时延估计结果存在模糊的问题,提高了盲估计性能。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估计扩频序列,并且具有精确度高、性能不受时延大小影响等优点。
强幸子张天骐赵军桃王俊霞
关键词:直接序列扩频信号伪码序列奇异值分解
Levy噪声中EMD降噪的随机共振研究被引量:14
2017年
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降低噪声的同时也削弱信号能量,并会产生虚假信号,导致信号检测存在缺陷,针对这一问题,提出Levy噪声环境下经验模态分解随机共振检测方法。通过将含噪信号进行EMD分解,对分解后信号进行叠加取平均二次采样等处理方法,使其满足随机共振要求,利用自适应算法优化系统参数,进而使处理后信号能够在双稳系统中产生随机共振,达到精确检测的目的。理论分析及实验证明在Levy噪声下,此方法能实现同一特征指数下单频信号与多频信号检测,实验表明在单频信号信噪比为-28 dB情况下能有14 dB的提高,特征指数为1.8下多频信号5 Hz频谱幅值从311.8增加到724,10 Hz频谱幅值由138.9增加到143.2。此方法对在复杂噪声环境中降低剩余噪声能量同时,提高信号能量,减少虚假信号,相对于仅仅进行EMD分解无法判断信号成分,能更好的达到检测效果。
贺利芳曹莉张天骐
关键词:随机共振经验模态分解多频信号
基于Givens变换和二阶振荡W-C-PSO优化的盲源分离算法
2020年
针对智能算法在实现盲源分离时容易陷入局部最优且收敛速度缓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Givens变换和二阶振荡粒子群优化的盲源分离算法。该算法首先将惯性权重与学习因子两个参数构造函数关系,使之共同调节算法迭代来提高算法的整体性与全局搜索能力;再引入二阶振荡环节增加种群的多样性,这样算法不易陷入局部最优;此外,采用Givens变换将分离矩阵转换成旋转角度表示形式来降低算法的复杂度。仿真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实现机械振动信号和语音信号的盲分离,并且相比其他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好的分离性能。
张华伟张天骐刘董华
关键词:盲源分离粒子群算法
多用户分段移位差分混沌键控通信方案被引量:12
2017年
为了满足现代通信的需求,多用户接入技术是近年来混沌通信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为了进一步改善现有多用户混沌通信方案的误码性能,该文提出一种多用户分段移位差分混沌键控(Multi User Segment Shift Differential Chaos Shift Keying,MU-SSDCSK)通信方案。该方案根据传输的用户数,将MU-SSDCSK中的参考信号等分成m个信号段,再将这m个信号段进行移位,并配以不同的Walsh码,形成相互正交的信息携带信号。文中推导了该系统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中的理论误码率公式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MU-SSDCSK方案能有效改善系统误码性能,在混沌通信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张刚孟维张天骐
关键词:多用户WALSH码传输速率比特误码率
分段线性非对称系统在故障检测中的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随机共振具有能够提取轴承故障特征频率和将噪声能量转为信号能量的优点。针对对称分段线性模型性能不够理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非对称分段线性随机共振系统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选取。在假定模型具有两个稳态的情况下,对该模型进行了解析关系分析与输出信噪比(SNR)的公式推导。同时在模型的公式分析与数值仿真两方面与对称双稳态分段线性随机共振系统进行对比分析,证明该系统的优越性。而后将该模型应用于轴承故障检测当中,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对系统各参数进行协同寻优,对称系统内外圈故障信号检测中故障频率处的幅度值分别为50.79与13.03,非对称系统为391.8与189.3。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优良的检测效果,证明该模型在故障检测当中具有巨大潜力。
贺利芳江川张刚张天骐
关键词:随机共振遗传算法故障检测
Levy噪声驱动下指数型单稳系统的随机共振特性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该文基于绝对值型和指数型势函数,构建了更一般的指数型单稳势函数,深入研究了Levy噪声驱动的指数型单稳系统,并总结出不同特征指数a和不同对称参数b下,指数型系统参数l和b,Levy噪声强度系数D对指数系统共振输出的作用规律。研究表明:在不同Levy噪声驱动下,通过调节参数l和b均可诱导随机共振(SR),且当b(或l)的取值越大时,产生较好随机共振效果l(或b)的区间越大,从而改善传统SR系统由于参数选择不当造成随机共振效果不佳的问题。此外,通过调节噪声强度系数D也能产生随机共振,且较好随机共振区间不随a或b变化;最后将指数型单稳系统应用于轴承故障检测,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双稳系统。
张刚宋莹张天骐
关键词:随机共振轴承故障检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