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085)
- 作品数:23 被引量:364H指数:11
- 相关作者:王林权韩坤周春菊师日鹏上官宇先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钙离子及钙调蛋白对不同温度型冬小麦盐分吸收与累积的影响被引量:7
- 2009年
- 以4种不同温度类型的冬小麦品种小偃6号、NR9405、陕229和RB6为材料,在0~250mmol/LNaCl胁迫条件下,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钙调蛋白抑制剂(CPZ)、钙离子通道阻断剂(LaNO3)和钙离子螯合剂(EGTA)等对冬小麦盐分吸收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显示:在中盐(150mmol/LNaCl)胁迫下3种制剂均显著增加了各品种小麦植株对Na+的吸收,减少了K+吸收,且其作用依次表现为CPZ>EGTA>LaNO3.中盐胁迫下,各种制剂对冷型小麦陕229和RB6盐分吸收的影响大于暖型小麦小偃6号和NR9405,而高盐(250mmol/L)胁迫下这种差异缩小.研究表明,Ca2+对小麦Na+吸收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钙调蛋白(CaM)来完成,CaM不但控制小麦Na+净吸收和累积,而且在小麦K+吸收中也起重要作用;在盐胁迫下冷型小麦陕229和RB6对Ca2+和CaM活性的要求大于暖型小麦小偃6号和NR9405.
- 李青松王林权周春菊王俪梅尚浩博
- 关键词:冬小麦盐胁迫钙离子钙调蛋白
- 不同灌水模式对土壤水分和硝态氮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5
- 2008年
- 通过2年带防雨棚微区试验研究了传统灌水施肥与水肥异区交替灌水施肥对土壤中水分和硝态氮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和硝态氮分布与灌水方式和灌水量有关。无论灌水量高低,第1次灌水后,水肥异区的施肥沟与灌水沟在O~60cm土层土壤水分和硝态氮含量存在差异。第2次灌水后,施肥沟与灌水沟之间土壤水分含量的差异会随灌水量增加而缩小,而二沟之间0~60cm土层中硝态氮含量的差异则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土壤中表层及亚表层硝态氮含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考虑到减少水分的深层渗漏和提高肥料的有效性,在交替灌水时必须控制灌水量,建议灌水量在450-600m3/hm2为佳。
- 谭军利王林权王西娜李生秀
- 关键词:灌水模式夏玉米土壤水分硝态氮
- 交替灌溉施肥对夏玉米土壤氨挥发的影响被引量:19
- 2009年
- 为了解交替灌溉施肥条件下土壤氮素平衡过程,提高氮肥利用率,采用密闭法研究了夏玉米农田土壤氨挥发速率和挥发量。结果表明:夏玉米拔节期追肥灌水后,不同处理的氨挥发速率峰值(1.68~3.97kg/hm2·d)出现在第2天,而后迅速下降并进入低挥发阶段;抽雄期追肥灌水后,水肥异区交替灌溉施肥处理的氨挥发速率呈现上下波动变化;玉米拔节期追肥灌水的氨挥发量和损失率远远小于抽雄期。在灌水量350m3/hm2、施肥量256.08kg/hm2时的氨挥发量最低。与常规灌水施肥处理相比,水肥异区交替灌溉施肥处理可明显减少氨挥发损失。
- 雷杨莉王林权薛亮李志军尚浩博
- 关键词:灌溉氮肥夏玉米氨挥发
- 垄作覆膜条件下田间氨挥发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1
- 2012年
- 通过大田试验,采用密闭法研究了垄沟覆膜栽培条件下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壤氨挥发动态过程及相关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生育期内垄沟覆膜处理氨挥发累积量(以N计)为(1.66±0.3)~(3.28±0.51)kg.hm-2,常规栽培为(4.68±0.35)kg.hm-2,垄作栽培比常规栽培减少了29.8%~63.8%,氮肥损失率从常规栽培的1.9%下降到了0.3%~0.8%.小麦生育期内土壤氨挥发速率先升后降,冬前高、冬后低.常规栽培土壤氨挥发主要发生在越冬前,其挥发量占总挥发量的82%;而垄作栽培的越冬前挥发量只占挥发总量的49%~61%.越冬前常规栽培土壤氨挥发速率受土壤铵态氮浓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共同影响;而垄作条件下土壤氨挥发主要受土壤铵态氮浓度影响,地表温度和土壤含水量通过土壤铵态氮间接影响氨挥发.返青后2种栽培模式下的氨挥发主要受土壤铵态氮浓度的影响.常规栽培和垄沟覆膜高施氮量条件下土壤氨挥发累积量动态过程符合对数函数;而不施肥和垄沟覆膜低施氮量条件下的动态过程可以用线性函数表示.垄沟覆膜栽培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壤氨挥发机制和过程,显著降低土壤氨挥发和氮肥损失.
