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9092007)

作品数:4 被引量:120H指数:4
相关作者:杨洋何春阳赵媛媛史培军黄庆旭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水利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GIS
  • 1篇多尺度
  • 1篇整治
  • 1篇整治规划
  • 1篇适宜性
  • 1篇水资源
  • 1篇水资源承载
  • 1篇水资源承载力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整治
  • 1篇土地整治规划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干旱
  • 1篇情景
  • 1篇情景模拟
  • 1篇驱动力
  • 1篇综合评价
  • 1篇系统动力学
  • 1篇系统动力学模...
  • 1篇环境影响

机构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土地勘测...

作者

  • 5篇何春阳
  • 5篇杨洋
  • 2篇黄庆旭
  • 2篇史培军
  • 2篇赵媛媛
  • 1篇李晓兵
  • 1篇贾克敬
  • 1篇孙晗

传媒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经济地理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气候干旱和经济发展双重压力下的北京水资源承载力变化情景模拟研究被引量:29
2009年
水资源是人与其他生命系统不可缺少的一种宝贵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撑条件。通过影响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和环境质量,水资源影响着城市的社会经济水平。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内,北京经历了快速的国民经济发展,但这也对水资源造成了更大的压力,使得北京成为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大城市之一。由于未来的经济和人口发展规划对水资源供给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论文利用系统动力学(SD)的原理和方法,首先构建了气候干旱和经济发展双重压力下的北京水资源承载力模型,进而在中国北方干旱化大背景和北京城市规划目标的基础上,设计了规划发展情景、气候干旱情景和适应对策情景并进行了模拟分析。1990-2005年的模型检验结果表明该SD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北京水资源的复杂变化过程。2006-2020年的模拟结果显示气候干旱下北京水资源可供应量减少到29.88×10^8m^3,比起2005年减少了7.62%,远低于按规划目标发展下的水资源需求量52.83×10^8m^3。在水资源的约束下,人口和经济发展受到限制,北京可承载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和人口分别为128.05×10^8元、3152.69×10^8元和1167.18×10^4人,远低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设想。比较3种适应对策,开展调水工程对人口承载力影响最大,依靠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影响最大,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比较小。综合各种适应对策和气候干旱作用之后,水资源可供应量、人口和经济发展承载量接近或超过规划目标要求。
黄庆旭何春阳史培军赵媛媛杨洋
关键词:干旱化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情景模拟
基于GIS的云南栽培型普洱茶树大规模种植适宜性评价被引量:28
2010年
本文选取普洱茶树的起源地云南作为研究区,综合考虑普洱茶树的自然立地条件与大规模种植的便利条件,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建立栽培型普洱茶树大规模种植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进而划分适宜性等级、分析统计适宜地区的土地数量和空间分布规律,为大面积推广种植普洱茶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结果表明:1)建立的适宜性评价模型能定量、直观地获取适宜地区的土地数量与空间信息,可操作性较强,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2)云南省内,共有面积约为6400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1.68%的土地比较适宜大规模种植栽培型普洱茶树,还具有较大的规模化种植潜力;3)自然立地条件是决定普洱茶品质及其价值的至关重要因素,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
杨洋何春阳李晓兵
关键词:GIS
城市扩展多尺度驱动机制分析——以北京为例被引量:59
2009年
厘清土地利用变化与其驱动力之间的关系,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核心,也是建立变化模型和定量预测的基础。以北京为研究案例,基于遥感影像和GIS技术,获取了1991—2004年北京城市扩展信息,定量分析比较了1991—2004年北京地区面状、线状和点状三种城市扩展空间过程。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尺度上,分析了北京城市扩展过程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城镇用地扩展过程显著,城镇用地在区域总面积中所占比例从1991年的9.80%增长到2004年的17.93%;②城市化过程,主要表现为点状、线状和面状城市化三种基本模式;③宏观、中观和微观三层次的驱动因子影响城市扩展过程。宏观尺度上,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政策等政府行为和过去三千年城市发展形成的旧有城市格局从根本上决定了现代北京城市发展的基本风貌和格局;在中观尺度上社会和经济因素为城市扩展提供了驱动力,最明显的是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微观尺度的地形、区位和交通限制决定了城市扩展的可能性,最利于城市扩展的因子是距高速公路的距离。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是1991—2004年北京城市化强度出现一个先增长后减小的发展趋势。
黄庆旭何春阳史培军赵媛媛杨洋刘洪友
关键词:驱动力GIS
关于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思考
研究目的:分析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必要性和面临问题,提出合理有序地开展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环评工作的基本建议。研究方法:政策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研究结果:当前土地整治规划环评工作基本定位不清,层次体系不清,...
何春阳杨洋贾克敬
关键词: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文献传递
基于适宜性与生产潜力综合评价的基本农田划分综合模型研究——以京津唐地区为例被引量:5
2011年
研究目的:针对目前基本农田划分过程中只注重耕地适宜性而未考虑其生产潜力的不足,发展了一个综合考虑耕地适宜性和生产潜力的基本农田综合划分模型,提高当前基本农田划分的合理性。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利用基本农田划分综合模型,在京津唐地区划分的基本农田平均生产潜力为106.83 g·m^(-2)·a^(-1),比适宜性评价模型划分结果提高了18.03%。研究结论:该模型同时考虑了耕地的适宜性和生产潜力,比常用的适宜性模型能够更加合理地反映耕地的实际质量状况,提高了当前基本农田划分的科学性,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潜力。
孙晗何春阳杨洋
关键词:适宜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