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柴油机高增压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

作品数:28 被引量:142H指数:7
相关作者:邓康耀崔毅王绍明朱骏何洪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钢铁研究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机械工程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17篇增压
  • 14篇涡轮
  • 12篇涡轮增压
  • 10篇燃机
  • 10篇内燃
  • 10篇内燃机
  • 10篇柴油机
  • 8篇柴油
  • 5篇增压器
  • 5篇增压系统
  • 5篇排气
  • 4篇涡轮增压器
  • 3篇压力波
  • 3篇压气机
  • 3篇排气压力波
  • 2篇应力
  • 2篇优化设计
  • 2篇油气
  • 2篇有限元
  • 2篇排气管

机构

  • 15篇中国北方发动...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钢铁研究总院
  • 3篇兰州理工大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西安工业大学
  • 2篇北京理工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浙江工业大学
  • 2篇中北大学
  • 2篇淄博柴油机总...
  • 2篇西安赛特金属...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装甲兵工程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泛亚汽车技术...
  • 1篇中国北方发动...

作者

  • 8篇邓康耀
  • 7篇崔毅
  • 6篇王绍明
  • 3篇门日秀
  • 3篇朱骏
  • 3篇陈剑虹
  • 3篇张继
  • 3篇邢卫东
  • 3篇曹睿
  • 3篇何洪
  • 3篇贾建利
  • 2篇彭旭东
  • 2篇徐思友
  • 2篇马朝臣
  • 2篇张国征
  • 2篇张继忠
  • 2篇江锦波
  • 2篇张扬军
  • 2篇魏名山
  • 2篇张翼