- 上官宇先师日鹏李娜韩坤李会科王林权
- 关键词:氮肥氨挥发土壤湿度地表温度
- 盐胁迫对番茄幼苗的营养及生理效应被引量:41
- 2011年
- 以耐盐性不同的2个番茄品种中蔬4号和白果强丰为材料,珍珠岩为基质,1/2 Hoagland营养液为营养介质,研究了0~200 mmol/L NaCl对番茄幼苗生物量、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脯氨酸(Pro)含量、氮磷钾(NPK)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果强丰在50~200 mmol/L NaCl、中蔬4号在100~200 mmol/L NaCl处理时,幼苗生物学产量显著降低,100~200 mmol/L NaCl处理显著降低了中蔬4号的根冠比。在100~150mmol/L NaCl下,白果强丰的干物质量显著高于中蔬4号。随盐浓度的增加白果强丰幼苗地上部的含水量逐渐减小,而中蔬4号则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两个品种幼苗叶片叶绿素总量和叶绿素a的含量随盐胁迫浓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叶绿素b不受盐处理的影响。2种番茄幼苗叶片脯氨酸(Pro)的含量随盐浓度增加而增大,在100~150 mmol/L NaCl下,中蔬4号的Pro含量高于白果强丰。盐胁迫降低了幼苗全N和全K含量,对全P影响不大;但盐胁迫下,白果强丰的养分含量高于中蔬4号。两个品种综合比较,中蔬4号养分吸收能力较弱,受盐胁迫的影响较大,自身调节能力差,因此抗盐能力弱于白果强丰。
- 张纪涛徐猛韩坤王林权
- 关键词:盐胁迫番茄幼苗耐盐性氮磷钾
- 不同栽培模式和施肥方法对旱地冬小麦氮素吸收运转的影响被引量:24
- 2007年
-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旱地不同栽培模式和施肥方法下冬小麦氮素吸收运转的特点。结果表明,与平作相比,垄沟栽培明显降低了开花期地上部分的氮素累积量,但显著增加了成熟期地上部分和子粒的氮素累积量;垄上覆膜有增加开花和成熟期地上部及子粒氮素累积的作用。从花后氮素转运与吸收情况看,垄沟栽培花后累积氮量及其对子粒的贡献率显著高于平作,但其转运氮贡献率显著低于平作;垄上覆膜有较高的氮素转运量和花后累积量。垄下施肥地上部和子粒的氮素累积量比常规施肥分别高1.47和1.75 mg/stem,差异达显著水平。
- 邱临静周春菊李生秀薛亮王虎王林权
- 关键词:栽培模式施肥方法冬小麦氮素
- 水肥异区交替灌溉对夏玉米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8
- 2010年
- 以夏玉米品种‘户单4号’为材料,通过防雨棚内微区试验研究了两种灌水量(450 m3/hm2和900 m3/hm2)条件下水肥异区交替灌溉和均匀灌溉对夏玉米生长以及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节水50%的条件下,水肥异区交替灌溉与高灌水量均匀灌溉的夏玉米生物量、产量均无显著差异。(2)低灌水量时,水肥异区交替灌溉下的玉米根系伤流液、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均高于均匀灌溉施肥处理,而植株全氮含量及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与均匀灌溉施肥的差异不显著。(3)高灌水量时,水肥异区交替灌溉处理除根系活力、光合速率以及蒸腾速率高于均匀灌溉处理外,其他指标均低于后者。研究表明,在低灌水量条件下,水肥异区交替灌溉能使夏玉米保持较高的根系活力和正常生理代谢,提高其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从而达到了节水增产的目的。
- 谭军利王林权王西娜李生秀
- 关键词:交替隔沟灌溉夏玉米生理指标
- 垄沟覆膜栽培冬小麦田的土壤呼吸被引量:11
- 2012年
