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05YFGDSF02100)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周石黄力平于俊海胡喜莲刘军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体育学院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电刺激
  • 2篇单侧
  • 2篇单侧肢体
  • 2篇肢体
  • 2篇肌肉
  • 2篇肌肉电刺激
  • 2篇侧肢体
  • 1篇蛋白质代谢
  • 1篇电图
  • 1篇动员
  • 1篇动员能力
  • 1篇身体
  • 1篇身体姿势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 1篇双侧肢体
  • 1篇自然流畅
  • 1篇膝关节
  • 1篇膝关节运动
  • 1篇膝关节运动损...

机构

  • 5篇天津体育学院
  • 4篇澳大利亚南十...

作者

  • 4篇黄力平
  • 4篇周石
  • 2篇于俊海
  • 1篇梁军
  • 1篇李猛
  • 1篇王昭君
  • 1篇王聪
  • 1篇徐刚
  • 1篇敖铭
  • 1篇赵美苓
  • 1篇刘军
  • 1篇胡喜莲

传媒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运动防治骨骼肌萎缩的关键技术和康复应用研究
2021年
肌肉收缩是运动和行为活动的动力,神经对其精准调控使运动行为自然流畅、精确高超,是保持身体姿势、日常活动和竞技能力的必要条件。肌肉也是人体内最大的代谢、内分泌和免疫调控器官,调节糖、脂和蛋白质代谢,对抗胰岛素抵抗,对保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减少代谢综合征非常重要。
黄力平曹龙军刘畅格王轶钊梁军刘世忠牛岩徐刚
关键词:自然流畅竞技能力蛋白质代谢免疫调控身体姿势骨骼肌萎缩
陈旧性膝关节运动损伤者股四头肌随意动员能力下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陈旧性膝关节运动损伤股四头肌随意动员能力的变化。方法:60名天津体育学院学生,自愿参加测试,根据其是否有陈旧性膝关节运动损伤分为2组,损伤组(有训练史)30人,对照组(无训练史)30人。应用股四头肌随意动员能力评定系统测定分析股四头肌最大随意等长肌力(MVC)、随意动员能力(MA)和力量上升速率(RFD)。结果:对照组两侧股四头肌MVC、MA和RFD无显著差异(P>0.05),损伤组两侧股四头肌MVC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右侧股四头肌MVC、RFD值显著低于损伤组未损伤侧(P<0.05,P<0.01),损伤组膝关节损伤侧MA、RFD值显著低于未损伤侧(P<0.05,P<0.01)。结论:即使陈旧性膝关节运动损伤者股四头肌肌肉力量已恢复到未损伤侧水平,其随意动员能力和力量上升速率依然较低,膝关节神经肌肉控制仍较差,这可能是影响陈旧性膝关节运动损伤功能状态的主要因素之一。股四头肌随意动员能力评价系统可检测这一变化。
徐刚黄力平周石王昭君李猛敖铭王聪赵美苓梁军
关键词:股四头肌
单侧肢体电刺激或随意力量训练对双侧足背屈力量和肌肉动员能力的影响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观察单侧肢体电刺激训练与随意力量训练是否可产生类似交叉迁移的现象,并采用电刺激与随意收缩叠加法(Twitch Interpolation,TI)评价神经系统动员肌肉力量的能力。方法:实验对象为18-30岁未经专项体育训练的健康男子大学生30名,随机分为电刺激训练组、随意收缩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10名。训练选择右侧胫骨前肌,采用重复等长收缩模式。随意收缩训练组训练强度定为其最大随意收缩力量(MVC)的60%-70%;电刺激组的训练强度为其MVC的60%-70%;每周训练3次,每次3-5组共20min,隔日进行,周日休息,共训练6周。对照组保持日常生活和学习,期间不参加剧烈体育活动。结果:电刺激组训练侧和未训练侧的足背屈力量在训练后均有显著提高(右13.3%,左15.6%),且与随意收缩训练组相似(右15.3%,左14.8%),并与对照组(右2.5%,左-2.7%)差异有显著性(P<0.05);电刺激训练组双侧肌肉动员能力均有明显增强(右9.0%,左9.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随意收缩训练组的肌肉动员能力(7.4%,5.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6周单侧肢体电刺激训练和随意等长收缩训练不仅能够明显提高训练侧的肢体力量,亦能提高对侧未受训练肢体的肌肉力量,产生显著的交叉迁移效果。同时,训练导致的力量增长,特别是在电刺激组,与使用TI法观察到的肌肉动员能力的增长有关。
于俊海周石黄力平刘军胡喜莲
关键词:肌肉电刺激
电刺激与随意收缩叠加法在评定肌肉力量动员能力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7年
于俊海周石黄力平
关键词:肌肉力量电刺激神经系统
单侧肢体电刺激训练对双侧肢体力量和表面肌电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运用表面肌电技术观察单侧肢体电刺激训练对双侧肢体力量和表面肌电(sEMG)的影响,为临床单侧肢体损伤、外科术后等引起的肌萎缩的康复治疗以及建立床边客观的训练效果评定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8—30岁未经专项体育训练的青年男性30例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电刺激组,随意等长收缩组和对照组。采用重复等长收缩模式对右侧胫骨前肌进行6周的电刺激和随意力量训练。训练前后进行双侧肌肉力量和sEMG测试。结果:电刺激组(右33.6%,左27.8%)和随意等长收缩组(右37.4%,左28.5%)训练侧和未训练侧的足背屈肌肉力量在训练后均有显著提高,与对照组(右1.3%,左0.8%)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意等长收缩组(右100.4%,左59.4%)与电刺激组(右68.1%,左57.7%)双侧肌电平均振幅(AEMG)均有明显变化,并与对照组(右5.04%,左-4.07%)有显著性差异(P<0.05);肌肉不同等长用力和肌电振幅之间表现出非线性的关系,以指数y=43.762(9.584)t分布。结论:6周单侧肢体电刺激训练和随意等长收缩训练不仅能够明显的提高训练侧的肢体力量,亦能提高对侧未受训练肢体的肌肉力量;训练导致的力量增长与使用表面肌电观察到的AEMG的变化有关;肌肉力量和肌电振幅之间表现出非线性的关系,可以利用肌电振幅与相对力量的关系(y=43.762(9.584)t,在力量测试中评估受试者的用力程度,为临床康复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测试评价手段。
于俊海周石黄力平
关键词:肌肉电刺激表面肌电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