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BE2012771)

作品数:39 被引量:693H指数:16
相关作者:汤莉莉赵天良刘端阳张运江周宏仓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局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6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3篇污染
  • 8篇污染物
  • 7篇颗粒物
  • 6篇气溶胶
  • 6篇气象
  • 6篇PM2.5
  • 5篇空气质量
  • 5篇边界层
  • 4篇水溶性离子
  • 4篇气候
  • 4篇气象条件
  • 4篇细颗粒
  • 4篇细颗粒物
  • 4篇环流
  • 4篇大气污染
  • 4篇大气污染物
  • 3篇逆温
  • 3篇浓雾
  • 3篇秸秆燃烧
  • 3篇雾霾

机构

  • 19篇南京信息工程...
  • 16篇江苏省气象局
  • 11篇江苏省环境监...
  • 6篇南京市气象局
  • 5篇南京市环境保...
  • 4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江苏省气象科...
  • 2篇淮安市气象局
  • 1篇福建省气象局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山东省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冶金科工...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湖南省气象科...

作者

  • 11篇汤莉莉
  • 9篇刘端阳
  • 6篇赵天良
  • 5篇张运江
  • 4篇濮梅娟
  • 4篇喻义勇
  • 4篇严文莲
  • 4篇于红霞
  • 4篇王壮
  • 4篇秦玮
  • 4篇周宏仓
  • 4篇陈杨
  • 4篇陆晓波
  • 3篇魏建苏
  • 3篇张祥志
  • 3篇谭成好
  • 2篇张予燕
  • 2篇谢真珍
  • 2篇管兆勇
  • 2篇李子华

传媒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气象
  • 3篇环境科学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3篇自然灾害学报
  • 3篇环境监控与预...
  • 2篇气象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环境监测管理...
  • 2篇大气科学学报
  • 2篇第33届中国...
  • 1篇环境工程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高原气象
  • 1篇环境化学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年份