-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垄沟覆膜栽培条件下冬小麦生长过程中土壤呼吸规律。结果表明,垄沟覆膜栽培条件下垄脊土壤呼吸速率高于平作栽培,而垄沟部土壤呼吸速率小于平作。冬小麦生育期内垄脊平均呼吸速率为(2.06±0.44)μmol CO2·m-2·s-1,垄沟为(0.75±0.11)μmol CO2·m-2·s-1,而平作栽培为(1.14±0.20)μmol CO2·m-2·s-1。土壤呼吸季节变化显著,越冬期低,夏季高。不同生育期土壤呼吸日变化规律不同,越冬前和返青期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成正相关,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呈单峰曲线;拔节期后垄脊部的土壤呼吸日变化明显,呈现双峰曲线;而平作和垄沟的土壤呼吸速率平稳,没有明显峰值。5 cm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之间的相关性最好。在一定范围内(<24—31℃),土壤呼吸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温度过高反而会抑制土壤呼吸速率。土壤呼吸f(R)与5 cm土壤温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二次函数表示;5 cm土壤温度T和土壤含水量W的交互效应可用函数:f(R)=a(bT2+cT)(1+dln(2W)/T)+e表示。垄沟覆膜栽培显著改变了冬小麦田的土壤呼吸作用。
- 上官宇先师日鹏韩坤王林权
- 关键词: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
- 盐胁迫下不同基因型冬小麦渗透及离子的毒害效应被引量:21
- 2011年
- 以4种不同基因型冬小麦为试验材料,利用分根法研究了盐胁迫对小麦的渗透胁迫和离子毒害的效应。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小麦既受渗透胁迫,也受盐离子胁迫。渗透胁迫效应比较快,大约在处理后1—2d内发生;离子毒害效应比较缓慢,大约需3—4d时间。在一半盐胁迫(200mmol/L NaCl)和一半非盐胁迫的分根条件下,小麦没有明显的渗透胁迫效应,小麦植株地上部Na+累积到毒性水平之前盐处理对小麦生长无抑制效应。小麦具有将Na+从盐胁迫一侧转移非盐一侧的能力,说明小麦吸收的Na+有一部分可以从地上部回流到根系中,回流率可达76%—89%。无水分胁迫(不加入PEG)的回流率大于水分胁迫(加入PEG)的回流率。不同基因型小麦在盐分吸收累积和回流,及渗透和离子胁迫的速度和程度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NR9405和小偃6号的Na+累积速度要少于陕229和RB 6;NR 9405根系排Na+能力强于陕229和RB 6。因此,NR 9405和小偃6号的耐盐性高于陕229和RB 6。
- 徐猛马巧荣张继涛王林权
- 关键词:叶面积
- 盐胁迫对四种基因型冬小麦幼苗Na^+、K^+吸收和累积的影响被引量:52
- 2007年
- 以4种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的生长及Na+、K+和Cl-的吸收、累积规律。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小麦吸水困难,幼苗生长受抑;幼苗含水量、生物量及干物质量明显下降;Na+、Cl-含量和单株累积量显著增加,K+含量和单株累积量则明显降低。Na+/K+比值随介质中的盐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盐胁迫下各基因型冬小麦幼苗Na+、K+和Cl-的单株累积量及其在地上部分和根系中的含量变化较大,说明小麦根系对Na+、K+和Cl-的吸收存在基因型差异。盐处理下,暖型小麦NR9405对K+的选择吸收能力强,对Na+的吸收和累积少,植株体内的K+浓度较高,Na+/K+比值小;幼苗的生物量较大,耐盐性强。冷型小麦RB6对K+的选择能力差,对Na+的吸收和累积量大,幼苗的Na+/K+比值大,生物量小,耐盐性较差。低盐浓度下,Na+可作为渗透调节物质维持植物体内渗透平衡。高盐浓度下,Na+的过度吸收和累积可能是盐害的主要原因。维持体内较低的Na+水平和Na+/K+比值是小麦耐盐性的一个重要特征。
- 赵旭王林权周春菊尚浩博
- 关键词:盐胁迫基因型冬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