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094)

作品数:30 被引量:607H指数:13
相关作者:卞新民张卫建芮雯奕李裕瑞陈长青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8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土壤
  • 7篇稻田
  • 7篇有机碳
  • 6篇红壤
  • 5篇旱地
  • 4篇土壤有机
  • 4篇土壤有机碳
  • 4篇全球变化
  • 3篇稻田系统
  • 3篇生产力
  • 3篇水稻
  • 3篇土地利用
  • 3篇农田
  • 3篇还田
  • 3篇产力
  • 2篇养分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有机碳密度
  • 2篇杂草
  • 2篇水稻土

机构

  • 29篇南京农业大学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宜春学院
  • 2篇江西省红壤研...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永丰县农业局
  • 1篇上海市农业技...
  • 1篇南通市农林局
  • 1篇玉溪中烟种子...

作者

  • 16篇卞新民
  • 12篇张卫建
  • 6篇芮雯奕
  • 6篇李裕瑞
  • 5篇何园球
  • 5篇陈长青
  • 4篇黄山
  • 2篇赵锋
  • 2篇王鑫
  • 2篇许泉
  • 2篇彭现宪
  • 2篇杜俊
  • 2篇柳建国
  • 2篇吕爱清
  • 2篇王莉
  • 2篇郑建初
  • 2篇牛永志
  • 2篇李凤博
  • 1篇梁艳
  • 1篇王绪奎