传媒

  • 9篇内燃机工程
  • 6篇车用发动机
  • 2篇化工学报
  • 2篇内燃机学报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理化检验(物...
  • 1篇小型内燃机与...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稀有金属
  • 1篇航空动力学报
  • 1篇船海工程
  • 1篇西安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2
  • 8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车用柴油机大小涡轮相继增压系统固定转速切换的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针对某车用柴油机采用两台不同尺寸涡轮增压器的相继涡轮增压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对柴油机分别采用大增压器、小增压器和大小增压器并联的3种方案进行外特性试验,通过分析试验结果初步确定了系统的两条固定转速切换线。对大小涡轮相继增压系统进行切换试验研究,并对切换过程中发动机转速的波动情况进行了分析,最终确定大增压器与小增压器相互切换的上下行转速分别为1380 r/min和1335 r/min,大增压器与大小两台增压器并联相互切换的上下行转速分别为1970 r/min和1955 r/min。最后,对固定转速切换的可靠性进行了试验验证。
张哲钱跃华刘博邓康耀
关键词:内燃机柴油机相继涡轮增压
宽速域三种典型型槽油气密封泄漏与成膜特性对比研究
2023年
如何实现涡轮增压器气膜密封在低速状态的低漏油和高速状态的低窜气、高刚度是其设计的关键问题。以泵出型螺旋槽、八字复合型槽和雷列台阶复合型槽油气密封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双相雷诺模型数值求解了三种型槽油气密封的流场分布,测试了不同工况下气膜密封的气膜厚度和介质泄漏,对比研究了宽速域范围内三种型槽油气密封的泄漏和成膜特性,重点分析了槽深、螺旋角和泵出槽长比等关键结构参数对八字复合型槽油气密封泄漏和成膜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泵出型螺旋槽密封因具有最小的漏油量可作为低速状态的优选方案,八字复合型槽密封因具有显著更低的窜气量和更大的气膜刚度可作为高速状态的优选方案,不过这依赖其槽深、螺旋角和泵出槽长比的合理设计;在一定的工况和结构参数时,复合型槽密封有望在端面形成明显的油气径向分界面,从而实现油气近零泄漏。
许文烜江锦波彭新门日秀刘畅彭旭东
关键词:气液两相流优化设计涡轮增压器
顺序增压切换阀高温蠕变规律仿真研究
2023年
顺序增压切换阀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承受高温和较高的压力,这会导致切换阀产生蠕变现象。在获取阀门材料310S不锈钢高温蠕变试验数据的基础上,获得了蠕变数学模型参数,建立了材料的Norton蠕变数学模型。采用ANSYS有限元仿真软件模拟分析了顺序增压切换阀18000 h工况下的应力场、单轴蠕变应变规律;基于Cocks-Ashby多轴蠕变系数,仿真得到了阀门多轴蠕变应变分布规律。仿真结果表明:阀门蠕变较大部位平均蠕变应变为8%;在引入多轴蠕变系数后,阀门关键节点的多轴蠕变应变除少数结构突变点外均低于2%。
张博欣贾建利钟毅王丽君李圣辰胥江
关键词:高温蠕变有限元分析蠕变试验
考虑热效应的浮环轴承转速比计算被引量:12
2010年
分析了利用已有浮环轴承转速比计算公式在全工况下计算结果不能满足要求的原因,指出由于已有公式中没有考虑到热效应的影响,导致在高速运转条件下得到的转速比与试验结果有较大的偏差。针对这个缺陷,以试验数据为基础,开展热效应影响下的浮环轴承转速比计算公式修正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浮环轴承转速比修正计算公式可以在全工况范围内获得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的转速比变化趋势。
徐思友闫民李光毅
关键词:内燃机热效应浮环轴承
车用跨声速离心压气机设计被引量:7
2008年
随着内燃机功率密度的提高,需要更高的增压压比.采用全三维气动设计技术,设计了最大压比为4.0的车用跨声速离心压气机(可应用于微型燃气轮机),并将此应用于某型增压器的改进.针对跨声速流动特征,分析了相应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与某型发动机的配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新设计的离心压气机后,在额定功率下,油耗下降4.1 g/(kW.h),涡轮进口温度下降35 K.
郑新前张扬军郭宫达张继忠
关键词:压气机跨声速流动高压比涡轮增压气动设计
杆式半轴热处理过程中淬火变形规律研究
2023年
为减小杆式半轴淬火后的变形量,文中利用Jmatpro对C、Mo、Cr、Mn四种元素进行端淬实验模拟计算,并结合40Cr和42CrMo半轴淬火实验,分析了元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解释了对淬火变形的影响。针对端淬实验的模拟,采用田口实验设计分析了四种元素对马氏体体积分数、屈服强度和硬度的影响程度。通过半轴淬火实验,分析了同种工艺条件下40Cr和42CrMo变形量。研究结果表明:Mo元素质量分数升高对材料的马氏体体积分数、屈服强度和硬度的提升影响最明显;42CrMo的获得马氏体的能力和变形抗力强于40Cr;通过提高材料的变形抗力和增强支撑方式能有效减小40Cr和42CrMo的半轴变形量。
韩浩锋贾建利
关键词:变形抗力
泵气平均有效压力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为减小某增压6缸柴油机在改进设计时的泵气损失,对此柴油机在不同负荷特性下泵气平均有效压力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缸内压力和进排气压力波研究了泵气平均有效压力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负荷特性下,泵气平均有效压力分布情况有三种:全部为正值;随负荷增加由负值过渡至正值;全部为负值。在不同转速下,相同扭矩测试点的泵气平均有效压力进行横向对比时,变化规律是相同的,从低速到高速,泵气平均有效压力都是由正值逐渐变为负值。
王绍明邓康耀崔毅邢卫东
关键词:内燃机柴油机涡轮增压排气压力波
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的设计与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针对某车用6缸机高低转速工况兼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并进行了稳态模拟试验,分别用原机脉冲增压系统排气管和新加工的准定压增压系统排气管来模拟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的可控阀门关和开的状态。试验结果表明:在低速工况关闭可控阀门,可以充分利用脉冲能量;在高速工况打开可控阀门,可以减小泵气损失。
王绍明朱骏邓康耀崔毅邢卫东张艳丽
关键词:排气管涡轮增压柴油机
K418合金缺口敏感性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通过对不同缺口半径的K418材料平板试样进行静拉伸实验宏观结果分析、组织观察及断口观察分析,研究了K418材料的缺口敏感性及断裂机制。结果表明:由于缺口根部的应力集中,试样的裂纹首先起裂在缺口根部,然后沿着缺陷处进一步扩展直至断裂。材料的抗拉强度随着材料缺口半径的增加及应力集中系数的降低而降低。缺口敏感性在缺口根部半径尺寸位于0.13~0.25 mm之间有一个临界值,当缺口半径尺寸等于或大于这一值时试样存在缺口敏感性,即缺口敏感性指标NSR值小于1;当缺口半径尺寸小于这一临界值时试样不存在缺口敏感度,即NSR接近1。K418材料的原始铸态晶粒尺寸粗大;枝晶偏析、缩松是其主要的缺陷组织。另外该材料的断裂即不是一般的典型脆性断裂,也不是典型的韧性断裂。它是韧脆混合的断裂,韧性断裂的特征表现为有一定的韧窝及撕裂棱。而脆性的特征表现为光滑明亮的解理小平面,同时在小平面内也出现二次微裂纹。同时在这种韧脆混合的断裂形态中也可以看到存在很多柱状树枝晶,疏松及枝晶偏析,这与材料在凝固时的条件有很大的关系。
刘海军曹睿何洪张继陈剑虹
关键词:K418
不同进气条件相继增压控制策略的仿真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根据结构参数和试验数据建立相继增压系统仿真模型。通过试验与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该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相继增压控制策略进行研究。根据试验与计算结果确定相继增压的切换策略为切入压气机的打开或关闭应该晚于涡轮的打开或关闭,避免了压气机的喘振及增压空气由进气管向压气机倒流。压气机延迟打开时间随环境压力的降低而升高,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压气机延迟关闭时间随环境压力和温度的降低而降低。高原与标准环境相比,延迟打开时间变长,延迟关闭时间变短。
钱跃华崔毅邓康耀王振彪
关键词:内燃机柴油机相继增压控制策略高原环境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