  • 1篇2017
  • 9篇2016
  • 13篇2015
  • 16篇2014
  • 6篇2013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京夏季大气有机气溶胶老化过程在线观测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大气有机气溶胶(OA)老化过程的在线观测是气溶胶化学研究领域的难点之一.本研究应用颗粒物化学组分监测仪(ACSM)对南京夏季城区大气非难熔性亚微米细颗粒物(NR-PM1)组分进行在线连续观测,并利用ACSM观测出的特征碎片离子,即f44(m/z 44与总OA的质谱信号之比)与f57(m/z 57与总OA的质谱信号之比)间的函数关系(f44 vs f57)及变化规律来动态估计大气中烃类有机气溶胶(HOA)的老化过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NR-PM1平均质量浓度为19.87±8.46μg m-3,其中OA占比最大(51.8%),且OA中氧化态有机气溶胶(OOA)的贡献较大(72%±0.14%).OOA,Ox(Ox=O3+NO2)的质量浓度与OOA/ΔCO(ΔCO是去除CO背景值后的质量浓度)呈相似的日变化规律,表明OOA的生成过程主要受大气光化学活性的影响.在f44 vs f57中,OOA/ΔCO和Ox质量浓度随f44的增大而逐渐增大,而HOA/ΔCO和HOA/OA的大小随f44的增大逐渐减小.这些特征反映出HOA通过光化学反应作用逐渐向OOA转化的过程.此外,利用f57的变化规律估算大气中HOA所需的老化时间约为5~10 h.本文为外场观测中动态长期地研究大气气溶胶的老化进程及其寿命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方法.
张运江汤莉莉王壮于红霞张祥志周宏仓陈杨江蓉馨
关键词:有机气溶胶老化过程
PM2.5和PM2.5-10资料同化及在南京青奥会期间的应用试验被引量:19
2016年
建立了面向PM2.5和PM10观测资料的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并在南京地区青奥会期间进行了同化和预报试验.同化系统的控制变量为PM2.5和PM2.5-10(PM10中扣除PM2.5后剩余部分),利用南京地区2014年8月的WRF-Chem模拟结果,估计了PM2.5和PM2.5-10的背景误差协方差,发现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PM2.5的相关系数随距离的衰减均小于PM2.5-10,这可能与PM2.5粒径小、生命史长,在大气中传播地更远有关.利用南京及周边区域的134个监测站PM2.5和PM_(10)逐时观测资料,对青奥会期间(2014年8月16-28日)进行滚动同化和预报试验,并利用模式最内层观测资料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同化对初始场有显著改进,PM2.5和PM10的相关系数均提高53%以上,均方根误差降低55%以上,平均偏差则降低了90%左右;同化试验对其后的预报场也有明显改进,正效应可以持续到20h以后,模式对PM10的预报效果好于PM2.5.
靳璐滨臧增亮潘晓滨王体健郝子龙蒋自强
关键词:背景误差协方差资料同化
一次浓雾宏微观结构特征及快速消散的原因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利用2010年11月17-18日南京北郊雾的综合观测资料,分析了此次浓雾过程的边界层特征、生消物理机制和微物理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此次雾是在晴夜、微风、辐射降温和逆温层背景下形成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平流导致了雾层发展深厚;雾在爆发性发展之后立即进入快速消散过程,1h之内全部消散,这与太阳辐射、气温快速升高及逆温层的消失有关,强梯度风也是雾快速消散的一个重要动力因子。
濮梅娟尚倩李子华杨军刘端阳
关键词:浓雾快速消散梯度风
降水对气溶胶颗粒物清除作用的初步分析
<正>1、降水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1.1、清除效率和小时最大雨量的关系降水对气溶胶颗粒物清除效果随小时最大雨量的增大而增大。当小时最大雨量小于1mm时,降水只对PMCourse有一定的清除作用,PM2.5反而会小幅上升。小...
周彬刘端阳魏建苏彭华青牛文胜夏健
关键词:PM2.5降水
文献传递
江苏冬季霾日数的年代际变化与环流异常和区域增暖的可能联系被引量:5
2015年
近50年江苏冬季霾日数随时间线性增多,其距平变化在1970年代由负位相转变为正位相。这种变化可能与东亚气候突变有关。利用江苏气象站点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结合江苏冬季霾日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探讨其与年代际气候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在江苏冬季霾少发期(1961—1979年),500 h Pa高度场在欧亚中高纬地区表现为"正-负-正"的距平分布,即在乌拉尔山附近和阿留申群岛附近表现为正距平,而在贝加尔湖以东地区表现为负距平。这种"两脊一槽型"的分布有利于北方冷空气南下,冬季风较强,使江苏境内地面风速增大,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同时大气净化次数有所增多,不利于霾天气发生。而在霾的多发期(1980—2010年),异常的大气环流型则相反。此外,江苏冬季霾日数对气温增暖存在可能的显著正响应。
张蓬勃管兆勇邵鹏程姜玥宏何婧
关键词:年代际变化环流异常
南京及周边区域亚青期间大气监控预警走航观测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2013年8月,为了解亚青会期间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物的来源、时空分布和输送规律,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联合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等15家单位,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夏季联合观测,监测区域覆盖江苏沿江8市以及安徽部分地区。该次联合观测,江苏首次利用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指导开展走航观测,实现了动静、水平与垂直相结合的立体式巡航观测,并初步揭示了现阶段江苏省大气污染主要特征,观测结果直接服务于亚青空气质量会商,为保障南京市空气质量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为2014青奥会空气质量保障积累经验。
张祥志王自发谢品华王晨波刘建军杜嵩山何源汤莉莉
关键词:环境空气预警
南京亚青会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原因分析被引量:16
2014年
利用南京市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对2013年8月及亚青会期间空气质量状况进行评价与分析,并结合采取的临时管控措施及气象条件状况,分析空气质量变化的相关原因。结果表明,8月份南京市空气质量均达到良的等级,亚青会期间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多项污染物浓度达到一级标准,且同比上年明显下降,这一方面与针对工业点源、机动车流动源及扬尘面源采取了临时管控措施,一定程度降低污染排放有关;另一方面与亚青会期间的气象条件有利于污染物扩散有关。
喻义勇谢放尖陆晓波朱志锋束宇
关键词:空气质量综合评价
淮河下游连续雾-霾及转换成因分析被引量:25
2014年
利用边界层探空资料、地面气象要素及污染物资料,研究了2012年6月中上旬淮河下游一次连续多日大范围雾-霾天气的雾-霾转换过程及成因.结果表明:近地面静小风为雾-霾长时间维持提供良好动力条件,边界层中低层维持的近中性层结或逆温层结创造良好热力条件,秸秆燃烧提供凝结核条件;雾和霾过程中风速下降伴随着能见度降低,风速增大则伴随着能见度升高.中度以上霾的形成和发展都伴随着空气比湿增大,霾向雾转换过程中比湿下降.比湿越大雾-霾持续时间越长,雾前比湿越高雾中最低能见度越低.能见度与SO2浓度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42)、与PM2.5和PM10浓度呈反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49和-0.56);雾-霾过程中上风向SO2、NO2浓度高于下风向2倍左右,下风向NO和PM10浓度高于上风向1.5倍左右,出现污染物转化.
刘端阳濮梅娟严文莲谢真珍
关键词:浓雾秸秆燃烧逆温污染物
秸秆焚烧对空气质量影响特征及判别方法的研究被引量:24
2014年
利用南京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及PM_(2.5)组分监测结果,分析了2011年夏收秸秆焚烧期间大气污染特征,并探寻快速判别秸秆焚烧影响的指标及方法。结果表明:秸秆焚烧期间PM_(2.5)污染特征显著,其组分中K^+、EC、OC等浓度相对偏高。基于离子组分及碳元素在线监测数据,可选取K^+作为快速判别指标,并根据K^+与PM_(2.5)的相关性,计算秸秆焚烧对PM_(2.5)的贡献。同时结合OC、EC浓度变化,综合判别秸秆焚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
陆晓波喻义勇傅寅张予燕母应锋程真
关键词:秸秆焚烧空气质量PM2.5有机碳元素碳
徐州持续性霾过程的季节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污染物浓度小时资料,从天气形势、地面气象要素特征、污染物浓度变化、霾形成及维持的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徐州2013年持续性霾过程的季节特征。结果表明:秋、冬季中高层为西到西北气流,低层暖脊,地面为高压后部或鞍型场;春、夏季在中高层西南风、低层高压后部偏南气流、地面风场不是很弱的情况下出现持续性霾。秋、冬季霾日夜间风速接近静风,白天风速较夜间略大,风向以偏北和偏东居多;春、夏风向、风速相对稳定,风速维持2~3 m·s^(-1),风向多为东到东南。秋、冬季出现霾时层结稳定,具有明显的贴地层逆温结构,逆温层顶较低,春季逆温层顶略高于秋、冬季,而夏季出现霾时可以是不稳定的层结,低层也不具备明显逆温特征。冬、夏季霾区上空多为微弱的上升运动,高度不高,其上为下沉气流;春、秋季夜间到早晨霾区上空多为下沉气流。
吕翔刘端阳李冰峰田园段培法孙建印
关键词:污染气象条件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