传媒

  • 4篇农业系统科学...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土壤通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Pedosp...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China ...
  • 1篇Agricu...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9篇2009
  • 10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ffect of Long-Term Fertilization on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in a Subtropical Paddy Soil被引量:25
2009年
A long-term experiment beginning in 1981 in Jinxian County of Jiangxi Province, subtropical China, was conducted in a paddy field under a double rice cropping system with four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regimes, including 1) no fertilizer as control (CK), 2) balanced chemical N, P, and K fertilizers (NPK), 3) organic manure using milk vetch and pig manure in the early and late rice growing season, respectively (OM), and 4) balanced chemical fertilizers combined with organic manure (NPKM). Samples (0-17 cm) of the paddy field soil, which was derived from Quaternary red clay, were collected after the late rice harvest in November 2003 for determination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and total nitrogen (TN) and fractions of organic C and N. Results showed that TOC and TN in the NPKM and OM treatm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other two treatments (CK and NPK). Application of organic manure with or without chemical fertilizer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contents of all fractions of organic C and N, whereas chemical fertilizer application only increased the contents of occluded particulate organic C (oPOC) and amino acid N. In addition, application of organic manur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proportions of free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fPOC) and oPOC in total C, and those of amino sugar N and amino acid N (P < 0.01) in total N. In contrast, chemical fertilizer application only increased the proportions of oPOC and amino acid N (P < 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ither contents or proportions of soil organic C and organic N fractions between the NPKM and OM treatments. These indicated that organic manure application with or without chemical fertilizers played the most significant role in enhancing soil organic C and N quantity and quality in the paddy field studied.
HUANG Qian-RuHU FengHUANG ShanLI Hui-XinYUAN Ying-HongPAN Gen-XingZHANG Wei-Jian
关键词:水稻土亚热带
Impacts of Cultivated Land Conversion o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nd Grain Self-sufficiency in China被引量:2
2008年
用省的数据,现在的纸在农业和环境上检验栽培陆地变换的影响。谷物生产中心逐渐地向易碎的更多正在移动并且浇少见的区域,这被发现,施加环境上的更多的压力。在 1990 年代在生态系统服务值引起大损失的陆地变换,而是大规模自从 2000,生态的恢复程序被实现了补偿如此的损失。生态的恢复节目与相对低的陆地生产率在区域被集中,而栽培陆地变换通常与相对高的陆地生产率发生在区域。最新栽培的土地,特别在边际地为农业生产在区域适合,比原版栽培土地是可能的有低得多的生产率层次。因为潜在地可耕种的土地的股票是几乎精疲力尽的,中国的谷物自足政策能被保存可耕地的可得到的股票并且以一个持续方法增加它的生产率仅仅维持。
Shuhao Tan
关键词:粮食自给率环境质量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江南稻田系统生产力与抗逆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依据29 a的田间施肥小区试验和4 a的养分耗竭盆栽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施肥方式对江南丘陵稻田生产力及抗逆性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NPK+OM处理)方式下,双季稻各季和周年生产力最高,其周年平均生物量和籽粒产量比化肥氮磷钾配施(NPK处理)高24.5%和20.2%。与单施氮肥相比,化肥氮磷钾配施显著提高了双季稻的氮素利用效率,而适量增施有机氮能够进一步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化肥单施方式(N和NPK处理)下水稻周年籽粒产量呈递减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43.7和1.8 kg.hm-2.a-1,而有机无机肥配施方式下水稻周年籽粒产量呈递增趋势,上升幅度为6.9 kg.hm-2.a-1。平衡施肥方式(NPK和NPK+OM处理)下,水稻各季及周年籽粒产量的年际变异较小,可持续性产量指数和系统生产力稳定性较高。养分耗竭试验4 a后,各处理水稻各季及周年生物量和籽粒产量高低基本表现为NPK+OM>NPK>N,试验期内周年籽粒平均产量以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最高,说明有机无机肥配施的稻田土壤耐瘠能力高于其他施肥处理。可见,有机无机肥配施不仅能使稻田系统持续保持较高的生产力,而且能够提升系统的抗逆性,有利于江南丘陵稻田系统持续高产稳产。
王鑫王莉赵锋陈卫平余喜初黄欠如张卫建
关键词:施肥措施稻田生产力抗逆性
安徽省农民收入地域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利用1995、2000、2006年3年截面数据对安徽省农民收入空间格局变化进行县域尺度上的空间自相关分析,并通过空间回归确定驱动农民收入分异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①1995—2006年,安徽省农民收入地域差异不断扩大,空间自相关性逐渐增强,低收入县区和高收入县区均呈现出空间聚集态势,具体表现为低收入县区在安徽西部聚集,而高收入县区在安徽东南部聚集;②农业财政支出、城镇化率、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是驱动安徽农民收入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③第三产业比例对农民收入分异影响不显著,可能与该省工业化程度有关。图2,表2,参10。
杜俊李裕瑞高文玲卞新民
关键词:农民收入空间自相关
江苏省耕地面积变化及其驱动力动态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以东部沿海典型发达省份江苏省为例,集成应用灰色关联分析、因子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耕地面积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①1985年来江苏省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年均递减率为0.45%,且快速工业化阶段耕地面积的减少速度明显加快,年均递减率高达0.60%,而工业化初期仅为0.30%;②耕地面积减少导致2005年粮食较1985年减产266.79万t,粮食损失率为8.60%;③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江苏省耕地面积变化的主导驱动因素有所不同,在工业化初期是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主导,在快速工业化阶段,则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化肥施用强度、非农产业发展和道路交通建设为主导。总体来讲,经济增长和土地利用比较效益差异是研究时段内江苏省耕地面积变化的主导驱动力。图2,表4,参15。
李裕瑞徐海顺卞新民
关键词:耕地面积驱动力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我国稻田系统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由于人类对地球系统干扰的日益加剧,大气CO浓度已经从1906年的约240ppm上升到2005年的约380ppm,年增长速度达1.4ppm。随着全球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大气CO浓度仍将以1.9ppm/a的速度提高,预计到2...
郭嘉杨菲张莉朱建国卞新民张卫建
文献传递
红壤旱地四种春夏作物水势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大豆、花生、红薯、玉米是低丘红壤区主要的夏季旱地作物,研究表明:四种不同作物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作物水势时空分布的趋势一致;大豆(初花期)、玉米(大喇叭口期)、花生(开花结荚期)、红薯(块根膨大期)永久萎蔫时叶水势依次为:-2.3MPa、-2.10MPa、-1.75MPa、-1.30MPa,土壤水势分别为-1.159MPa、-0.818MPa、-1.534MPa、-1.644MPa。正常情况下,作物叶片水势大小及作物耐旱性顺序为:红薯>花生>大豆、玉米。小麦茬口玉米(抽穗期)和大豆(初花期)因叶片水势连续一周分别低于-2.2MPa和-2.3MPa被旱死。
柳建国何园球陈长青卞新民
关键词:作物水势耐旱能力
南方水田土壤有机碳动态研究的重要意义及其前沿领域被引量:19
2006年
研究农田土壤有机碳库动态特征及其过程机制,不仅可降低人类对未来气候预测的不确定性,而且可为农田土壤固碳和生产力保育的技术选择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南方农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该区80%的耕地是水田,因此,研究南方水田土壤有机碳动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大量文献的综述分析,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库分组、稳定机制和试验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南方水田土壤有机碳研究的关键问题和重点领域。
郑建初芮雯奕冯金侠张卫建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土壤固碳生物学机制全球变化
江苏省粮食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研究被引量:24
2008年
综合应用变异系数、地理联系率、区位熵等区域差异分析方法对江苏省1980年以来地级市尺度的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地域格局变化特征进行了联动分析。研究发现:江苏省粮食生产经历了一个"上升-平稳-下降"的波动过程;地域差异增大,尤其是1995年后,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人口分布发生明显的空间分异;长江以北地区,特别是苏北地区在全省粮食生产地域分工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日益成为江苏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域。最后,结合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江苏省粮食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李裕瑞卞新民
关键词:粮食生产经济发展
土地细碎化对中国东南部水稻小农户技术效率的影响被引量:89
2006年
目的水稻生产是中国广大稻区农民收入和减轻贫困的重要途径,而土地细碎化可能是目前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减轻农村贫困的主要瓶颈之一。方法采用详实的农户调查以及作物水平和地块层次的数据,用两阶段法分析了土地细碎化对中国东南部一个水稻主要产区农户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研究区早稻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85,晚稻为0.83,而单季稻为0.79。稻田平均地块大小对早、中、晚3种水稻的技术效率都有显著的正影响。此外,家庭规模和农地规模对3种水稻生产的技术效率也有显著影响。人口较多的家庭或规模较大的农场技术效率较小家庭或小农场要高。结论在现有技术状态下,水稻小农户的技术效率仍可得到可观的提高。研究揭示,减轻土地细碎度的项目如果能够与促进农村劳动力市场发育的措施结合起来,将是提高水稻生产技术效率行之有效的途径。
谭淑豪Nico Heerink曲福田
关键词:土地细碎化随机前沿函数技术效率水稻生产中国东南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